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
绵阳南山中学2021年春季高-6月月考历史试题
第丨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扦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1.战国时期商映变法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此后中国古代统
治者长則实行重农抻商的政策。其根木原因是
1.商人流动性大不便于管理
B.保证农业生产以巩固统治
C.统治者大多数是农民出身
小农经济对商业需求不大
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的魏晋南北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三十多种,到元
代,王帧《农书》中记载的农具已多达一百零五种,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
A.到元代发展到顶峰
B.利用近代科技发展生产
C.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D.精耕细作模式日益完善
3.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
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
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4.南宋洪迈《夷坚志》载:“许大郎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业,然仅能自赡
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
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浸浸致富矣。”材料反映了
A.私营手工业发展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
B.个体经营方式向小作坊式管理模式转化
C.手工业出现了资木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民营手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项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商人地位提高,各
A.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
人
破
B.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商业发展水平很高,突破
了“抑商”政策的限制。
宋朝时,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监
俱是席铺买卖。”
清朝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
策
中国对外贸易被禁止。
6.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棉货输入一度分强劲,在入口诸货中
除鸦片外,棉货占绝对多数。不久后,英国在华棉布销售出现徘徊不前的局
面,其销售份额棉布不及英国海外市场的10%,棉纱的3%,其根本原因是中
国
普通民众极端贫困的制约
B.传统经济结构根深蒂固
C.民众内敛式消费观的影响
D.传统手工业的优势犹存
7.1899年至1911年,新的私人资本总额9350万银元,厂矿企业410家。这
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8.《荣家企业史料》中记载: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我国洋庄销路早
已绝迹,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处均庆丰收,所产面粉销路甚滞,美国
次粉售价极廉……广东、汕头、福州、厦门等处华粉销路悉数被侵占。材料
反映了
A.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B.一战结束后,民族面粉业陷入了萧条
C.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涌入了中国市场
D·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9.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
法币政策。1948年,国民政府改革币制,发行金圆本位的“金圆券”,并且
收缴民间的黄金和外币。这两次改革
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B.利于抑制恶性通货膨胀
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10.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
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
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
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
C.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D.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成的工业体系
11.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
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人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2.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来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
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
敢坐。这主要说明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
C.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D.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
13.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
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
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14.1955年
本面向农村的宣传读物上说:“(有些人)看到食糖、食油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