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课时
18
课型
复习课
教材分析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节课对这些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和巩固,进一步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难点是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1、观察邮票。
2、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邮票?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
二、组织活动
1、阅读下表,明确邮政相关的费用。
2、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3、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________元的邮票。
4、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__________元的邮票。
5、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7、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资费?(完成下表)
☆友情小提示:为方便机器检信,一件信函最多可贴4张邮票。
8、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1)你想设计什么面值的邮票?
(2)自行设计。
(3)与同学交流。
(4)你见到过自己设计的这种面值的邮票吗?
三、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
有趣的平衡
课时
19
课型
复习课
教材分析
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节课对这些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和巩固,进一步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
2、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去树立团体合作意识,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难点是体会和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内容及应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活动准备
1、选一根粗细均匀的竹竿,或一根细空心管。(长约1m)
2、在竹竿中点的位置打个小孔并栓上绳子。
3、从中点开始每隔8㎝做一个记号。(或刻小槽)
二、探索规律
1、平衡(一)
(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
(2)小组代表上台演示(1)。
(3)如果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要相同。)
(4)演示小组代表上台演示(3)。
(5)你有什么体会?
☆友情小提示:要保证竹竿平衡:
中点左右边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2、平衡(二)
(1)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
①也放4个棋子行不行?会产生什么结果?
②应该放几个?
(2)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
①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
②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
③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1上呢?
(3)你有什么体会?
☆友情小提示:左右两边棋子个数与刻度数的积要相等。
3、平衡(三)
(1)问题: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2)动手进行实验活动,将实验结果记录在P115表格上。
(3)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4)观察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友情小提示: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三、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