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第4单元
第11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
习题练习三(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晖映(yìng)九霄(xiāo)奇迹(jī)不同凡响(fán)
B.翌年(yì)酝酿(ràng)横亘(gèn)摘星揽月(lǎn)
C.应用(yìng)苛刻(kē)扭转(niǔ)载人飞船(zǎi)
D.着陆(zháo)耸入(sǒng)轨道(guǐ)可供借鉴(gō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B.
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沉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C.
他们都经过了进乎苛刻的各种身体测试。
D.
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做气载人飞天。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B.
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C.
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D.
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中国就东海问题重申:春晓油气田完全在中国的主权权利范围内,与共同开发无关;在东海划界问题上,中方不承认所谓“中间线”的立场没有变化。
B.
武汉民航业人士表示,作为首批开放台湾游的13个省市中唯一的中部省份,下一批湖北成为直航点的可能性比较大。
C.
今年南方强降雨使我国西南东部、华南、江南、浙闽沿海先后出现大到暴雨,长江、珠江、西江、闽江等流域部分干流和支流,发生超警戒水位。
D.
三名航天员将搭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今年10月飞向太空,任务实施期间,将由一名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 ②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 ③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
④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
A.
②①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④②
二、文本阅读
阅读课文中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
6.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最后一句“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联系上文,说说为什么用“又开始了”。
8.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搞载人航天,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都有什么重要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
冯春梅 刘 程
“神舟”五号飞船起飞九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不适,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有资料记载,世界上50%的航天员都在太空发生过“空间运动病”。这种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
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杨利伟平时看了不少俄罗斯和美国有关“空间运动病”的资料,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一天,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进行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人生活在地球上,已习惯了地球对自己的吸引力。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只能够想象。而杨利伟在地面上就必须先熬过离心机训练这一关。
离心机训练。坐进一个由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以100千米的时速旋转。旋转中,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每次训练要做8个G(8倍于地球引力)的负载,持续时间40秒。“那真是一秒一秒地熬,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杨利伟说。
刚开始训练时,杨利伟的心率是每分钟140多次,经过训练,降到110次,并且在高负载的情况下,他不用很大的力量去对抗,还能观察别的东西。离心机里的面板上有3个灯,其中的警灯是坚持不住的时候按的,杨利伟从来没有按过。
“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去做;不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做,还要常年坚持。这确实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战友翟志刚尤其佩服杨利伟这点。
水上应急训练对有些人可能是很轻松的事情,但对杨利伟来说并不轻松,因为杨利伟每次跳水时都要呛水,半天缓不过劲来。但不管怎样,他都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每次都把自己呛得后脑勺疼。
杨利伟是一个喜欢吃肉的人,但为了控制体重,他从不多吃。晚上饿了,也没自己加过餐。“要保证训练,你不得不坚持这样做,尽管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杨利伟对记者说。
10月16日,杨利伟乘坐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返回地面。在穿越“黑障”时,他与地面失去了联系,飞船在疾速下降,外面是烧灼的火苗,通红一片,过载达到10个G,噪音冲击有160多分贝。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杨利伟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力量,同超重对抗。两分多钟后,飞船冲出黑障区,向着陆场奔去。
杨利伟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9.阅读全文,为这则新闻拟写一条导语。
10.文章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讲述了杨利伟的一些事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事。
11.文章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把杨利伟这个英雄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请结合原文,就细节描写的手法举两个例子加以简要赏析。
12.杨利伟的成功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近,国家海洋局在西太平洋继续对“蛟龙号”潜水器进行海试,目标深度7000米。2012年6月24日下午经第四次海试,成功突破7000米,最终达到7020米。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与“神州”9号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令世界瞩目!
2002年,中国科技部将“蛟龙号”潜水器的研制作为重大专项,列入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又称“863”计划。此后,由国家海洋局组织牵头,启动对“蛟龙号”潜水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他们会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02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100多家国内科研机构与企业,经过6年联合攻关,终于,完成了潜水器本体研制,完成了水面支援系统和海试母船改造,也完成了潜航员选拔和培训。根据设计要求,该潜水器最大的下潜深度达7000米,工作范围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2010年8月成功地进行3000米级海试,2011年8月18日又完成5000米级海试,标志着我国继美、法、俄、日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蛟龙号”潜水器与众不同的尖端技术有:一,在世界上同类型潜水器中,具有最大的下潜深度7000米,有自动定向、定高、定深功能;二,具有针对作业目标的悬停功能,为潜水器完成高精度作业任务提供可靠保障;三,具有先进的水声通讯和海底微貌探测能力,可高速传输图像和语音,探测海底小目标;四,配备各种必要的高性能设备和仪器,确保在特殊的海洋环境或海底地质条件下,完成保真取样和潜钻取心等复杂任务。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突破7000米的下潜深度,实现了中国深海装备技术的跨国式发展,无论对我国发展经济,还是增强国防,都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我国载人潜水器完成了深潜的重大跨越,为我国进行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绝大部分都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海洋是个聚宝盆,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底资源。从此,我国就可以不受技术因素限制,在广阔的海洋进行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环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可进行深海探矿,深海资源开发,源源不断为国家提供能源、原材料,为经济建设服务;也可进行海底尤其是深海高精度地形测量,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检测等,服务于国计民生。
其次,“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突破7000米深海,为人民海军打造无坚不摧的海底“蛟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我国“神州”9号与“天宫”1号交会对接、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西太平洋进行7000米深潜海试时,敏感的德国《世界报》就发表评论说:“中国龙的爪子不仅伸向太空,也伸向
深海。”中国“核潜艇的下潜深度只有300米,难以避开美国反潜机的眼睛。”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深潜海试,将使中国的核潜艇“脱胎换骨”。无疑,已成功突破7000米深海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为打造我国的核潜艇,乃至常规潜艇,提供制造材料、抗压外形、设备、仪器等一系列技术参数。
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会打造出能下潜1000米、2000米、4000米乃至7000米的核潜艇和常规潜艇。那时候,美国引以自豪的反潜机将成为瞎子和聋子,我国的潜艇部队将极大地提高安全系数和威慑力,成一支无坚不摧的海底“蛟龙”。
这就是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鲜为人知的深层次意义的!
13.下列关于载人潜水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载人潜水器,可为制造潜艇提供制造材料、设备、仪器等一系列技术参数,此技术将使反潜机成为瞎子和聋子,极大地提高潜艇的安全系数和威慑力。
B.载人潜水器的下潜深度大、工作覆盖范围广,为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是一个国家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标志。
C.载人潜水器可进行深海高精度地形测量,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检测等,可进行深海探矿,深海资源开发,为经济建设和国计民生服务。
D.载人潜水器可以不受限制,在广阔的海洋进行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环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载人潜水器完成了深潜的重大跨越,对经济建设、国计民生,都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B.“蛟龙号”潜水器具有自动定向、定高、定深功能,在世界潜水器中,它下潜深度最大,工作范围覆盖最广。
C.“蛟龙号”潜水器为人民海军打造可以避开美国反潜机眼睛的无坚不摧的海底“蛟龙”,
奠定了基础。
D.“蛟龙号”潜水器本体研制,水面支援系统和海试母船改造,潜航员选拔和培训,都是我国自主完成的。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又称“863”计划,就是由国家海洋局组织牵头,启动对“蛟龙号”潜水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
B.
“蛟龙号”潜水器拥有多项与众不同的尖端技术,其海试成功,实现了中国深海装备技术的跨国式发展。
C.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深潜海试,使中国的核潜艇“脱胎换骨”,也使美国的反潜机成了瞎子和聋子,为国防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D.
受技术因素限制,“蛟龙号”潜水器完成设计之前,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环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学考察都无法进行。
三、语言表达
16.下面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标志,名为“月亮之上”,请分析该标志中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少于50个字。
17.仿照下面例句,自选两个对象,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的句式大致相同。
例句:小船升起风帆,在横济沧海的航程中,如果不与风浪搏击,就无法到达彼岸。
四、作文
18.“超越梦想一起飞,你我需要真心面对,让生命回味这一刻,让岁月铭记这一回。”这是励志歌曲《超越梦想》里的歌词。请以“超越梦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奇迹:jī读音jì
。B项酝酿:ràng读音niàng
。D项着陆:zháo读音zhuó。
2.【答案】A
【解析】B项“沉封”应为“尘封”。C项“进乎”应为“近乎”。D项“一鼓做气”为“一鼓作气”。
3.【答案】B
【解析】A项“神舟五号”应为“神舟”五号。C项句末句号去掉。D项“三号四号”应为“三号、四号”。
4.【答案】A
【解析】B句语序不当,句中“下一批”不应限制在“湖北”前,应放在中心词“直航点”才合句意表达要求。C项谓语“发生”与宾语“超警戒水位”搭配不当,可将“发生”改为“出现”。D项“三名航天员搭载神舟七号......”说法不合逻辑情理,应是“神舟七号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或理解为主谓搭配不当,将谓语“搭载”改成“搭乘”。
5.【答案】C
【解析】依据其先后及事理关系,找出表示前后衔接的暗示性词语。
6.【答案】“可能”是指“863计划”的批准,给科技界带来了春天,这是以往所没有的情况。“催化剂”形象说明“863计划”加快了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的进程。
【解析】根据语言环境来解释词语。
7.【答案】原来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又有了向太空进军的经济实力。
【解析】关键是联系上文,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
8.【答案】政治上:载人航天技术属于世界上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带动工程,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集中反映和具体体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在载人航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经济上:未来太空资源的开发,必然是谁先开发、谁先获取、谁就受益,这无疑将影响到民族未来的振兴和发展。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载人航天能为解决这个人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奠定基础。科技上:如果我们当时没有掌握这些世界先进技术,现在我们就会被人看不起,从而受强国欺辱。载人航天作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科学技术领域,对人类的进步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解析】平时的积累和了解会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说出新意和深度。
9.【答案】 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
【解析】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用来点明新闻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拟写导语时,要抓住并全面概括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
10.【答案】 ①克服“空间运动病”;②地面训练;③水上训练;④控制体重;⑤与“黑障”对抗。
【解析】 新闻的主体部分依次写了杨利伟艰苦训练的五件事,阅读该部分内容,依次概括出来。
11.【答案】 示例一:做转椅训练时,“做的时间最长”“头也摆到最大幅度”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杨利伟的严于自律和顽强意志。
示例二:进行“离心机训练”时,在高负载的情况下顽强训练,从来没有按过警灯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
【解析】 本文在写杨利伟训练时,主要通过细节刻画来突出其顽强意志。
12.【答案】 (1)良好的素质为成功提供了可能,但不发展提升素质,就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
(2)成功的里程碑需要用汗水甚至热血浇铸。
(3)英雄不是天才,英雄一样有平常人的烦恼和困顿,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积极应对纷至沓来的困难甚至灾难,以平常心生活,以超常心工作。(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由杨利伟战胜艰险,战胜自己,走向成功的事例升华到人们争取成功的一般规律。
13.【答案】D
【解析】原文是:“不受技术因素的限制”扩大范围。
14.【答案】B
【解析】原文是“世界上同类型潜水器”
15.【答案】B
【解析】A
.“蛟龙号”潜水器研制只是“863”计划的一部分。C.未然说成已然
D.文中无此信息。
16.【答案】 (示例)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弯月亮;一双脚印踏在月亮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着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构成一个“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该标志中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这里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构图要素,一是寓意。要注意以下两点:题干的提示,标志中的文字——中国探月,注意挖掘变形图标“月”的内涵。通过认真观察可知,该标志由图形、文字和字母组成,主体部分是一双脚印图形镶嵌在“月”形图案中,预示着中国人登月的梦想。答题时从三个方面来回答,构图要素——月、脚印;寓意——圆弧的起笔处形成龙头,象征着中国航天如巨龙腾飞,象征着探月的开始;图案评价——简洁明朗的笔调将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展现出中国人的追月梦。
17.【答案】①
小溪奔流向前,在通向远方的路途中,如果不与沙石抗击,就无法汇入江河。
②
小鹰振羽起飞,在冲入高空的过程中,如果不经历磨练摔打,就无法翱翔蓝天。
【解析】解答此题,可仔细揣摩所要仿写的语句的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在描述对象上,由例句中的小船,可联想到类似的小溪、小鹰等,在句式上,可采用“……,在……中,如果不与……,就无法……”的答题模式。
18.【答案】战胜自己,超越梦想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看来,人的学习难易是可以转换的,关键是看你怎么去对待。
当面对失败,有的人无法战胜自己,经受不住煎熬,觉得这世界上的一切光彩都已经离他而去,那些骄傲,那些光芒都已失去,他们失落、沮丧,从此一蹶不振,那么他们就注定会失败,因为他们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失败是注定的结果,只是早晚而已。或许再次失败的时候,他们还会调侃自己说:“看来自己,不行……”
难道他们真的不行吗?不是的!
面对失败,任何人都会难过,因为自己的付出在这时没有得到回报,会觉得看不见路的尽头。这一切的感觉都在情理之中,可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够再次站起来,走向成功呢?因为他们明白一次的失败并不能代表最后的结果,他们也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们更懂得战胜自己,超越梦想。正因为他们想到的是努力奋斗,想到的是坚持不懈,所以他们注定会有好的结果,即使现在面临着重重困难。
同样是面对失败,有的人能够走向成功而有的人却只能呆在原地,尝尽失败的苦果。同样的问题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待问题的心态不同!
当一个人不断对自己说自己不行,说成功不属于自己,那么他还有心思去认真学习吗?失败的痛苦已占据了他的全部,放弃的念头也已钻进了他的脑海,那他还能拿什么去取得成功呢?这种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当一个人在心里不断对自己说要努力,要加油,不能懈气!那么他就会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一个人有了最初的动力,那他还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呢?困难只当成是磨砺,挫折只算作是不断提高自己的途径,那么这种人最后的结果会是成功
不同的人演绎着不同的人生,最后的结果是好是坏,其实都是由自己决定的。如果一旦决定了要努力,就不要停下来回头看自己到底经历了多少的艰辛又得到了什么。因为梦想终究会实现,成功之路不再遥远。
那些失去了信念的人们,请努力让自己振作,想想看自己曾经经历的磨难,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难道只为在半路上放弃吗?站起来吧!继续努力,相信作后你会是赢家!
一个人的思维可以决定他的灵敏度,而一次思维的转变可能改变他的一生,思维角度的不同引领着不同的结果!
【解析】每个人都应该会有自己的梦想。如果人没了梦想,生命就失去了意义。可每个人的梦想都不一样,有的人追求快乐,有的人追求名利,有的人追求财富,有的人追求幸福……或许说白了,梦想就是你小小的心愿、就是你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你胜利的终点。
如何实现梦想,甚至超越梦想,值得年轻人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