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学 习 目 标
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
2.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重 点 难 点 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教法 选择 比较法、 读图分析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是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33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观看中国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使学生感受区域地理的差异,从而引出中国重要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新授内容
自学活动一:秦岭—淮河的位置
(一)认识秦岭—淮河的位置
1.根据地图请你说说秦岭的走向?
2.淮河的流向是自 至 。
3.图上填注秦岭—淮河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二)介绍秦岭和淮河
1.介绍秦岭:
2.介绍淮河:
A.黄河夺淮入海是怎么回事?
B.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成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学活动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
指导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A.黄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
B.黄河携带的泥沙,沉积在淮河的河道中,使淮河水流不畅
观看图片
学生看景观图并阅读课文材料 ,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温度带的分布、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分布、水资源的分布,加深对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的理解。 2.完成课本活动一
3.完成课本活动二
自学活动(三)四大地理区域
1.完成课本活动
看一看下列山脉是哪些地区的分界线。并用线连接起来。
2.根据课本阅读材料,用直线将地理事物合理地连接起来。
四、巩固练习,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五、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复习0℃、暖温带和亚热带、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湿润区、水资源中过渡带和丰水带的分界线。
由于秦岭的阻挡,冷空气的影响,在秦岭南侧减弱。
大家想一想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还有哪些差异?
图示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巡视指导
回忆并思考回答
学生交流汇报: A.南船北马(交通工具)
B.南米北面(主食)
C.南矮北高(身材)
D.南繁北齐 (地方方言)
E.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 (传统民居)
F.南涝北旱 (气候灾害)
分组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归纳总结
作业设置
教 学
反
思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