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6.1 北方地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6.1 北方地区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6-04 17: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方地区 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知识的基础上,教材首先带我们走进的是北方地区。同学们通过七年级下册——世界的分区和主要国家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这对于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来说很有帮助。另一方面,虽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初步学会利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有时在某些具体的、稍有难度的问题面前仍感到茫然,不知从哪下手,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创设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3.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用图,进一步熟悉学生读图、用图的方法。
2.通过观察气温降水图,总结气候特点,进而分析对发展农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角色扮演,增强小组合作精神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发展农业的优势与不足,培养学生前面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额限制性因素,让学生了解粮食来之不易、培养学生懂得节约、不铺张浪费的精神,并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励他们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努力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依图描述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利用地图识记北方的主要山脉、河流、地形区,了解农业特色。
【教学难点】:
1.分析北方地区内部各地的气候差异,并说出其主导因素。
2.北方地区分区农业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
【学生】:回顾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完成导学案《预习与发现》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教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先观看一个小视频,通过视频展示北方地区囤白菜的故事。
【教师】:哪个地方的大爷一囤就囤500斤的白菜啊?
【学生】:北方地区
【教师】:北方地区的大爷为什么需要囤白菜呢?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与农业生产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六章第一节——北方地区
【设计意图】
趣味短视频导入,贴合当今中学生兴趣爱好,并设置师生问答,在一问一答的对话中,学生开始了新一课的学习,而且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呈现学习目标,请同学用红笔在导学案上快速圈出关键词
【学生】大声说出关键词
【教师】总结,学生找关键词的情况(速度、准确度等)
(二)推进新课
1.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核对预习与发现部分,检查一下自己的预习情况;结合大家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字迹、准确度并得到初步预习反馈);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一一击破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12页图6.1,描出北方地区的界线,思考:我们能不能用北方地区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划来概括它的范围?请同学看PPT。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根据教材描出范围,结合PPT回答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划。
【教师】大家看老师给出的答案为什么分成三部分?
【学生】按照地形
【教师】非常好,那么接下来,大家通过完成探究与展示的第一题来用地形单位描述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找发言人汇报
【学生】汇报,同时完成黑板上的空图,
【设计意图】
要求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读图,边读边找边做题,巩固强化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同时巧妙地将省级行政区域与地形单位的知识点概括进去。完成空图,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脑图”,为己所用、活用。
【教师】接下来,我们探究北方地区内部的地形单元,PPT展示①②③分别是什么地形单元?
【学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以平原、高原为主
【教师】我们再来学习本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PP出示我国温度带、干湿气候区划、气候类型分布图要求学生读图分析北方地区气候类型)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答案:)
【学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有的在上节课学过,有的在上册学过,难度不大。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一方面对学过的知识做一个复习检测。
【教师】: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但本区地域辽阔,跨经纬度较广,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三部分,它们的气候特点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多媒体出示: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三城市的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北方地区地形图)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三城市的位置,小组分别探究完成以下题目,然后小组间交流,分别展示答案,最后老师精讲点拨。
(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说出三个城市共同的气候特征。
比较齐齐哈尔与石家庄的气候差异,并说出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比较延安与石家庄的气候差异,并说出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
后两个读图题难度较大,不仅要求学生在图上找出有用的地理信息,而且还要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对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小组间交流的形式,并在老师的提示指导下完成。
【过渡】
我们知道一种气候孕育一种土壤,那么我们看看北方地区土壤有什特点?首先直观,颜色上是不同的。
【学生】:东北平原的土壤呈黑色,土质十分肥沃;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属于黄土地,黄土地土质疏松,比较肥沃。
【设计意图】
P10课文对东北黑土地和华北黄土地的形成和特点写的很清楚,学生自读课本完全能解决,独立完成,锻炼其学习能力。
【过渡衔接】
大家想,华北平原上的黄土哪来的?
【学生】:黄河冲下来的。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北方地区的河流(PPT展示北方地区的河流,直观给学生感受北方地区河流相对较充足),概括北方地区河流特征,回忆关于黄河的知识。
【学生】水、流、汛、沙、冰。
【教师】河流有哪些作用呢?能不能塑造地表形态?请分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分别由哪些河流冲击形成?请小组讨论给出答案。
【学生】结合PPT给出答案
【设计意图】
通过河流水文特征及河流作用的回忆,对北方地区河流的基本特征有了初步了解;读图找到塑造平原的河流,对本区的河流强化记忆。培养学生地理思维、逻辑顺序,锻炼其因果分析能力。
【教师】地、气、水、土都说完了,接下来该说什么啦?PPT展示本区植被图片,直观得到结论。
【学生】生——植被
【教师】我们来看看大家学习目标2掌握的怎么样?完成巩固与提升第三题(找学生投影展示)
3.读北方地区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方地区被称为黑土地的是      (填名称),被称为黄土地的是     (填名称)。
(2)山脉:D     岭,E     岭;河流:F    河。
(3)临海:M    海,N    海。
(4)北方地区位于    (山脉)、    (河流)以北,该处的是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学生】上前汇报,教师总结评价。
2.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过渡衔接】我们都知道北方地区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后备粮食基地,那么老师想给大家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我们进行一次角色扮演:假如你是一名农民,给你1000亩田地,可以选择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实地考察下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后请选择其中一个区域, “因地制宜”发展地区农业。
(多媒体出示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图,安排学生读P11的图文资料,完成表格。5分钟时间,小组展示汇报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耕作制度
优势
劣势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组内组内讨论完成表格,请1——2位学生出示答案,师生共同订正)
【设计意图】
有关农业的知识在上册有所涉及,课本上的图文资料也很清楚,比较容易完成,但学生容易概括不全,所以小组讨论汇报组内成果,然后大家共同订正,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巩固落实了知识。
学生展示答案: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耕作制度
优势
不足
东北平原
小麦 玉米
大豆 甜菜
一年一熟
平原面积广大
土地肥沃
集中连片
雨热同期
气温较低
华北平原
小麦玉米
棉花 花生
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水分不足
“春旱”严重
黄土高原
谷子

两年三熟
到一年两熟
水分不足
【总结】大家看的很认真,但是结合图例的能力还需要再提升一下!
(三)知识梳理
结合板书,进行知识梳理,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如何利用自然地理特征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老师留一个小作业,(PPT展示),你还知道哪些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不同?请大家回去收集资料,下节课我们进行小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