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2021中考考前必读
素材作文之回味7篇
【题目】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
①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回味无穷;②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回味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
材料第一段告诉考生要理解题旨,明确思维原点和指向,紧扣“余味”、“从回忆里体会”审题立意。
第二段“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主要回答“怎么理解回味”的问题。该段着眼并强调“过程”,引导学生从“再次感受”、“深入理解”、“重新认识”三个方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文题的内涵,写出有生活气息且有思考的文章。“回味”一定要有自己“新”的认识、体会、理解——对人生的、学习的……当然,这个“新”是对于自己原先的体验、理解的层面而言的。
第三段“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主要回答“怎么打开‘回味’思路”的问题,重在引导考生审题思维活动由题意理解把握层面进入生活联想审视层面。考生沿着这一提示去展开思维活动,延展思维,盘点自己生活,精选并优化素材,写出能展示自己才情的作文,从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感受、体验、认识。
在阅卷的时候发现,有些考生重在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忽略了写思考层次的东西,使得文章有“回”没“味”或有“回”寡“味”。
文题中“回”是“回忆”(“回想”“回顾”),从叙述的时间的概念看,要求指向于过去(曾经历的人与事、曾经欣赏的景与物);从取材范围的角度来看,人、事、景、物等在叙述主体(如考生)的脑海中留下的深刻印记,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集体,国家、民族;从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是日常生活,可以写重大事件,可以写文学艺术,可以写历史地理,可以写正面的经验,也可以写反面的教训;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可以是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等。
“味”是“余味”“味道”,也是“品味”“体味”“咀嚼”,要求在回忆的基础上“味”出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的内涵来,如果作文中表现出随着时间的积淀和阅历的增加,回味曾经的人、事、景、物、理时,表达出新的、更为深刻的内涵与体会,则是评价作文立意的亮点的标志之一。
“回”后必须有“味”,“味”前必须有“回”。“回”是“味”的基础和前提,“味”是“回”的有力提升,“味”脱离了“回”则会变得空洞牵强,只写“回”而没有了“味”,则会显得平庸而寡淡。
务必区别几个相似的概念:
?
?1.回味≠回忆,“回味”是在回忆中体会,“回忆”则是对过去的回想,二者的相似点是都指向于过去,区别在于是否对过去的人、事、景、物深入品味出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内涵。很多同学通篇都是“回忆”,只写过去发生的事件,只有结尾强行加“回味”二字。如:有学生的结尾“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是至今让我回味”“我很感谢老师对我说的这句话,这句话让我回味无穷。”
?
?2.回味≠品味,“品味”是“仔细体会”、“玩味”,从叙述的时间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指向现在,而非过去(也可以指向于过去),而“回味”必须指向于过去曾经经历的人与事,曾经经历的景与物……很多同学只写品味诗词,品味书籍。文笔虽好,但没有写到“回味”,如:有学生写“曹文轩的《草房子》让我感受到了杜小康和桑桑纯洁无暇的友谊;沈石溪的《狼王梦》以发生在动物身上的事生动地反映了人们的各种情感;冰心的《小橘灯》让人感受到了心灵的平静和干净”,这就是只凸显感受、品味,却没有达到“回味”。
【范文】
(一)回味
彩虹总是躲在阳光的背后,直到经过风雨的洗礼,它才肯出现在天空中,就像一条彩带在空中飘扬,彩虹就像故乡里的一座拱桥,绚丽的色彩是我在拱桥上难忘的瞬间。彩虹像人生的道路,既多姿多彩,又弯弯曲曲。在人生中回味着每一瞬间,都会让你感到无尽的趣味,努力的过程也是如此。
夕阳西下,凉风拂过,走在路上,心里总是忐忑不安,手握一张78分的卷子,走在道路上,孤寂、凄凉。心里总想着为什么每一次都想要成功,却总是失败,明明已经用了心,可现实为什么就是那么残酷?在昏暗的灯光下走着,夕阳也已躲在山的背后,明月从天边缓缓升起,望着那皎洁的明月,我醒悟了。
回到家里,总结归纳,挑出不足的地方,别总是渴望着有一双翅膀,带你穿梭在人群当中,跨越万水千山,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是王道。
高山没有悬崖峭壁,就不会险峻,大海没有惊涛骇浪就不会辽阔,江河没有跌宕起伏就不会壮丽,人生没有经过磨练就不会精彩,终于,努力不是摆设,是一种自我坚定的意志,在经历挫折之后,勇敢站起来,一定不会对不起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查缺补漏,你就一定会考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努力的过程中,有的是无尽的回味,回味着自己付出的时间与汗水,与自己拼搏。一个人中有两个我,一个在光明中睡着,一个在黑暗中醒着,我像烈火,也像枯枝,一部分的我消灭了另一部分的我。
默默努力着,细细回味着这一切,在茫茫人海中静静的看着周围的瞬息万变,仿佛千人一面就要把我淹没,每天做着单调反复的事情,看着平淡无味的风景,我有一种想法,一种踮起脚尖,奋发向上的想法。不要拿太多理由掩饰自己的不足,那都是每一次华丽的逃避。
回味努力的过程,努力的结果,每一次都是陶醉其中,回味无穷。
【点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文质兼美”,文章的亮点随处可见。开头是运用了比喻和排比式的开头,语言优美,辞藻华丽。中间是善于运用场景描写,把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呈现给了读者,让人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写作功底,也烘托了情感,表现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结尾再次感受“努力的过程”,再次回味,点题,深化文章主旨。
(二)回
味
三月连绵不绝的细雨又开始营造迷茫的氛围,对江南历史的感悟或许只能在那最凄怆的回味中。
在南方长大的人,呼吸中必有荆楚风的节奏,胸怀内必有吴越水的柔情。昔日项羽平定天下却不在秦地称王,可见八年的战火驱不走霸王心头对江南的眷恋。“楚人富贵还乡,如沐猴而冠,又怎成得了帝业?”故萧何如是说。北方的秋风永远都是寒远的,而江南的温暖却一直让人回味,不忍忘怀。
鲜卑人骑着高头大马,轻易攻破了洛阳的城门,彼时没有盛世繁华的牡丹,只有青灰色的城楼在夕阳下茕茕孑立,弥漫出苍凉的气息。没有人再去回味当年西晋士族们南下时天空中迁徙的鸟群,以及铁骑踏破江川时漫山遍野飞扬的旌旗。是时的东晋王朝蜷缩在长江以南,并被江南的温软一点一点磨掉了回到北方的锐气。江南历史的感悟中永远都只有最悲怆的回味,舞女的长袖卷过萤萤的烛火,华丽的轻纱摇曳生姿,连空气都随着那杨柳般招摇的腰肢柔软下来。南下的士族们终日以雨声为节拍,吟唱着流光溢彩的乐章。对江南的回味,恍如《玉树后庭花》在奏响。
历史无情翻过,但谁又会忘记那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南宋王朝?当彪悍的蒙古骑兵踏破江南烟花细雨中的沉梦时,那份回味中又多了一丝苦涩。南宋,这是以江南为都城的终结,南宋终究没能收复山河,却在江南的朦胧雨雾中走完了最后一程,亦如多年以前的东晋。
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然而这座都城仅仅承载了两位皇帝的夙愿就被历史无情抛弃了。这颗长江岸边的宝石,正是苏浙那纵横交错的河流,给予了它最灵动的光彩。江南的宝地,潺潺的水勾勒出石头城中金陵十二钗的红巾翠袖,孕育成北固亭外稼轩词的龙腾虎跃,《玉树后庭花》在秦淮河朦胧的雨夜中停歇,“王谢堂前燕”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间飞过。抬望眼,“秦淮水榭花开早”,回头看,“红杏褪尽,绿水人家绕”,谈笑间,“六朝旧事如流水”,微风过,“夜船吹笛雨潇潇”……然而,看那六朝六代繁华似云烟,对这一切的回味却只能用惋惜和悲怆来定格。
有时,这份属于江南的回味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思维游戏,所有的沉默与想象只是为了某一个高远的梦想。而我们在不断的回味中所执念的,不过是一场梦想与结果的较量,坚持与放弃的争夺。忘记对江南的回味吧,用你的脚踏住秦岭的雪,用你的背挡住楚地的歌,相信时间会给予一切以公正的评判。
江南的回味,是一个梦。
【点评】
站在一个制高点,以江南人的角度切入,咀嚼一段段特殊的历史,回味一段段酸楚的历史。浸泡出温软、纸醉金迷而衰败,彪悍、锐意进取而强盛的时代哲思。沉思历史,回味历史,新见迭出。文章写来,引用丰富,语言老到而大气,文意酣畅,收放自如。
(三)回味
回味,可以让时光倒流。
十多年前,童年的背景总是在奶奶家展开。还记得奶奶同我并排端坐在电视机前,边啃豆沙包边看《红楼梦》的样子:我只用心在包子上,奶奶则用心在黛玉身上。一部《红楼梦》已经颠来倒去地看过五遍了,奶奶却每每哭得像个泪人似的。年幼的我不懂,这部细细碎碎、唠唠叨叨的肥皂剧和那个泪腺超级发达的林妹妹有什么可看的,还不如《西游记》、《三国演义》呢!于是,我莫名其妙地看奶奶痛哭流涕,正如奶奶苦笑地看着身边吃饱后酣然大睡的我一样。
一年年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我已渐渐长大了,而奶奶却在我上小学后不久去世了。家里再也听不到奶奶的笑声与哭泣声了,再也没有人念念不忘那个林妹妹了,因为谁也没有工夫耐下心来慢慢回味了。“你不懂。”奶奶说过,“你还小,这种书长大后才能看。”爸爸和妈妈也这么说。记得也曾偷偷地取下书架上那本精装《红楼梦》——我的十周岁生日礼物,也曾硬忍急躁的猴性看上两眼,但没翻过几页便还是放弃了。虽然还是不懂它,但仍庄重地将它放回书架,仿佛圣物一般——因为它是奶奶的最爱!
第一次真正看它,是在初中毕业后那个闲暇的暑假里。一次无聊时,猛地想起了已落有灰尘的它,抽出后打开扉页,一些细碎杂乱的不快记忆再次充溢脑海,甚至怀着一些畏惧,一些软弱,令人想要放弃。但在一次次压抑放弃的坚持下,我竟然头一次看完了整本像砖头一样厚的《红楼梦》!
合上书,心中百感交集,一些欢乐、一些趣味、一些伤感、一些惆怅,一齐涌上心头。我为大家族的欢聚团圆而快乐,为女孩间的嬉笑打闹而微笑,为香销玉殒的黛玉而哭泣,为四大家族的最终衰亡而伤感……蓦地,我又想起了电视机前嘤嘤哭泣的奶奶,也终于明白了奶奶那句话的含意。
品读《红楼梦》的精髓正在于回味!只有读后细细地回味,才能品出初读的细细碎碎下那永恒的忧伤,才能尝出儿女情长中饱含的国恨家仇,才能悟出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真意。
我也终于明白:回味,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因为它需要深厚的阅历与定力。正因如此,能让人回味的书才是真正的好书,读一本胜过千万本;而懂得回味的读者,才能真正与心灵相通,情出一处,这样的人,绝不会是肤浅鄙陋的!
我回味着《红楼梦》,品味着其中滋味。奶奶慈祥的面庞再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正是她将我领进了文学宝库。也许,像奶奶这样的人才是我该回味一辈子、感激一辈子的……
【点评】
人的情感有时是需要寄托的,小非常聪明,把它寄托在前后看读《红楼梦》电视剧和原著上,通过对前后看读《红楼梦》电视剧和原著的回忆,生动而鲜明地再现了奶奶的慈祥、奶奶的音容笑貌,以物忆人,形象生动,感情饱满。在回味中领略人生,在回味中感激亲人,在回味中醒悟道理,主题突出,中心明确。
(四)回味
时间不肯说清一切,留下沧桑抹尽眼泪。但我仍喜欢与时间有关的一切。
——题记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不是怀念时光,而是怀念时光中的记忆。回忆是美好的咀嚼有嫩柳枝折断的芬芳,无论是怎样的回忆,在很多年以后,滋味依然。心中最绵软的一处被它轻轻碰触,朋友说那种感觉叫‘感动’。
一抬头,看到窗外枯黄的叶子,的阳光均匀地洒在每一片叶子上,使它们呈现出均匀的暖色调,叶片在风中摇摆着歌唱,努力抓住每一缕阳光,静享着阳光的爱抚。这场景温暖了我的眼,湿润了我的心。出门,弯腰拾起一片叶子,寂静地躺在手心里,细细端详,每一条纹路都凝聚着某种永恒。
好多事物,依旧沿续,只是当时间的潮水退去了,就变成了回忆,渐渐模糊,永远无法重复;一些事情,注定要被光阴带走,然后变成一圈圈水纹,逐渐远去……
我房间的桌面是浅黄色的,桌上刻细小的瞬间。看着那些斑驳的极富质感的文字,用手轻抚,联想到曾经的酸甜苦辣咸。
阳光爬上窗棂,伸出它那长长的触角,一直爬到我的脊背上,暖暖的;午后慵懒的风卷过桌面,桌上堆放着的纸张被卷起,我忙用手捂住,热热的。或许是这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才会在桌面上刻下那一句句看似轻松的话,现在看来,甜甜的。不知若干年后在看会是什么滋味。
往事只留在那个浅黄色的桌面上。无人知晓的角落是我释放心情的地方。我想认真的铭记一些事,留住那些如烟往事的滋味。于是我找寻到了留住记忆的方法——雕刻时光。趴在桌子上,刻下属于自己的记忆。
一边雕刻时光,一边回味记忆。
【点评】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回味”。“回味”既有“回忆”,又有“体会”。只有回忆,没有体会是不准确的。“回味”尽管只是一个词,但它的写作内容比较宽泛,不论是自己亲历的事,还是他人的事;不论是古人的事,还是国家、民族的事。只要是过去的事,都可以写,但又都得品出点“味”来。是回味就要有所体会,体会的内容可以是认识,可以是情感,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可以是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等。本文要求写记叙文,写作时应以回忆为主,将叙述、描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来“画龙点睛”。文章通过叙写一段往事,来表达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五)回味
秋天的气息弥漫整个林荫道,我喜欢在这个时候,独
自散步,回味时光流逝的缕缕芳香。
枫叶落了一地,用金黄色的身躯铺设成一张金灿灿的
地毯,映衬母树的高贵美丽。我捡起其中的一片,它的记
忆似乎化作一道光融入了我的脑海。我想象它的一生,回
味它一世的苦甜。
今日的阳光美好得不得不让人浮想连篇,我联想的岸
与它记忆的海搭起了一座桥。望着脱去浮华外衣的它,我
记起当初它的母亲抽出嫩芽,它出生了。也许它拥有无尽
的体力,使劲地吸取养分,努力生长,对它的前途充满了
无尽的憧憬。它在耀目的阳光下慢慢变健壮,慢慢变懂事。
它和它的兄弟姐妹用厚实的身体为路人遮阴。和蔼的老奶
奶、老爷爷在它细小的身影下乘凉。还想起那些调皮的小
男孩,也许喜爱摸它嫩滑的身体。我与它共同享受,回味
那些美好得像糖般甜的岁月。
清风柔和,夕阳绚烂。我与它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山坡,
看那田野里翻腾的金色波浪。我怀念起蝉在那片枫叶爬过,
唱着婉转的乐曲。也许它留恋那对好姐妹在它底下道出的
悄悄细语,留恋月亮温柔地把光亮洒在它身上,带来美好
的景象,也许留恋流星的到来,看得它的眼睫像蝶翅颤动。
毛毛虫爬进了它的身子,一同见证了世间的美丽。它
更与那美丽的蝴蝶倾诉它奉献的一生,它们一起说道我们
都是美丽者。我放下了叶子,放下它轻吻大地。我想,它
不后悔,因为它明白那是它的宿命,是她记忆里轮回万世
的前缘,它心系它的大地母亲,它爱它的人类朋友。落红
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轻轻吟着,它静静躺着,
等待自己变成护花使者。
破茧成蝶,沙磨成珠。每一件物品都有自身的价值,
不必叹息自己有多卑贱。每一件物品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不必叹息自己为何不能飞翔。回味一生,无憾便好。回味,
是一世的见证,一辈子的珍宝。回味,感受自身的价值,
一遍遍上演感动世人的甜苦故事。
(六)回味
时光如流水一般匆匆流去,当我蓦然回首,才发现仍有太多的记忆存在我的脑海中,无法抹去,可以让我细细回味,慢慢品尝其中的酸甜苦辣,因为其中充满了家人的疼爱,朋友间的友爱,老师的关爱……
回味母爱,感受爱的无私。对于我们来说,晚上熬夜已如家常便饭,不足为奇。可对于早睡早起的妈妈来说,晚上等待儿子回家便不是一件易事,她得经受住无聊、寂寞,坚持抵制自己不进入梦乡。有时我回到家,她会对我说:“累死了,要不是等你,我一觉都已经睡醒。”可是当我要她不要等我时,妈妈她却断然拒绝了,她说:“我要让你知道,不是你一个人在吃苦,学校里有千千万万个同学,家里还有我,我会陪着你的”。有时爱不是用嘴说,而是融入了一个个行动中,妈妈她把等待当作责任,当作爱的体现,无论有多累,她却坚持到底,不肯放弃。
回味友爱,感受它如水的纯洁。每次放假回家,我们几个老同学都会结伴同行。一路走去,有说有笑,不放过任何宝贵的时间。就连在车上,被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我们依旧谈天说地,还时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惹得其他人投来异样的或是羡慕的眼光。现在回味起来,还觉得那份情是那样的纯洁。社会上有太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为了自己伤害他人,为求目的不择手段。与这相比,这份情又怎能晶莹剔透,光彩照人。
回味关爱,感受师生情。每当你上课走神,老师会友情的提醒你,当你太疲劳却还在写作业时,老师会劝你休息一下,当你考试失败垂头丧气,老师会耐心的开导你,给你战胜困难的勇气……鼓励我们努力学习,取得好的成绩。
世界上并不缺乏爱,只要我们不时地回首过去,回味所发生的事,我们会发现原来生活如此美好。
(七)回味
春天之所以的美丽,是因为它涵了一份春意盎然的味道,夏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注入年轻快乐的激素;秋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掺入丰收喜庆的气息;冬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拥有值得回味的记忆。
回味亦是一种享受。幽默是人与人沟通的润滑剂,它不仅是一种调节气氛的片语,更是一种充满大智慧的灵感表达。美国著名的幽默大量马克·吐温,他曾在一次乘飞机时夸奖了一位女士漂亮,然而那位女性并没有谢他,于是他反问:“难道你不能像我这样骗我?”每次回味这段充满智慧的片语,总有一种佩服的感慨,一种美的享受。
回味亦是一种借鉴。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的道路上有太多太多的脚印,或深或浅,若有若无,留下了惨痛的教训、精美的诗词,还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迷。
商纣的残暴、赵高的奸诈无不落下让万人唾骂的下场;初唐四杰年轻时意气风发,在诗坛上崭露头角,李白傲视尘世的洒脱豪情,杜甫沉郁顿挫的社会感慨,岳飞精忠报国的壮语,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女娲补天的神奇,精卫填海的不可思议……太多太多,中国的文化太博大精深,一辈子都回味不了,不必回味所有,只需借鉴一些精华,回味一些还在发光的金子,学得一些还可实用的东西。
回味亦是一种升华,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接受的信息远远超过古人,为什么我们不能超越他们,孔孟之道,王羲之的书法,吴道子的画,他们一直处于巅峰位置,我们始终超越不了他们,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我们需要回味,需要回味自己所看到的,所学到的,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臻于完美。
回味,回味无穷,无尽,你会发现事物的另一面,体验新的感觉,触碰另一个开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1张PPT)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10
考前作文必读
10.2021中考考前必读
素材作文之回味7篇
【题目】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
①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回味无穷;②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回味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得抄袭、套作。
【解析】
材料第一段告诉考生要理解题旨,明确思维原点和指向,紧扣“余味”、“从回忆里体会”审题立意。
第二段“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主要回答“怎么理解回味”的问题。该段着眼并强调“过程”,引导学生从“再次感受”、“深入理解”、“重新认识”三个方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文题的内涵,写出有生活气息且有思考的文章。“回味”一定要有自己“新”的认识、体会、理解——对人生的、学习的……当然,这个“新”是对于自己原先的体验、理解的层面而言的。
第三段“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主要回答“怎么打开‘回味’思路”的问题,重在引导考生审题思维活动由题意理解把握层面进入生活联想审视层面。考生沿着这一提示去展开思维活动,延展思维,盘点自己生活,精选并优化素材,写出能展示自己才情的作文,从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感受、体验、认识。
在阅卷的时候发现,有些考生重在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忽略了写思考层次的东西,使得文章有“回”没“味”或有“回”寡“味”。
文题中“回”是“回忆”(“回想”“回顾”),从叙述的时间的概念看,要求指向于过去(曾经历的人与事、曾经欣赏的景与物);从取材范围的角度来看,人、事、景、物等在叙述主体(如考生)的脑海中留下的深刻印记,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集体,国家、民族;从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是日常生活,可以写重大事件,可以写文学艺术,可以写历史地理,可以写正面的经验,也可以写反面的教训;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可以是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等。
“味”是“余味”“味道”,也是“品味”“体味”“咀嚼”,要求在回忆的基础上“味”出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的内涵来,如果作文中表现出随着时间的积淀和阅历的增加,回味曾经的人、事、景、物、理时,表达出新的、更为深刻的内涵与体会,则是评价作文立意的亮点的标志之一。
“回”后必须有“味”,“味”前必须有“回”。“回”是“味”的基础和前提,“味”是“回”的有力提升,“味”脱离了“回”则会变得空洞牵强,只写“回”而没有了“味”,则会显得平庸而寡淡。
务必区别几个相似的概念:
?
?1.回味≠回忆,“回味”是在回忆中体会,“回忆”则是对过去的回想,二者的相似点是都指向于过去,区别在于是否对过去的人、事、景、物深入品味出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内涵。很多同学通篇都是“回忆”,只写过去发生的事件,只有结尾强行加“回味”二字。如:有学生的结尾“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是至今让我回味”“我很感谢老师对我说的这句话,这句话让我回味无穷。”
?
?2.回味≠品味,“品味”是“仔细体会”、“玩味”,从叙述的时间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指向现在,而非过去(也可以指向于过去),而“回味”必须指向于过去曾经经历的人与事,曾经经历的景与物……很多同学只写品味诗词,品味书籍。文笔虽好,但没有写到“回味”,如:有学生写“曹文轩的《草房子》让我感受到了杜小康和桑桑纯洁无暇的友谊;沈石溪的《狼王梦》以发生在动物身上的事生动地反映了人们的各种情感;冰心的《小橘灯》让人感受到了心灵的平静和干净”,这就是只凸显感受、品味,却没有达到“回味”。
【范文】
(一)回味
彩虹总是躲在阳光的背后,直到经过风雨的洗礼,它才肯出现在天空中,就像一条彩带在空中飘扬,彩虹就像故乡里的一座拱桥,绚丽的色彩是我在拱桥上难忘的瞬间。彩虹像人生的道路,既多姿多彩,又弯弯曲曲。在人生中回味着每一瞬间,都会让你感到无尽的趣味,努力的过程也是如此。
夕阳西下,凉风拂过,走在路上,心里总是忐忑不安,手握一张78分的卷子,走在道路上,孤寂、凄凉。心里总想着为什么每一次都想要成功,却总是失败,明明已经用了心,可现实为什么就是那么残酷?在昏暗的灯光下走着,夕阳也已躲在山的背后,明月从天边缓缓升起,望着那皎洁的明月,我醒悟了。
回到家里,总结归纳,挑出不足的地方,别总是渴望着有一双翅膀,带你穿梭在人群当中,跨越万水千山,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是王道。
高山没有悬崖峭壁,就不会险峻,大海没有惊涛骇浪就不会辽阔,江河没有跌宕起伏就不会壮丽,人生没有经过磨练就不会精彩,终于,努力不是摆设,是一种自我坚定的意志,在经历挫折之后,勇敢站起来,一定不会对不起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查缺补漏,你就一定会考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努力的过程中,有的是无尽的回味,回味着自己付出的时间与汗水,与自己拼搏。一个人中有两个我,一个在光明中睡着,一个在黑暗中醒着,我像烈火,也像枯枝,一部分的我消灭了另一部分的我。
默默努力着,细细回味着这一切,在茫茫人海中静静的看着周围的瞬息万变,仿佛千人一面就要把我淹没,每天做着单调反复的事情,看着平淡无味的风景,我有一种想法,一种踮起脚尖,奋发向上的想法。不要拿太多理由掩饰自己的不足,那都是每一次华丽的逃避。
回味努力的过程,努力的结果,每一次都是陶醉其中,回味无穷。
【点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文质兼美”,文章的亮点随处可见。开头是运用了比喻和排比式的开头,语言优美,辞藻华丽。中间是善于运用场景描写,把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呈现给了读者,让人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写作功底,也烘托了情感,表现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结尾再次感受“努力的过程”,再次回味,点题,深化文章主旨。
(二)回
味
三月连绵不绝的细雨又开始营造迷茫的氛围,对江南历史的感悟或许只能在那最凄怆的回味中。
在南方长大的人,呼吸中必有荆楚风的节奏,胸怀内必有吴越水的柔情。昔日项羽平定天下却不在秦地称王,可见八年的战火驱不走霸王心头对江南的眷恋。“楚人富贵还乡,如沐猴而冠,又怎成得了帝业?”故萧何如是说。北方的秋风永远都是寒远的,而江南的温暖却一直让人回味,不忍忘怀。
鲜卑人骑着高头大马,轻易攻破了洛阳的城门,彼时没有盛世繁华的牡丹,只有青灰色的城楼在夕阳下茕茕孑立,弥漫出苍凉的气息。没有人再去回味当年西晋士族们南下时天空中迁徙的鸟群,以及铁骑踏破江川时漫山遍野飞扬的旌旗。是时的东晋王朝蜷缩在长江以南,并被江南的温软一点一点磨掉了回到北方的锐气。江南历史的感悟中永远都只有最悲怆的回味,舞女的长袖卷过萤萤的烛火,华丽的轻纱摇曳生姿,连空气都随着那杨柳般招摇的腰肢柔软下来。南下的士族们终日以雨声为节拍,吟唱着流光溢彩的乐章。对江南的回味,恍如《玉树后庭花》在奏响。
历史无情翻过,但谁又会忘记那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南宋王朝?当彪悍的蒙古骑兵踏破江南烟花细雨中的沉梦时,那份回味中又多了一丝苦涩。南宋,这是以江南为都城的终结,南宋终究没能收复山河,却在江南的朦胧雨雾中走完了最后一程,亦如多年以前的东晋。
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然而这座都城仅仅承载了两位皇帝的夙愿就被历史无情抛弃了。这颗长江岸边的宝石,正是苏浙那纵横交错的河流,给予了它最灵动的光彩。江南的宝地,潺潺的水勾勒出石头城中金陵十二钗的红巾翠袖,孕育成北固亭外稼轩词的龙腾虎跃,《玉树后庭花》在秦淮河朦胧的雨夜中停歇,“王谢堂前燕”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间飞过。抬望眼,“秦淮水榭花开早”,回头看,“红杏褪尽,绿水人家绕”,谈笑间,“六朝旧事如流水”,微风过,“夜船吹笛雨潇潇”……然而,看那六朝六代繁华似云烟,对这一切的回味却只能用惋惜和悲怆来定格。
有时,这份属于江南的回味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思维游戏,所有的沉默与想象只是为了某一个高远的梦想。而我们在不断的回味中所执念的,不过是一场梦想与结果的较量,坚持与放弃的争夺。忘记对江南的回味吧,用你的脚踏住秦岭的雪,用你的背挡住楚地的歌,相信时间会给予一切以公正的评判。
江南的回味,是一个梦。
【点评】
站在一个制高点,以江南人的角度切入,咀嚼一段段特殊的历史,回味一段段酸楚的历史。浸泡出温软、纸醉金迷而衰败,彪悍、锐意进取而强盛的时代哲思。沉思历史,回味历史,新见迭出。文章写来,引用丰富,语言老到而大气,文意酣畅,收放自如。
?
(三)回味
回味,可以让时光倒流。
十多年前,童年的背景总是在奶奶家展开。还记得奶奶同我并排端坐在电视机前,边啃豆沙包边看《红楼梦》的样子:我只用心在包子上,奶奶则用心在黛玉身上。一部《红楼梦》已经颠来倒去地看过五遍了,奶奶却每每哭得像个泪人似的。年幼的我不懂,这部细细碎碎、唠唠叨叨的肥皂剧和那个泪腺超级发达的林妹妹有什么可看的,还不如《西游记》、《三国演义》呢!于是,我莫名其妙地看奶奶痛哭流涕,正如奶奶苦笑地看着身边吃饱后酣然大睡的我一样。
一年年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我已渐渐长大了,而奶奶却在我上小学后不久去世了。家里再也听不到奶奶的笑声与哭泣声了,再也没有人念念不忘那个林妹妹了,因为谁也没有工夫耐下心来慢慢回味了。“你不懂。”奶奶说过,“你还小,这种书长大后才能看。”爸爸和妈妈也这么说。记得也曾偷偷地取下书架上那本精装《红楼梦》——我的十周岁生日礼物,也曾硬忍急躁的猴性看上两眼,但没翻过几页便还是放弃了。虽然还是不懂它,但仍庄重地将它放回书架,仿佛圣物一般——因为它是奶奶的最爱!
第一次真正看它,是在初中毕业后那个闲暇的暑假里。一次无聊时,猛
地想起了已落有灰尘的它,抽出后打开扉页,一些细碎杂乱的不快记忆再次充溢脑海,甚至怀着一些畏惧,一些软弱,令人想要放弃。但在一次次压抑放弃的坚持下,我竟然头一次看完了整本像砖头一样厚的《红楼梦》!
合上书,心中百感交集,一些欢乐、一些趣味、一些伤感、一些惆怅,一齐涌上心头。我为大家族的欢聚团圆而快乐,为女孩间的嬉笑打闹而微笑,为香销玉殒的黛玉而哭泣,为四大家族的最终衰亡而伤感……蓦地,我又想起了电视机前嘤嘤哭泣的奶奶,也终于明白了奶奶那句话的含意。
品读《红楼梦》的精髓正在于回味!只有读后细细地回味,才能品出初读的细细碎碎下那永恒的忧伤,才能尝出儿女情长中饱含的国恨家仇,才能悟出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真意。
我也终于明白:回味,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因为它需要深厚的阅历与定力。正因如此,能让人回味的书才是真正的好书,读一本胜过千万本;而懂得回味的读者,才能真正与心灵相通,情出一处,这样的人,绝不会是肤浅鄙陋的!
我回味着《红楼梦》,品味着其中滋味。奶奶慈祥的面庞再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正是她将我领进了文学宝库。也许,像奶奶这样的人才是我该回味一辈子、感激一辈子的……
【点评】
人的情感有时是需要寄托的,小非常聪明,把它寄托在前后看读《红楼梦》电视剧和原著上,通过对前后看读《红楼梦》电视剧和原著的回忆,生动而鲜明地再现了奶奶的慈祥、奶奶的音容笑貌,以物忆人,形象生动,感情饱满。在回味中领略人生,在回味中感激亲人,在回味中醒悟道理,主题突出,中心明确。
(四)回味
时间不肯说清一切,留下沧桑抹尽眼泪。但我仍喜欢与时间有关的一切。
——题记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不是怀念时光,而是怀念时光中的记忆。回忆是美好的咀嚼有嫩柳枝折断的芬芳,无论是怎样的回忆,在很多年以后,滋味依然。心中最绵软的一处被它轻轻碰触,朋友说那种感觉叫‘感动’。
一抬头,看到窗外枯黄的叶子,的阳光均匀地洒在每一片叶子上,使它们呈现出均匀的暖色调,叶片在风中摇摆着歌唱,努力抓住每一缕阳光,静享着阳光的爱抚。这场景温暖了我的眼,湿润了我的心。出门,弯腰拾起一片叶子,寂静地躺在手心里,细细端详,每一条纹路都凝聚着某种永恒。
好多事物,依旧沿续,只是当时间的潮水退去了,就变成了回忆,渐渐模糊,永远无法重复;一些事情,注定要被光阴带走,然后变成一圈圈水纹,逐渐远去……
我房间的桌面是浅黄色的,桌上刻细小的瞬间。看着那些斑驳的极富质感的文字,用手轻抚,联想到曾经的酸甜苦辣咸。
阳光爬上窗棂,伸出它那长长的触角,一直爬到我的脊背上,暖暖的;午后慵懒的风卷过桌面,桌上堆放着的纸张被卷起,我忙用手捂住,热热的。或许是这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才会在桌面上刻下那一句句看似轻松的话,现在看来,甜甜的。不知若干年后在看会是什么滋味。
往事只留在那个浅黄色的桌面上。无人知晓的角落是我释放心情的地方。我想认真的铭记一些事,留住那些如烟往事的滋味。于是我找寻到了留住记忆的方法——雕刻时光。趴在桌子上,刻下属于自己的记忆。
一边雕刻时光,一边回味记忆。
【点评】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回味”。“回味”既有“回忆”,又有“体会”。只有回忆,没有体会是不准确的。“回味”尽管只是一个词,但它的写作内容比较宽泛,不论是自己亲历的事,还是他人的事;不论是古人的事,还是国家、民族的事。只要是过去的事,都可以写,但又都得品出点“味”来。是回味就要有所体会,体会的内容可以是认识,可以是情感,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可以是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等。本文要求写记叙文,写作时应以回忆为主,将叙述、描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来“画龙点睛”。文章通过叙写一段往事,来表达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
(五)回味
秋天的气息弥漫整个林荫道,我喜欢在这个时候,独
自散步,回味时光流逝的缕缕芳香。
枫叶落了一地,用金黄色的身躯铺设成一张金灿灿的
地毯,映衬母树的高贵美丽。我捡起其中的一片,它的记
忆似乎化作一道光融入了我的脑海。我想象它的一生,回
味它一世的苦甜。
今日的阳光美好得不得不让人浮想连篇,我联想的岸
与它记忆的海搭起了一座桥。望着脱去浮华外衣的它,我
记起当初它的母亲抽出嫩芽,它出生了。也许它拥有无尽
的体力,使劲地吸取养分,努力生长,对它的前途充满了
无尽的憧憬。它在耀目的阳光下慢慢变健壮,慢慢变懂事。
它和它的兄弟姐妹用厚实的身体为路人遮阴。和蔼的老奶
奶、老爷爷在它细小的身影下乘凉。还想起那些调皮的小
男孩,也许喜爱摸它嫩滑的身体。我与它共同享受,回味
那些美好得像糖般甜的岁月。
清风柔和,夕阳绚烂。我与它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山坡,
看那田野里翻腾的金色波浪。我怀念起蝉在那片枫叶爬过,
唱着婉转的乐曲。也许它留恋那对好姐妹在它底下道出的
悄悄细语,留恋月亮温柔地把光亮洒在它身上,带来美好
的景象,也许留恋流星的到来,看得它的眼睫像蝶翅颤动。
毛毛虫爬进了它的身子,一同见证了世间的美丽。它
更与那美丽的蝴蝶倾诉它奉献的一生,它们一起说道我们
都是美丽者。我放下了叶子,放下它轻吻大地。我想,它
不后悔,因为它明白那是它的宿命,是她记忆里轮回万世
的前缘,它心系它的大地母亲,它爱它的人类朋友。落红
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轻轻吟着,它静静躺着,
等待自己变成护花使者。
破茧成蝶,沙磨成珠。每一件物品都有自身的价值,
不必叹息自己有多卑贱。每一件物品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不必叹息自己为何不能飞翔。回味一生,无憾便好。回味,
是一世的见证,一辈子的珍宝。回味,感受自身的价值,
一遍遍上演感动世人的甜苦故事。
?
(六)回味
时光如流水一般匆匆流去,当我蓦然回首,才发现仍有太多的记忆存在我的脑海中,无法抹去,可以让我细细回味,慢慢品尝其中的酸甜苦辣,因为其中充满了家人的疼爱,朋友间的友爱,老师的关爱……
回味母爱,感受爱的无私。对于我们来说,晚上熬夜已如家常便饭,不足为奇。可对于早睡早起的妈妈来说,晚上等待儿子回家便不是一件易事,她得经受住无聊、寂寞,坚持抵制自己不进入梦乡。有时我回到家,她会对我说:“累死了,要不是等你,我一觉都已经睡醒。”可是当我要她不要等我时,妈妈她却断然拒绝了,她说:“我要让你知道,不是你一个人在吃苦,学校里有千千万万个同学,家里还有我,我会陪着你的”。有时爱不是用嘴说,而是融入了一个个行动中,妈妈她把等待当作责任,当作爱的体现,无论有多累,她却坚持到底,不肯放弃。
回味友爱,感受它如水的纯洁。每次放假回家,我们几个老同学都会结伴同行。一路走去,有说有笑,不放过任何宝贵的时间。就连在车上,被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我们依旧谈天说地,还时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惹得其他人投来异样的或是羡慕的眼光。现在回味起来,还觉得那份情是那样的纯洁。社会上有太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为了自己伤害他人,为求目的不择手段。与这相比,这份情又怎能晶莹剔透,光彩照人。
回味关爱,感受师生情。每当你上课走神,老师会友情的提醒你,当你太疲劳却还在写作业时,老师会劝你休息一下,当你考试失败垂头丧气,老师会耐心的开导你,给你战胜困难的勇气……鼓励我们努力学习,取得好的成绩。
世界上并不缺乏爱,只要我们不时地回首过去,回味所发生的事,我们会发现原来生活如此美好。
?
(七)回味
春天之所以的美丽,是因为它涵了一份春意盎然的味道,夏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注入年轻快乐的激素;秋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掺入丰收喜庆的气息;冬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拥有值得回味的记忆。
回味亦是一种享受。幽默是人与人沟通的润滑剂,它不仅是一种调节气氛的片语,更是一种充满大智慧的灵感表达。美国著名的幽默大量马克·吐温,他曾在一次乘飞机时夸奖了一位女士漂亮,然而那位女性并没有谢他,于是他反问:“难道你不能像我这样骗我?”每次回味这段充满智慧的片语,总有一种佩服的感慨,一种美的享受。
回味亦是一种借鉴。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的道路上有太多太多的脚印,或深或浅,若有若无,留下了惨痛的教训、精美的诗词,还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迷。
商纣的残暴、赵高的奸诈无不落下让万人唾骂的下场;初唐四杰年轻时意气风发,在诗坛上崭露头角,李白傲视尘世的洒脱豪情,杜甫沉郁顿挫的社会感慨,岳飞精忠报国的壮语,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女娲补天的神奇,精卫填海的不可思议……太多太多,中国的文化太博大精深,一辈子都回味不了,不必回味所有,只需借鉴一些精华,回味一些还在发光的金子,学得一些还可实用的东西。
回味亦是一种升华,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接受的信息远远超过古人,为什么我们不能超越他们,孔孟之道,王羲之的书法,吴道子的画,他们一直处于巅峰位置,我们始终超越不了他们,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我们需要回味,需要回味自己所看到的,所学到的,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臻于完美。
回味,回味无穷,无尽,你会发现事物的另一面,体验新的感觉,触碰另一个开始……
?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