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6.2 南方地区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6.2 南方地区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6-08 09:3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农业生产特点、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产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理解南方地区的水乡、文化经济和旅游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分析与归纳的学习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南方地区的山地、高原、平原及分布地点;
2、掌握长江中下游、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的各自特点。
教学难点:1、掌握南方地区的工农业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粉笔、导学案、课本。
教学方法: 教法:以图导学、音视频演示、启发式教学
学法:读图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对比分析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目的
自主预习(读图训练)读下图,填写相关内容。
(1)填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①山脉:A_____,B______,C_____,D_____,E________,
F________,G______,H________,I__________。
②平原:J______平原,K___________平原,L_____三角洲,M______________。
③盆地:N__________。④高原:O__________。
⑤丘陵:P__________。
(2)填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河流和湖泊的名称。
河流: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⑤_________ ⑥ _________ ⑦_________
湖泊:⑧ _________ ⑨ _________ ⑩ _________
教学过程
备注:
1.课前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本,以加强本节课知识的印象
2.课前复习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教师】阅读板书,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南方地区的四大地形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因素等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如:学习一个地方的位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根据ppt目录里面的四大地形区图,找出并在图片上圈画出南方地区与其他地形区的特殊地理位置的分界线及其地理意义:比如秦岭-淮河…。
一.教学目标/中学导航
二.新课教授
新闻时事导入,形成问题情境:
教师:教师根据学生身边新闻时事——何红伟的脱贫致富案例引导学生产生对南方地区的兴趣,创设情境,与学生一起思考, 能引起思想和情感的共鸣。
1、自然地理特征
(1)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教师: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要从这个地区的位置、气候、地形等方面学习。下面请一个同学带领我们大家学习南方地区的位置。
海陆位置:
南方地区位于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经纬度位置:
35°N以南,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东部季风区南部(33°N~18°N,98°E~122°E)
半球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
范围:位于东部季风区__________,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以东,东部、南部临________和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_地区。
主要的省级行政单位:
范围
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
活动探究1:
引导学生读我国省级行政区图和我国南方地形图,并回答下列问题并找学生上讲台黑板前进行圈出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
 1.找出南方地区主要包含的省级行政区。
 2.找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和四川盆地。
3.请在图中找出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边界和主要地形区,并进行找出本区主要的地形区及分布特点。
平原:
高原:
丘陵:
盆地:
注明:
(4)气候及植被:湿润的__________。
教师:好,现在我们在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之前观看一个有关亚热带季风气候介绍的视频。
问题1:从位置上看,南方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回答(纬度低,气温较高。地处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气候影响明显,降水丰富)
问题2:纬度低,处于亚热带,热带地区;地处亚欧大陆东岸,主要分布着季风气候。那南方地区主要分布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学生回答:
问题3: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提示,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回答)
出示答案(点击幻灯片)
问题4:总结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从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上分析)
总结: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具有夏季__________,雨热同期,冬季__________的特点
1月均温在0℃以上,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1月均温大于15°C;
7月均温在30℃以上;
年降水量>800毫米;
探究活动二:
观看季风图和中国南方地区地形图,让学生小组讨论并举手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
平原温暖的原因?
四川盆地周围地势高,阻挡了冬季风进入;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受冬季风影响大。
探究2:西双版纳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
影响的原因?
西双版纳位于云贵高原的南部,云贵高原阻挡了南下的寒潮;
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受寒潮影响。
植被:__________、热带季雨林。
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分布着有机质少,酸性强,
(5)土壤: 土质黏重的红壤。
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有肥沃的水稻土
四川盆地分布有富含磷、钾的紫色土
问题:阅读“知识之窗”和教科书第13页图6.3,比较东南丘陵与东北平原的土壤有什么不同。
红壤改良的方法:
(6)水文
河流:长江、珠江
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 洪泽湖、太湖
水文特征:
1.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
2.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3.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
4.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7)资源 :
①森林资源:西南、东南山区,茶、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
②水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集中区: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横断山区、珠江上游、东部沿海各河流。
主要的水电站:丹江口、水口、葛洲坝、三峡、五强溪、岩滩、二滩、天生桥。
④矿物能源缺乏,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
主要矿种及产地有铜(德兴、东川)、钨(大余)、铅锌(水口山)、锡(个旧)、汞(铜仁)、铝(平果)
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
煤炭主要分布在徐州、淮北、淮南、六盘水、攀枝花;
海盐分布在:莺歌海、布袋;
铁矿石主要分布在石碌、马鞍山、大冶、綦江、攀枝花。
课前依据课本练习册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四大地形区
海拔
范围大小
(万平方千米)
土壤
地形的完整性
区域特色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二)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河湖密布,粮、棉、水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还是我国最大的油菜产区。
(三)东南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广大地区,面积6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00--600米,由低山、丘陵和小盆地组成,地表破碎。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红壤分布广泛。
(四)云贵高原
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000--2000米。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峰林、溶洞、暗河等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岭之间多小盆地,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
(五)四川盆地
边缘为陡峭的山脉,底部以丘陵为主,也有低山、平原,气候湿热,土壤肥沃。
活动探究1:
联系已学的知识,按照下列区域地理分析框架,分组归纳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三大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农业发展的条件及农业现状。
2、社会经济概况:
(一)农业生产:
教师:气候和地形影响着农业,下面大家一起学习南方地区的农业,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有色金属和水力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东部是我国城市密集、人口最多、经济最活跃、制造业最发达、对外联系最广泛的地区。。
教师:依据图片评价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问题1;我们了解了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那这里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什么?从季风气候,红壤,地形等方面回答。
问题2;有利条件呢?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产历史等方面回答。
(二)农业活动特点:
①种植业: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
②林业
用材林:杉、马尾松、竹。
经济林:茶树、油茶、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
③农耕区畜牧业:水牛、山羊、猪、鸭、鹅、鸡。
④水产业
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贝类。
淡水养殖:青、草、鲢、鳙、蟹、虾等。
*作物熟制: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两到三熟
*特色经济作物:本区盛产热带、亚热带的经济林木和水果
探究活动3:南方地区低山丘陵地区农业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农业面临的问题:
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途径:
自然和人文条件
立体农业的优势(必然性)
地形地貌条件
—山地、平原比4:1,垂直地带显著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品种,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发展多种经营
人多地少的矛盾
人多,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将闲置劳力转移去综合开发低山丘陵,促进多种经营,减轻土地压力
生态环境状况
生态系统脆弱
农、林、牧同步发展。改变单一种粮局面,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三、拓展延伸(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拓宽知识面)
请根据新闻时事材料,找出桂林村脱贫致富原因?
四、学以致用——课堂练习
1.全部位于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有(  )
A.四川省 B.内蒙古自治区
C.山东省 D.陕西省
2.下列描述中,属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有(  )
A.属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季较
B.丘陵面积小,平原面积大
C.水稻和花生普遍种植
D.水热资源丰富,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读某地景观图,回答3~4题。
3.此景观位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该地的耕地类型是( )
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草地
五、课堂小结与课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用思维导图
作业:完成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和练习册有关南方地区的章节
六、反思评价:(回顾整理本节课的得失)


学生课前阅读并完成,教师课后对批改。
学生读图并回答,教师引导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学生探究南方地区的位置。
学生看地形图讨论并分析。
让学生指图说出。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读图,分析气候特点。
学生回答
让学生按照课本和导学案的资料完成下列表格,分组归纳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三大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区域特色。
让学生联系生活通过联系生活和
读资料找南方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问题。
看图资料,归纳总结。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国南方地形图,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地理思维能力。
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课前导学案的学习下回答问题,培养其预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习惯。
让学生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分析。
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习地理知识。
让学生运用归纳法、对比分析法,独立归纳总结地理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让学生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学习地理并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