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精确时间的步伐》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填空题
1.最小精确值就是工具可以测量出来的最小单位。单位越小,精确度越(
)。
2.“日晷”是古代利用(
)的投影方向来测量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
)和(
)组成。晷针(
)穿过晷面,并朝向正北方,且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
)时,正好指向(
)
3.(
)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计时仪器。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计时工具的是(
)。
A
原子钟
B
石英钟
C
沙漏
D
时辰
2.随着水位降低,漏壶滴水的速度会越来越(
)。
A
快
B
慢
C
不变
D
不清楚
3.(
)是迄今为止最精确的计时工具。
A
水钟
B
蜡烛钟
C
日晷
D
原子钟
4.古时候把一昼夜分成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
),即现在的两个小时。
A
刻
B
时间
C
时辰
D
时段
5.能摆脱天文现象的计时仪器是(
)。
A
水钟
B
日晷
C
水运仪象台
6.30秒内,哪个摆摆动的次数最多?(
)
A
摆线长20厘米,摆锤重10克
B
摆线长20厘米,摆锤重20克
C
摆线长10厘米,摆锤重10克
D
摆线长30厘米,摆锤重20克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
B
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无关
C
摆线越长,摆动的越快
D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有关
为了保持漏壶的水位稳定(水位稳定的漏壶称为平水壶),使流入受水壶的水流速度不变,古人设计了(
)。
A
三级漏刻
B
天壶
C
水运仪象台
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是(
)
A
容器的材料
B
容器的颜色
C
水流流速不均匀
三、判断题
1.所有的钟摆都是一模一样的。(
)
2.摆的摆动没有规律,所以不能用来记时。(
)
3.研究摆锤轻重对摆的快慢的影响时,摆线长度应该一致。(
)
4.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出有摆的挂钟的人是伽利略。(
)
5.钟摆的摆动和我们夏天摇扇子的摆动是一样的。(
)
6.制作水钟时,水流的稳定性是影响它准确性的重要条件。(
)
四、实验探究题:
(一)小明想要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长的关系,他们小组准备进行实验验证。
(1)这个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尺子、(
)、(
)
(
)等。
(2)下图是小明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实验数据折线图,研究之后发现摆长是(
)厘米时,摆动次数正好是一分钟60次。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小明得出摆长和摆的快慢的关系是(
)
(二)读图,完成1-6题
1.下列关于计时工具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晷针与晷面垂直
B.晷针朝向正北方,指向北斗
C.夏季的时候,从上晷面读取时间
2.造成计时工具②计时不准确的原因是(
)。
A.壶中水位不稳定
B.壶的形状有问题
C.出水口太低
3.计时工具②属于(
)水钟。
A.泄水型
B.受水型
C.流水型
4.世界上发明第一个计时工③的人是(
)
A.伽利略
B.惠更斯
C.张衡
5.图中三种计时工具,精确度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6.从①到②,再到③,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B.计时工具越来越大C.计时的精确度越来越高
二、
实验探究题。
为了探究“摆线长度与摆摆动快慢的关系”,奇奇进行了探究实验,
下表是实验数据,请你和他起分析实验数据,完成下面各题。
“摆线长度与摆摆动快慢的关系"探究实验记录表
摆锤
摆线长度
每分钟摆动次数
1个螺丝帽
10厘米
95
1个螺丝帽
15厘米
78
1个螺丝帽
20厘米
(
)
1个螺丝帽
25厘米
60
1.通过分析以上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摆线长度与摆摆动快慢有关。摆线越短,摆摆动得越(
)。摆线越长,摆摆动得越(
)
2.分析实验数据,下列数值最合适填在表格括号里的是(
)
A.83
B.
68
C.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