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澳门》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香港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
2.香港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
3.大陆对香港经济发展的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对香港经济特点的分析以及与大陆内地的联系实现共同
繁荣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 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一国两制”政策对香港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充分认识社
会主义的优越性,使学生产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香港的位置、范围、人口等;以及与内地之间的经济联系。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歌曲《东方之珠》导入,会唱的同学齐唱。通过歌曲
演唱,将学生兴趣吸引到“东方之珠”——香港的地理教学中。 找一找(视频展示地图)
香港在哪儿?
它包括哪几个部分呢?
香港位于珠江口( )侧,南临( )毗邻( )
由( )、( )和( )组成。铁路干线
( )陆地面积( )人口( )
学生通过读图逐个回答,教师指正。
说一说(视频展示香港回归图片)
指名学生简介香港历史:鸦片战争,香港回归,教师总结并展示。
辨一辨(视频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区旗、区徽)
教师出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让学生辨认,并解释其构思和寓意,从而让学生了解香港这一省区的特殊性: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一面中间配有五星花蕊的紫荆花红旗。红旗代表祖国,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香港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并在祖国怀抱中兴旺发达;花蕊上的五星象征香港同胞热爱祖国;旗、花采用红、白不同颜色,象征“一国两制”。区徽呈圆形,其外圈写有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英文“香港”字样,中间图案的构思和寓意与区旗相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为紫荆花。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因此祖国的国力增强,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香港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祖国东南沿海。
填一填(视频展示教材P92)
分组完成对香港、澳门、北京、上海的人口密度的计算,讨论:香港如何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
图片展示:“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陆。
(教师讲解)通过香港和澳门人口密度的计算与资料分析,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进而总结归纳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保护环境等持续发展的措施,逐步树立城市的发展更应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
香港的经济发展:
教师可用图片展示一组香港的资料:香港经济数据或有关国际贸易、运输、金融、信息服务及旅游业发展的图片。
明确香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旅游中心的地位。
完成课本P95活动:
简要说说香港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关系。(学生通过图表做简要分析)
教师总结:祖国内地是香港主要的原料供应地和消费市场,目前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外来直接投资来源地和内地企业最大的境外融资中心,两地经济互补性强,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总结性活动:游香港(我是小导游——香港一日游)
学生整合课堂所学知识,向大家介绍香港的位置、历史、经济、旅游景点等。(学生讨论后回答)
练一练:对本节重点识记知识点进行小结性练习。
1.香港由 、 、 三部分组成,主要铁路干线 .
2.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实行 政策。
3.香港被称为“ ”、“ ”。
4.下列不属于香港的主要产业部门是( )
A、旅游业 B、转口贸易
C、机械制造 D、金融业
5.下列城市与香港相邻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广州 D、虎门
课堂练习:同步导学(香港知识点)
课后作业: 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预习《珠江三角洲——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