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教科书第47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十二的1、2、3、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等,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灵活运用“转动被观察物”“改变观察者的位置”两种观察方法实现多角度观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难点:辨认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玩偶
学生准备:不同玩偶;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课件播放故事:《盲人摸象》师:这几个人摸到大象的样子为什么不一样呢?
指名汇报。
师小结:由于每个人摸到的地方不同,对大象的感受就不同,所以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他们只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都不能完整地说出大象的样子。
比如:(出示学生的背影相片)她是谁?猜不出来,再看看(给出两个侧面相片):猜到了。(再给出正面验证。)对吧?
刚才同学们看得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地看就叫“观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体验一把盲人摸象的感觉。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一)
二、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1)请小组长拿出一个玩偶,放在四人小组的桌子正中间,玩偶面向讲台坐稳,请小组中各位同学轻轻地告诉小玩偶,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从你这个位置看到了玩偶的哪一个面?它有什么特点?
(2)请一组学生汇报反馈:
请你们这组同学说说,看哪组同学听得最认真?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玩偶的前后左右各面的照片,并板书示:前面(正面),左侧,右侧(侧面),后面。教师适时点拨。
(3)集体订正,并作重点说明:
他们看到的形状相同吗?为什么不同呢?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角度就不同,(教师板书: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起读)。2、重点观察:
如果你想看一下玩偶的其他面,可以怎么做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一种方式观察。
(1)转动玩偶;
(2)换个位置。
一起把玩偶向玩偶的右边转一下,指名汇报:现在你看到了玩偶的哪一个面?再向右转一下,看看,再转一下呢?
有没有发现有两个面特别像!是哪两个面呢?有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根据玩偶身上的特点进行区分,说明玩偶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左侧和右侧又都叫侧面,并板书:侧面;前面又叫正面,板书:正面。)
3、全面观察:
现在请同学们起立,一起围着玩偶转一圈自由的观察玩偶的每一个面,你所看到的玩偶的形状是不是跟刚才的同学所说的一样?
谁还有什么补充没有?
你看清了玩偶的每个面吗?
我要考考你们了。
4、运用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1)出示练习十二:1、观察汽车,连线(学生练习4)
下面的照片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的拍摄的?
独立完成后,拍照订正。
(2)课件出示例2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再看这幅图,你能很快地说出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画的吗?(练习2)
指名汇报,集体订正:说说为什么?
(3)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指定一小组起立,请同学们根据四个同学的观察位置,快速地告诉我下面的玩偶形状是谁看见的。(多媒体出示像片,抢答)
(4)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站着,一起说说你看到了这位同学的哪一面。
(5)游戏:让老师看到你的( )。
三、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畅谈收获。)
2、师:(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全面地了解或认识一件事物,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观察、思考,不能片面的看待,否则就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四、布置作业:大家回家后选出自己喜欢的三个玩具,然后在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它们,把观察的结果说给爸妈听。
五、板书: 观察物体(一)
440055016192522288501238253276600104775866775104775
前面 左侧 右侧 后面
(正面) ( 侧面 )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