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市人教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海口市人教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4-03 22:1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对于某一化学反应,下列各项反应条件改变,能使反应历程改变,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 )
A.增大反应物浓度 B.加压 C.加催化剂 D.升温
2.甲、乙两个容器内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mol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2mol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 ( )
A.快 B.慢 C.相等 D.无法判断
3.常温下,分别将四块形状相同,质量均为7g的铁块同时投入下列四种溶液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是最快的
A、150mL 2mol/L HCl B、50mL 2mol/L H2SO4 C、50mL 3mol/L HCl D、50mL 18.4mol/LH2SO4
4.一个5L的容器里盛入8.0mol某气态反应物。5min后,测得这种气态反应物还剩余6.8mol。这种反应物在这一阶段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32 mol/(L·min) B、0.048 mol/(L·min)C、0.272 mol/(L·min)D、0.24 mol/(L·min)
5.在密闭容器里,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表示,已知2=3、3=2,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
A.2A+3B=2C B.A+3B=2C C.3A+B=2C D.A+B=C
6.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
A.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的物质的量,反应速率增大
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D.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不移动
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O2(g) SO3(g) △H = ―98.32kJ·mol-1,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 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
A.98.32kJ B.196.64kJ C.<196.64kJ D.>196.64kJ
8.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气体和2mol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2Y(g)3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D.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3molZ
9.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
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
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
10.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增加一倍,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b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C.A的转化率减小了 D.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11.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3A(g)+B(g) 3C(g),达到平衡后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6mol,2mol,6mol;保护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种物质的是作出以下调整,可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 )
A.均加倍 B.均减半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
12.反应2X(g)+Y(g)2Z(g) △H<0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
产物A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
A.T1>T2,P1T2,P1>P2
C.T1P2 D.T113.KClO3和KHSO3能发生反应:ClO3-+HSO3-→SO42-+ Cl-+ H+(未配平)。已知该反应的速率随c(H+)的增大而加快。右图为用ClO3- 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该反应υ-t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不可能是c(H+)所致
B.纵坐标为υ(Cl-)的υ-t曲线与图中曲线不能完全重合
C.后期速率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D.图中阴影“面积”可以表示t1-t2时间内c(Cl-)增大值
1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N2+3H22NH3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使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A.恒温恒压时充入氨气B.恒温恒容时充入氮气C.恒温恒容时充入氦气 D.恒温恒压时充入氦气
15.一定温度下,CO和水蒸气各1mol放在密闭容器中反应:CO(g) + H2O(g) CO2(g) + H2(g)
达到平衡后,测得CO2为0.6mol,再通入4mol水蒸气,达到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为 ( )
A.等于0.6mol B.等于1mol C.大于0.6mol小于1mol D.大于1mol
16.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2X(g)+Y(g) Z(g),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17.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和2mol H2O(g),发生反应:CO+H2O(g)CO2+H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 )
A.0.5 mol CO+2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B.1 mol CO+1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
C.0.5 mol CO+1.5 mol H2O(g)+0.4 mol CO2+0.4 mol H2
D.0.5 mol CO+1.5 mol H2O(g)+0.5 mol CO2+0.5 mol H2
18.化学反应H2 + Cl2 = 2HCl的反应速率v可表示v = kcm(H2)cn(Cl2),式中m、n的数值可用下表中数据确定之
c(H2)(mol·L-1) c(Cl2)(mol·L-1) v(mol·L-1·s)
1.0 1.0 1.0k
2.0 1.0 2.0k
2.0 4.0 4.0k
由此可推得m、n数值正确的是 ( )
A.m = 1 n = B.m = n = C.m = n =1 D.m = 1 n =1
19.一定条件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2和10 mol H2,发生反应N2+3H2? 2NH3,2 min时测得剩余N2为1 mol,下列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
A.v(N2)=0.25 mol L-1 min-1 B.v(N2)=0.75 mol L-1 min-1
C.v(NH3)=1 mol L-1 min-1 D.v(NH3)=0.25 mol L-1 min-1
20.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D)=0.4 mol (L s)-1 B.v(C)=0.5 mol (L s)-1C.v(B)=0.6 mol (L s)-1 D.v(A)=0.15 mol (L s)-1
21.对于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要使其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加压②减压③升温④降温⑤增加N2的量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22.用3g块状大理石与30mL3mol/L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再加入30mL3mol/L盐酸  ②改用30mL6mol/L盐酸 ③改用3g粉末状大理石  ④适当升高温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3.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 + O2(g) 2SO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 (g) + H2(g)CH3CH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5.(8分)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
(2)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 。
26.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
(1)集气瓶中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很快产生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分别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条,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夏天的食品易霉变,而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在一密闭容器中冲入1mol H2和1mol I2,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
H2(g)+I2(g)2HI(g)(正反应放热)
①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H2,正反应速率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下同)平衡___________移动(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下同)
②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N2,反应速率__________,平衡___________移动
③提高开始的反应温度,反应速率_________,平衡__________移动。
28.在一密闭容器内盛由HBr气体。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
2HBr(g)H2(g)+Br2(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若升高温度,则
①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逆反应速率___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下同)
②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移动(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下同)
③混合气体的颜色应变______________(填“深”、“浅”或“不变”)
④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9.(8分)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化学反应
2A(g)B(g)+C(g),在三种不同条件下进行,
其中实验Ⅰ、Ⅱ在800℃,实验Ⅲ
在850℃,B、C的起始浓度都为0,反应
物A的浓度(mol·L—1)随时间(min)
变化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根据实验Ⅲ与实验Ⅰ比较,可推测
2A(g) B(g)+C(g)的正反应为
(选填“放热”或“吸热”)
反应。
(2)在实验Ⅰ中,反应在20min至30min
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实验Ⅱ与实验Ⅰ比较,可能隐含的反应条
件是 。
(4)与实验Ⅰ比较,若将实验Ⅰ中A的起始浓度改为1.5mol·L—1,其他条件不变,则达到平衡时,所用时间 实验Ⅰ(选填“<”“=”“>”“无法确定”)
30.(10分)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 2(g) N2O4(g);△H<0,现将一定量NO2和N 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
线 表示N2O 4 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a、b、c、d四个点中,表示
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并计算该点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2)反应进行到25min时,曲线发生变化
的原因是 。
若要达到最后相同的化学平衡关态,在25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缩小容器体积
C.加入催化剂 D.加入一定量的N2O4
参考答案
1.C 2. D 3.A 4.A 5.D 6.C 7.B 8.D 9.C 10.B(每个小题2分,共20分)
11.C 12.A 13.D 14.C 15.C 16.A 17.B 18.A (每个小题3分,共20分)
19.(8分)
(1)(1)3X+Y2Z (4分) (2)0.05 mol·L-1·min-1(4分)
20.(8分)
(1)吸热(2分)(2)0.1mol·L-1·min-1(2分,单位写错不得分)
(3)催化剂(2分) (4)<(2分)
21.(6分)
(1)H2O、H2(3分),CO、CO2(3分)。(2)(2-2a-b)mol(4分)
22.(10分,每空2分)
(1)Y b (2)增大NO2的浓度 BD
23.(共10分)
解:(1)根据题意知: H2(g) + I2(g) 2HI(g)
起始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 0.010 0.010 0
变化的各物质的浓度mol·L-1 0.0020 0.0020 0.0040
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 0.0080 0.0080 0.0040
(2分)
K = = = 0.25 (2分)
(2)设转化了x mol·L-1的H2,依据题意知:
H2(g) + I2(g) 2HI(g)
起始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 0.020 0.020 0
变化的各物质的浓度mol·L-1 x x 2x
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1 0.10-x 0.10-x 2x
1分
K = = = 0.25 (2分)
解得x = 0.020 mol·L-1
平衡时c(H2)= c(I2)= 0.080 mol·L-1 c(HI) = 0.040 mol·L-1 (2分)
(3)答案可以是: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在恒温下的等体积反应中,保持相当于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比值不变,那么新的平衡与原平衡是等效平衡。(其它的与本题数据有关的正确说法都给分)(2分)。
24.(共10分)
(1)解: 2SO2 + O2(g) 2SO3(g)
起始浓度/mol·L—1 0.050 0.030 0
平衡浓度/mol·L—1 0.050-0.040 0.030-0.040÷2 0.040
=0.010 =0.010
所以,
(2分,不带单位计算也得分)
(2分)
(2)BC (2分)
(3)SO2+H2O+Na2SO3 2NaHSO3 (2分)
(4)抑制Fe3+与Fe2+的水解、防止Fe2+被氧化成Fe3+ (2分)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各措施,一定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
2.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P(g)+Q(g)R(g)+S(g)。下列说法可以充分寿命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P、Q、R、S四种物质的浓度相等 B.P、Q、R、S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C.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
D.用P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用Q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3.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气体,它们能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B、降低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4.在合成氨工业中,下列措施中与平衡移动无关的是:
A、使用催化剂 C、采用450℃左右的高温
B、不断将氨分离出来 D、采用2×107~5×107Pa的压强
5.对于可逆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2、H2、NH3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N2、H2全转变成了NH3
C、反应混合物各成分的组成不变 D、反应已经停止
6.常温下,分别将四块形状相同,质量均为7g的铁块同时投入下列四种溶液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是最快的
A、150mL 2mol/L HCl B、50mL 2mol/L H2SO4 C、50mL 3mol/L HCl D、50mL 18.4mol/LH2SO4
7.一个5L的容器里盛入8.0mol某气态反应物。5min后,测得这种气态反应物还剩余6.8mol。这种反应物在这一阶段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0.32 mol/(L·min) B、0.048 mol/(L·min)C、0.272 mol/(L·min)D、0.24 mol/(L·min)
8.对于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要使其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加压②减压③升温④降温⑤增加N2的量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6.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 + O2(g) 2SO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 (g) + H2(g)CH3CH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0.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
10.低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2NH2(g)+NO(g)+NH2(g)2H3(g)+3H2O(g) H<0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
C.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N2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反应达到平衡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
8.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
A.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映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
B.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
C.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D.从HF、HCl、、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递增的规律
17.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2(g)+6H2(g)CH3CH2OH(g)+3H2O(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14.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 kJ·mol)
容器 甲 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1mol N2、3mol H2 2mol NH3 4mol NH3
NH3的浓度(mol·L)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kJ 吸收bkJ 吸收ckJ
体系压强(Pa) p1 p2 p3
反应物转化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13.反应aM(g)+bN(g) cP(g)+dQ(g)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y(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Z表示反应开始时N的物质的量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Z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B.同压同Z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C.同温同Z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D.同温同压时,增加Z,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二、填空题
10.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入下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①从反应开始至2min后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_____mol/L
②反应开始至2min后,Z的平均反应速率νZ=______________mol/(L·min)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2SO2+O2SO3(均为气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使SO2的利用率提高,使SO2充分氧化,以生成更多的SO3。常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4、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煤的气化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用Na2CO3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 2H2(g) + CO(g) CH3OH(g);ΔH = -90.8 kJ·mol-1
② 2CH3OH(g) CH3OCH3(g) + H2O(g);ΔH= -23.5 kJ·mol-1
③ CO(g) + H2O(g) CO2(g) + H2(g);ΔH= -41.3 kJ·mol-1
总反应:3H2(g) + 3CO(g) CH3OCH3(g) + CO2 (g)的ΔH= ___________;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高温高压 b.加入催化剂 c.减少CO2的浓度
d.增加CO的浓度 e.分离出二甲醚
⑷ 已知反应②2CH3OH(g) CH3OCH3(g) + H2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 。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 ,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CH3OH CH3OCH3 H2O
浓度/(mol·L-1) 0.44 0.6 0.6
① 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正 ______ v逆 (填“>”、“<”或“=”)。
② 若加入CH3OH后,经10 min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H3OH) = _________;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CH3OH) = __________。
15.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及。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_________0,判断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
实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1)该反应所用的催化剂是 (填写化合物名称),该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 500℃时的平衡常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是 .
a.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4)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SO2和0.10molSO2,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0.18mol,则= mol.L-1.min-1:若继续通入0.20mol SO2和0.10mol O2,则平衡 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 或“不”),再次达到平衡后, mol28.(14分)硫一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Ⅰ SO2+2H2O+I2===H2SO4+2HI
Ⅱ 2HIH2+I2
Ⅲ 2H2SO42===2SO2+O2+2H2O
(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 b.反应Ⅰ中氧化性比HI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 d.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 O2的同时产生1mol H2
(2)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HI(g),发生反应Ⅱ,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0~2 min内的平均放映速率v(HI)= 。该温度下,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 。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 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 b.HI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 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者“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 ,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NaNO3 b.CuSO4 c.Na2SO4 d.NaHSO3
(4)以H2为燃料可制成氢氧燃料电池。
已知 2H2(g)+O2(g)===2H2O(I) △H=-572KJ.mol-1
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KJ电能时,生成1mol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
三、计算题
14.在一个容积为500mL的密闭容器中,冲入5molH2和2molCO,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发生反应:2H2(g)+CO(g)CH3OH(g),经5min后达到平衡状态。若此时测得CH3OH蒸气的浓度为2mol/L。求:
①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多少?②达平衡时,CO的转换率是多少?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C C A C B B C C
二、填空题
10.0.15;0.05;3X+Y2Z
11.增大压强、降低温度、及时分离生成的二氧化硫
12.加快,正方向;不变,不移动;加快,逆方向
13.加快,加快;逆反应方向;浅;不变
五、计算
14.0.8;50%
一定条件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2和10 mol H2,发生反应
N2+3H2? ?2NH3,2 min时测得剩余N2为1 mol,下列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
A.v(N2)=0.25 mol L-1 min-1 B.v(N2)=0.75 mol L-1 min-1
C.v(NH3)=1 mol L-1 min-1 D.v(NH3)=0.25 mol L-1 min-1
6.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D)=0.4 mol (L s)-1 B.v(C)=0.5 mol (L s)-1
C.v(B)=0.6 mol (L s)-1 D.v(A)=0.15 mol (L s)-1
1,3,5
ycy
1,3,5
[HI]2
[H2]·[I2]
(0.0040 mol·L-1)2
0.0080 mol·L-1 × 0.0080 mol·L-1
(2x mol·L-1)2
(0.10-x) mol·L-1×(0.10-x) mol·L-1
c(HI) 2
c(H2)c(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