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类奉献宝贵的精神粮食的文学艺术家……邓稼先、闻一多、贝多芬、莫泊桑、孙权就是其中的一员。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会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精神品质。学习体会作者巧妙地把他们的形象展示给众人的方法。
11 邓稼先
【学习目标】
1.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文章用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重点、难点】
1.学习文章用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我所了解的邓稼先和杨振宁。
2.自我检测本课积累的字词。
3.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晋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二、【合作交流】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3.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4.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深刻含义: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②“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你还能从文中找到表现邓稼先优秀品质的语句吗?
三、【拓展提升】
读下列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杨振宁和周润发同机抵达上海机场。周润发一下飞机,就被无数的歌迷影迷团团围住,拍照、送鲜花、请求签名……热闹非凡。一位工作人员对身边的青年说:“杨振宁也在这架飞机上!”有青年问了一句:“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
四、【我的疑问】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习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点】
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我所了解的闻一多和臧克家。
2.自我检测本课积累的字词。
3.填空
(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
(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_,气冲斗牛,________!
(6)他,是 的巨人。他,是 的高标。
二、【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3.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三、【合作探究】
1.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2.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四、【我的疑问】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我所了解到贝多芬
2.请把认为本文重点的词语写在下面并解释。
二、【整体感知】
1请概括主要事件。
2. 按记叙线索写出本文的行文思路。
3.本文所写的内容并不复杂,但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塑造人物形象。你发现这点了吗?试加以归纳。
三、【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浆内燃烧,拼命巴望挣脱出来。”应如何理解?
4.“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的,并且加以引申开的。”应如何理解?
5.“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什么?
6.“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感觉!一个乐队只能演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品味赏析】
再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五、【我的疑问】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方法,
2.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会对群体人物描写的分析。
2.能够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魁梧 ( ) 戏谑( ) 荒谬( ) 滑稽( ) 捋( )胡须
2. 积累本课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3.认真阅读课文,依据提示给大家介绍这四位大作家。
福楼拜(1821-1880), 作家,代表作有
屠格涅夫(1818-1883), 作家,代表作有
都德(1840-1897), 作家,短篇小说代表作是
左拉(1840-1902), 小说家,代表作有
这四位大作家的形象,被著名的 国文学家 精彩逼真地记录在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
二、【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的结构提纲,找出表明课文顺序的语言。
2.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交流】
1.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常插入抒情议论,试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归纳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 假设此时四位大作家正在谈论着文学方面的事情,这时门铃响了,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莫泊桑,莫泊桑的文学导师是福楼拜,莫泊桑以其《羊脂球》闻名于世。请你抓住这四位作家的不同的性格特征来想像一下此时这四位作家会用什么样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迎接莫泊桑的到来呢 莫泊桑又会说什么?他会有什么表情?
四、【课后训练】
1.在括号中注明各句所描写的人物。
①他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蓝色的大眼睛。( )
②他手势生动,举止活跃,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
③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住自己的脚腕。( )
④他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弱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 )
2.指出下列各句各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方式。
①他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
②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讨论,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不时在发出几声:“可是……可是……”( )
③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 )
五、【我的疑问】
【人物介绍】
居斯塔夫·福楼拜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师。其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间法国的时代风貌,揭露了丑恶鄙俗的资产阶级社会。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一八五七年)、《萨朗波》(一八六二年)、《情感教育》(一八六九年)、《圣安东尼的诱惑》(一八七四年)、《布瓦尔和佩库歇》(一八七九年)和短篇小说集《三故事》(一八七七年)等,对19世纪末及至20世纪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
15 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2.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一、【预习导学】
结合工具书,掌握字词,初步疏通文意。
1.写出本课你认为应该掌握的文言词。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写出文中古今意义的词语。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分别用成语造句。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造句: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造句: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即更刮目相待。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思考: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你认为孙权是个怎样的人并说明依据。
3.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并说明依据。
4.你认为鲁肃是个怎样的人并说明依据。
三、【合作探究】
深入理解课文,探究人物人格魅力。
1.品味孙权的话语,你认为孙权说话的技巧在哪里?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的什么心理?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句话有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
2.鲁肃对吕蒙“刮目相待”后,为何“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四、【我的疑问】
【人物介绍 】
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西元229-252年在位。据说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吴王,建兴七年(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写作指导
我也追“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事件或人物,丰富自己的素材积累,学会精当选材。
2.语言组织训练:在重点事件的记叙中能够运用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精彩恰当的点评(议论抒情语句)。
3.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名人,走进其精神世界,并让名人对自己的成长起到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重点难点】
语言的训练及方法指导——典型事件中进行细腻描写;精彩点评
【课前准备】
学生:①进行课前“最崇敬的名人”调查活动,并为自己崇敬的名人建立一份“我最崇敬的名人档案”;②建立名人素材库。
【教学过程】
【自主寻“星”】
结合前面活动,将你搜集到的名人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
【“星”光再现】
一、出示话题 明确要求
题目要求:
请以你最崇敬的名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
二、畅所欲言 名人定位(积累素材,指导选材)
面对众多名人,你最崇敬的是谁,为什么崇敬他(她)?给自己心目中的名人定位。
我最崇拜的名人是 ,他(她)属于(哪个领域) ,他的成绩和贡献是 崇拜的理由是 。
交流中提问:你能不能发现,名人带给人们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呢?(追问:仅仅是他们的成就吗?)
点拨:其实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除了他们的卓越成就、超凡能力外,他们的精神和品质应该是留给人类的另一笔宝贵的财富。或是勤于奉献的科研精神、或是面对挫折的顽强精神、或是前进道路上的勤奋付出、或是满腔的博爱之心。
看着这些词语,你又想到了谁?
示例:由“付出”,我想到了周杰伦,虽然他的很多歌我听不懂也不喜欢,但我欣赏的是他为了理想几近痴迷,疯狂工作的创作热情。
由“忠诚”,我想到了诸葛亮,无论是在南蛮腹地,还是江夏城中,抑或是五丈原前,始终不忘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卧龙孔明用自己的行动对“忠诚”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由“ ”,我想到了 ,他(她) 。
【妙笔生“星”】
技法提示 ,巧写名人
(一)出示:
理想能走多远
——观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有感
师范毕业后,她在家乡为留守儿童办起了希望小学。为建学校,她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8万元外债。 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她趁着放暑假,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开始收购旧教辅和儿童读物。烈日下,她骑着破三轮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满头大汗地装载着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如火的骄阳炙烤着她的脸庞,原本白皙的皮肤失去了细腻;淋漓的细雨冲刷着她的身心,曾经光洁的额头不再年轻;艰辛的劳作,让那双灵巧的执笔之手生满了老茧。也曾被人误解,也曾遭人嘲笑,都不能让她放弃,终于为孩子们建起了一个“自己的”阅览室。
虽然年仅27岁,但她的脸上却过早地爬上了皱纹;虽然青春的容颜已悄然逝去,但她却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带进了孩子们的心灵。她的名字已深深地铭刻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上。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为我们诠释:坚守理想,人生无憾。
你对这段文字中的哪部分最感兴趣?
教师引导归纳:
抓典型事件——为给孩子们建阅览室,收购旧书报(展现精神)
细腻的描写——烈日下,她骑着破三轮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满头大汗地装载着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如火的骄阳炙烤着她的脸庞,原本白皙的皮肤失去了细腻;淋漓的细雨冲刷着她的身心,曾经光洁的额头不再年轻;艰辛的劳作,让那双灵巧的执笔之手生满了老茧。(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语言等,充实内容)
温馨提示 :
A.典型事件,展现精神;
B.细腻描写,充实内容
(二)
名人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美好是他们崇高的内心世界。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精彩的语言对名人进行恰当的评价呢?
出示颁奖辞
学生齐读:
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贝多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患难中结出果实,从信仰中生出勇气,世界没有给他欢乐,他却创造欢乐给予人类!
大爱至善 唐山13位农民--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三段文字在对人物进行评价时各用了哪些方法?
点拨:精当的评价穿插在记叙之中或记叙之后,会让人物精神凸现出来;巧妙的使用修辞,可以让你的文章增添文采。
温馨提示:
C.精彩点评,抒情议论
D.妙用修辞,文章增色
指导学生为自己崇敬的名人设计颁奖辞。
名人赞,赞名人
出示教师范文,组织学生阅读品析。
文思泉涌 放手写作
几个题目仅供参考:
让生命在轮椅中绽放 (张海迪)
有一种偷生叫高尚(司马迁)
我为歌狂(周杰伦 )
苍天无情人有情(海伦·凯勒)
赤字之心胜于财富(霍英东 )
附:教师范文
理想能走多远
——观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有感
理想到底能走多远呢?每年春节都要看中央台直播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今年看时,直播已开始一会儿了。我认真聆听着感动我们的那些人、那些事儿;用心品味着感动我们的那些矢志不渝的远大理想。静心细想才发现,这些让我们感动的人,所给出的答案却不尽相同。
做为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他带领村民办工业、兴商贸、科学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在他的努力下,一个美丽、和谐、富裕、文明的的社会主义新小岗重新向世人展示着它独有的魅力。06年底任满离职时,村民代表们十个鲜红的手印,表达了村民对他尊敬和爱戴,拥护与信任,一颗颗红印就是村民们那一颗颗苦苦挽留的心。可是再干了三年后,他却积劳成疾,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年仅46岁。三年前的红手印留下了他,改变了乡村的命运;可如今,村民再次伸出的手指,却为他印上了鲜红的碑文。
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你——小岗村书记沈浩,用生命为我们诠释:把人民放在心上的理想,可以走进历史的长河,直到永远。
同样的一个人,师范毕业后,她在家乡为留守儿童办起了希望小学。为建学校,她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8万元外债。 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她趁着放暑假,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开始收购旧教辅和儿童读物。如火的烈日下她骑着破三轮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满头大汗地装载着孩子们的“精神食粮”。艰辛的劳作,让原本细腻的皮肤失去了光泽,双手生满了老茧。虽然年仅27岁的脸上过早地爬上了皱纹,但她却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带进了孩子们的心灵。虽然青春的容颜已悄然逝去,但她的名字已深深地印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上。
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李灵,用义举为我们解说:把责任放在心上的理想,可以青春永驻,一生无憾。
仅凭一张帆,完成了中国首次环球航海的翟墨的理想有多远,人就走了多远;坚持26年舍命保滇池,换来了滇池的山清水秀,孤独和另类的张正祥永远方被滇池的历史永远铭记;含辛茹苦收养10个孤儿的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是最伟大的母亲……太多太多了,他们为了理想而始终不渝的坚守让我们感动,也用平凡而伟大的壮举画出一道道永不磨灭、渐行渐远的人生轨迹。
放眼窗外,久违的阳光一扫连日的阴沉,它清新,温暖,明媚。那就让我们都来放飞理想,让它在阳光下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