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鉴赏
之
环境描写
学习目标:
1、探究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2、把握环境描写的解题技巧
小说知识回顾: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环境的定义
1、社会环境
2、自然环境
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情态、生活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思考:那么小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有关的小说文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一、《孔乙己》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一一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交代了人物的活动地点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社会的本质特征。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
二、鲁迅的《祝福》中的片段: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百无聊赖地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这段作者对四叔书房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揭示了人物心境,表现了人物性格。
三、鲁迅在《药》中描写夏四奶奶给夏瑜上坟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烘托人物心情 ,反映人物心理。
四、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三段有关雪的描写:
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草料场,)
2、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去沽酒御寒的路上)
3、“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林冲喝了一顿闷酒仍旧迎着北风回来。 )
为下文内容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祝福》片段节选
我在蒙眬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凸显内容,深化主旨。
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交代或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奠定情感基调。
⑤为后文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⑥深化主题。
练习:《故乡》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时候既然是深秋;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故乡》的开头“故乡冬景图”,作者极力渲染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正烘托出“我”当时的悲凉的心境,荒凉的景象与主人公悲凉的心境融为一体。
答案回放
1、渲染了悲凉冷漠的氛围。
2、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人们的毒害。
3、为下文人们发现瞎子的尸体做铺垫。
4、黑乎乎的乌鸦和亮闪闪的雪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性的黑暗。
1、为后来发现瞎子的尸体作铺垫。
2、使瞎子的死更加可怜。
3、更加深刻地描绘出人性的冷漠。
1、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渲染环境,烘托氛围。
2、从侧面写出了瞎子的死亡和悲惨的境遇。
3、增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为下文铺垫。
A
生
B
生
C
生
1、这是环境描写。2、渲染了一种凄凉悲惨的气氛。3、突出了“瞎子”悲惨的命运:活着受人嘲弄、歧视、虐待,死后被乌鸦吃掉。4、乌鸦聚集,才使得瞎子的尸体被发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5、这样写,加重了小说的悲剧色彩,深化了主题。
环境描写的答题技巧:
1、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2、答题规范: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3、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人物(烘托,映衬)-→③情节(推动、铺垫)-→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⑦象征暗示,对比烘托
小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条陈述,要点全面。(可根据分值)
1).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荷叶荷花香。
1、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
2、烘托出水生嫂外表美丽、心灵纯洁。
2).现在已经快到晌竿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上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1、空气的燥热,水面的空旷,很好地揭示了这一群青年妇女探夫未果的无限失望的心境。
2、“水面没有一只船”暗示将有紧急情况发生。
3).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会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1、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
2、对荷花的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还在暗示着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在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中一开篇就描写了荣国府的正门、侧门,写了黛玉只能从侧门进,以及进府后到见贾母前的一系列贾府环境及换轿夫等情节,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详细的交待这些内容呢?
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展现背景、为主题服务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在这段自然环境中, “时时发出闪光”是视觉, “一声钝响”是听觉, “幽微的火药香”是嗅觉,这是年底鲁镇的景象,鲁镇的人们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完全寄托在对神的祈求上,可见鲁镇弥漫着浓厚的封建气氛,交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而“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钝”“散满”,给文章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为祥林嫂的悲剧作了铺垫。
练习:《祝福》开篇环境描写的作用?
当堂训练(一):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这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等;
(自然)环境描写常见手法:
②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等;
③调动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绘;
④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写;
⑤观察角度,写景有层次(远近高低)。
课堂小结
做阅读题应该注意的问题:
1、审清题干的要求,明确答题的角度。
2、注意答题的技巧和步骤。
3、分条陈述,要点全面。(可根据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