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音乐会》教学设计解析
一、教学内容与整册教材知识树分析
《快乐的音乐会》是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七课的表演课。
二、教材实施与使用构想
《快乐的音乐会》是一首具有民歌风的儿童歌曲,歌曲为2/4拍,六声徵调式,一段体的分节歌。这首歌词曲结合紧密,级进、流畅的旋律不时的插入八分、四分休止符,使得旋律收放有度,极尽得意的炫耀了小乐手吹、拉、弹、唱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加入使歌曲略有停顿,歌曲活泼欢快,耐人回味,是一首让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
本教学设计以“创新、探索”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提高素质为宗旨。
三、学情分析与课堂知识联合分析
小胡琴、小喇叭、小铜鼓的声音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一个难点,节奏掌握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最后一句结束句容易和前面的一句相混淆,最后一个创编环节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够默契,教师应善于引导,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针对二年级学生好模仿,好动,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表演的特点。在课堂中我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学唱新歌,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唱、编、演等多项活动使音乐知识形象化。
四、重难点内容解析及化解思路巧析
1、教学重点:?
(1)能用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2)了解歌中小胡琴、小喇叭、小铜鼓的外形及演奏姿势。?
2、教学难点:?
(1)准确掌握歌中节奏。?
(2)能用自己认识的乐器,大胆的为歌曲编创歌词。
激情导入,播放唢呐、喇叭和鼓发出的声音,然后让学生模仿,此节奏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通过对小喇叭、小鼓、小胡琴的认识,从而延伸到节奏,这样既解决了重点、难点,又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后面歌曲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五、精讲内容教学思路解析及教学策略说明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感知、感受和体验,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据此,本堂课我采用了情景导入、游戏、听唱、表演等方法进行教学。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技术训练渗透艺术感受中,贯穿音乐实践中。?
?
1、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通过歌曲,认识一些民族乐器,体验音乐的快乐。
2、能联系生活,为歌曲创编歌词,体验创作的快乐。
3、通过拍、诵、聆听、唱等音乐活动来学习、表现音乐。
六、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使用说明
???
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
七、教学设计流程:
??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
??
又和大家相聚在快乐的音乐课堂中了,那老师就带你们去参加一个快乐的音乐会(课件出示课题),不过啊我得先考考大家,敢接受我的挑战吗?
??
二、节奏闯关
激发兴趣
1、第一关:请你跟我拍一拍
“好那让我们就一起来挑战第一关,请你跟我拍一拍。
××?
×× ××?
× ×× 0× ×-(教师拍节奏,学生进行模仿)”
2、第二关:反力度拍手
“老师用强的力度来拍,你们就用弱的力度来拍,老师用弱的力度来拍,你们就用强的力度来拍。”
[设计思路:运用节奏闯关的形式,突破歌曲当中的难点节奏,这样本身就将难点易化,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闯关之后,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为上好本节课做好铺垫]
三、感受新歌
培养兴趣
1、初听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三关已经顺利闯过,我们这就去参加快乐的音乐会,你们听,音乐会上都有哪些嘉宾呢?”
2、熟悉歌曲内容
师:“小朋友,你听出来了吗?”“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3、再次感受歌曲,模仿动作
“同学们感受音乐的能力真强。那么想不想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再来欣赏一次。(想)再请你听一听音乐会上都表演了哪些节目?”
师:你能告诉大家(小喇叭)是什么样子的?
媒体展示小喇叭的图片。
师:“谁愿意当一回小小喇叭演奏家?”(个别学生表演)然后再集体模仿表演。
师:“还有哪些乐器?”
4、随音乐模拟表演。
“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小小演奏家。(想)请同学们随着音乐一起奏起来吧。”
5、教师范唱,激发兴趣
“看了同学们精彩的演奏,老师我也想露一手,可以吗?”
[设计思路: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感受,让学生来熟悉歌曲,并为学生歌曲降低难度。别外再让学生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唱歌曲
1、随琴模唱第一段。
2、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请看第一句,这是我们刚刚练习的节奏,注意休止符的停顿。第二句同学们要注意唱准歌词。请同学们完整地演唱一遍。”
??3、多种形式进行巩固:
师:“同学们演唱得不错,如果能够边表演边演唱就更好了。让我们一起拉着胡琴唱起来。”(随伴奏音乐演唱)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小猫、小狗心情很高兴,那么你能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演唱吗?(随伴奏音乐演唱)
4、分角色接龙唱
师:“瞧,同学们笑得多甜哪,老师都被感染了,咱们一起来个歌曲接龙吧!老师演唱第一句,同学们演唱第二句。”
?
[设计思路:通过接龙的方式,使单调的练习游戏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小组合作,演唱第二、三段。
??师:“第一段我们已经轻松拿下,那么第二段和第三段能不能自学?那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两段吧?”师纠正错误。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的自学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师:三段已经学完了,告诉老师现在的心情又如何?(很高兴,很快乐)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一起来唱一唱吧。
6、完整演唱歌曲
五、拓展创编
“嘘,别出声,我好象听到谁在叫我(在学生刚演唱完之后,教师故作神秘状)。噢,原来是小鸡和小鸭。(媒体展示小鸡小鸭图片)原来呀,他们也被同学们的歌声吸引了,想来参加音乐会,欢迎吗?
师:“可是他们要求同学们也把它们唱进歌里,能行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师生集体创编歌词)
师:“同学们多棒啊,瞧,你们现在又变成小作家了。想不想让更多的小动物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头饰)
师:“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择,然后创编歌词并分角色表演”
[设计思路: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六、小组表演,才艺展示。
师:“快乐音乐会现在开始。哪个小组愿意上台表演?(小组进行表演)。
[设计思路:通过该环节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并戴上小动物的头饰,激发其表演兴趣。]
七、小结:
“同学们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下课的时间到了,让我们的音乐会延伸到课外吧,让我们唱着欢乐的歌走出教室。”(播放伴奏音乐,师生边演唱边走出教室)。
?
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社会生活
表现
演奏
综合性艺术表演
识读乐谱
小学音乐第三册知识树
创造
创作实践
即兴创造
探索音响与音乐
音乐风格与流派
音乐体裁与形式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情绪与情感
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