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 化学计量
(2011·全国卷)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8 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B.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C.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D.1 mol 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解析】 金刚石中一个碳原子形成4条共价键,而每条共价键被两个碳原子拥有,因此一个碳原子对每条共价键的“拥有权”为0.5,因此一个碳原子有两条共价键,12 g金刚石为1 mol,因此含有共价键为2 mol。一个水分子中有10个质子,18 g水是1 mol,所以A项正确。NO2和N2O4的最简式相同,因此只要质量相同,其所含原子个数也相同,C项正确。钠与氧气反应时,无论生成物是Na2O还是Na2O2,Na均为+1价,因此1 mol Na参加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为1NA,D项正确。
【答案】B
(2011·安徽卷)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可望成为高效火箭推进剂的N(NO2)3(如下图所示)。已知该分子中N-N-N键角都是108.1°,下列有关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N、O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B.分子中四个氮原子共平面
C.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15.2 g该物质含有6.02×1022个原子
【答案】C
(2011·广东卷)1.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3g NO2含有nA个氧原子
B、1L0.1mol L-1的氨水含有0.1nA个OH―
C、常温常压下,22.4LCCl4含有个nA个CCl4分子
D、1molFe2+ 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解析】本题考察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计算和判断。NO2的摩尔质量是46g/mol,所以23g NO2的物质的量是0.5mol,含有0.5mol×2=1mol氧原子,即含有nA个氧原子,A正确;NH3·H2O属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因此1L0.1mol L-1的氨水不可能电离出0.1molOH-,B不正确;常温常压下,CCl4是液体,因此不适用于气体的摩尔体积,即22.4LCCl4不是1mol,C不正确;Fe2+ 被氧化,产物是Fe3+ ,因此1molFe2+ 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nA个电子,D也不正确。
【答案】A
(2011·新课标全国卷)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 1.00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欲配置1.00L ,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 NaCl溶于1.00L水中
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
【解析】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存在NaCl分子,A不正确;Na+的最外层已经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B正确;1.00L ,1.00mol.L-1的NaCl溶液是指1.00molNaCl即58.5g NaCl溶于水配成1L溶液,而不是指溶剂为1L,C不正确;有原子守恒可知58.5g NaCl只能生成0.5mol氯气,在标准状况下是11.2L,D不正确。
【答案】B
(2011·海南卷)3.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Al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A
B.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来
C.10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D.10L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NA
【答案】D
【解析】关于NA于的题主要是陷阱的识别,平时要多注意积累。Al3+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个,1 mol Al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应为10 NA,故A错;2Fe+3Cl2===2FeCl3,反应中转移6个电子,1 mol Cl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应为2NA,故B错;pH=1时c(H+)=0.1 mol·L-1,n(H+)=1 mol,故C错;pH=13时c(OH-)=0.1 mol·L-1,n(OH-)=1 mol, 故D对。
(2011·全国II卷)4.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8gH2O中含的质子数为10NA
B.12g 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C.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D.1 mol Na 与足量O2 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解析】金刚石中平均每一个碳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因此12g 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A
【答案】B
(2011·江苏卷)5.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
B.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已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
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甲醇的结构简式是CH3OH,故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3NA,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OH-的数目,标准状况下已烷为液态,不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无法计算,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O的化合价-1价转变为0价,转移电子1mol,0.2×2=0.4NA。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物质的状态等。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答案】D
(2011·广东卷)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 mol·L-1 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 K、293 K和303 K时的溶解度(g/100 g H2O)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试管中,________。
步骤4:
(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实验如下:
①配制250 mL约0.1 mol·L-1 Ba(OH)2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________,将溶液转入________中,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________(填“0.020”、“0.05”、“0.1980”或“1.5”)mol·L-1盐酸装入50 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 mL。
③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4)室温下,________(填“能”或“不能”) 配制1.0 mol·L-1 Ba(OH)2溶液。
【答案】(1)由于Ba(OH)2·8H2O与空气中CO2反应,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BaCO3,未变质的Ba(OH)2·8H2O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
(2)
步骤2: 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试剂中有Ba2+存在
步骤3:滴加稀盐酸,连接带塞导气管将产生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试剂含有BaCO3
步骤4:取步骤1中的溶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定其pH pH明显大于9.6,说明该试剂含有Ba(OH)2
(3)①搅拌溶解 250 mL容量瓶
②0.1980
③×100%
(4)不能
【解析】(1)空气中存在的CO2能与Ba(OH)2反应可生成BaCO3;(2)BaCO3和Ba(OH)2·8H2O的检验,可首先通过加入硫酸,与BaCO3反应生成沉淀和气体进行检验,确定后再将混合物配成饱和溶液,结合BaCO3饱和溶液的pH为9.6加以确认;(3)①配制250 mL溶液应使用250 mL容量瓶,溶解固体后应恢复至室温方可转移溶液至容量瓶;②取样品溶液25 mL,浓度大约是0.1 mol·L-1,即n(OH-)大约是25×10-3×0.2 mol,据中和滴定关系,可确定盐酸浓度为0.1980 mol·L-1较为合适;③结合Ba(OH)2+2HCl===BaCl2+2H2O即可计算;(4)由上述可知,Ba(OH)2固体易与空气中水和CO2结合出现杂质,同时依据Ba(OH)2·8H2O的溶解度关系,不能配制出1.0 mol·L-1的该溶液。
(2011·福建卷)Ⅰ.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 ℃生成白磷,反应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1 mol P4时,就有_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I2溶液,使维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C6H8O6+I2===C6H6O6+2H++2I-
2S2O+I2===S4O+2I-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a mol·L-1I2溶液V1 mL,充分反应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b mol·L-1Na2S2O3溶液V2 mL。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应:
2IO+5SO+2H+===I2+5SO+H2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0.01 mol·L-1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 0.01 mol·L-1Na2SO3溶液的体积/mL H2O的体积/mL 实验温度/℃ 溶液出现蓝色时所需时间/s
实验1 5 V1 35 25
实验2 5 5 40 25
实验3 5 5 V2 0
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中V2=________mL。
Ⅱ.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5)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无水CeCl3可用加热CeCl3·6H2O和NH4Cl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NH4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3。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1世纪教育网]
Ce3++H2O2+H2O===Ce(OH)4↓+______
【答案】
【解析】 (1)P元素为15号元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在P4O10中P的化合价为+5价,当生成1 mol P4转移电子数为20 mol。
(3)第二个反应消耗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b mol·L-1×V2 10-3L=V2b10-3mol,则第一个反应剩余的I2的物质的量为0.5V2b10-3mol,该过程加入I2总的物质的量为a mol·L-1×V1 10-3L=V1 a 10-3mol,则参加第一个反应的I2的物质的量为V1a 10-3mol-0.5 V2b 10-3mol,则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为V1a 10-3mol-0.5 V2b 10-3mol=(V1a-0.5 V2b)10-3mol。
(4)实验1和实验2温度相同但加水体积不同,而实验2和实验3温度不同则加水体积应该相同,故V2=40,有3个实验所给出的不同对比数据可得出该实验目的为:探究该反应的速率与温度、亚硫酸钠浓度的关系。
(5)CeCl3发生水解的方程式为:CeCl3+3H2O??Ce(OH)3+3HCl,NH4Cl固体加热可分解生成HCl,起到抑制CeCl3水解的作用。
(6)根据电荷守恒:反应物中有阳离子,则生成物中必然要有阳离子,由题意知溶液pH=3,故最后一个空应为H+;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分析反应中的化合价变化,H2O2中两个O的化合价从-1→-2,得到2个电子,Ce元素的化合价从+3→+4,应该失去两个电子,综合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可配平出2Ce3++H2O2+6H2O===2Ce(OH)4+6H+
(2010·广东卷)8.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g 中含有4个C-H键
B.1mol·溶液含有个
C.1mol Cu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 个NO分子
D.常温常压下,22.4L 中含有 个分子
【解析】每个中含有4个C-H键,故16g (1mol)中含有4个C-H键,A正确;
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无法知道的物质的量,故B错;根据关系式,1mol Cu~2mol NO,故C错;
常温常压下,22.4L 不是1mol。
【答案】A
(2010·山东卷)9.和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与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与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L和1.12L均含有0.1个氧原子
【解析】A中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氧气,故A错;B中的两种氧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也相等,故B错;之间的转化,,是原子核的变化,不化学变化,故C错;1.12L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含有氧原子数为0.1,故D正确。
【答案】D
(2010·福建卷)7.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18中含有个氧原子
B.标准状况下,22.4L空气含有个单质分子
C.1 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
D.含个的溶解于1L水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解析】本题考察阿弗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判断,18正好是0.5mol,一个氧分子正好含有两个氧原子,所以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即为1;空气是混合物;在氯气与水的反应中,1molCl2 就只转移1的电子;D 所得溶液中含个,可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这时候溶液不是1L,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mol/L.
【答案】A
(2010上海卷)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
B.1.7g 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 NA
C.1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
D.标准状况下,2.24L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 NA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知识。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指1mol任何微粒中含有的微粒数,等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A错;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故其1.7g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其每个分子中含有的电子为18个,则其1.7g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9mol,数目为0.9NA,B对;Na2O2固体中,含有的是Na+和O22-两种离子,1mol固体中含有3mol离子,故其中的离子总数为:4 NA,C错;戊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故其2.24L不是0.1mol,D错。易错警示:进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的主要考查点有:①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②物质的组成;③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一些量之间的换算等,在解题时要抓住其中的易错点,准确解答。
(2010·江苏卷)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的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
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
C.在反应中,每生成3mol转移的电子数为6
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键数为4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如下知识点①考查22.4L/mol的正确使用;②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等内容。A项,无论水解与否,根据元素守恒;B项,1mol羟基中有9个电子;C项,在该反应中,每生成3mol,转移5个电子;D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为22.4L/mol。综上分析得知,本题选A项。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2010·四川卷)7.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个
B.盛有的密闭容器中含有个氧原子,则的物质的量为0.5mol
C.17.6g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为个
D.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个,则阳极质量减少64g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微粒数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等的关系;二氯甲烷在标况下为液态,22.4L不一定为1mol,A项错误;1molSO2中含有氧原子2mol,故含有个氧原子的的物质的量为0.5mol,B项正确;17.6g丙烷的物质的量为0.4mol,1mol丙烷中含有极性键8mol,故0.4mol中含有极性键3.2mol,为3.2NA个,C项错误;精炼铜时,阳极为粗铜,当转移2mol电子时,阳极消耗的质量不一定为64g,D项错误。
(2010·四川卷)12.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p 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C=1000Vρ/(17V+22400)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考生只要对基本概念熟悉,严格按照基本概念来做,弄清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等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可。
(2009·广东卷)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2.4 L Cl2中含有nA个Cl2分子
B.1 L 0.1 mol·L-1Na2SO4溶液中有0.1 nA个Na+
C.1 mol H2与1 mol Cl2反应生成nA个HCl分子
D.1 mol Ca变成Ca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A项没指明“标准状况”。B项n(Na2SO4)=0.1 mol,应为0.2nA个Na+。C项应生成2nA个HCl分子。D项1 mol Ca变成Ca2+失去电子2 mol,即2nA个电子。
(2009·浙江卷)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5.6 L一氧化氮和5.6 L氧气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NA
B.1 mol乙烷分子含有8NA个共价键
C.58.5 g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NA个氯化钠分子
D.在1 L 0.1 mol·L-1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答案】D
【解析】A项2NO+O2====2NO2分子总数要小于0.5Na。B项写出乙烷的结构式,可知乙烷分子总共有7个共价键。C项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固体中没有分子。
(2009·江苏卷)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5 ℃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C.室温下,21.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
D.标准状况下,22.4 L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
【答案】C
【解析】A项pH=13,c(OH-)=0.1 mol·L-1,n(OH-)=0.1 mol,A不正确;B项n(Cl2)=0.1 mol,
Cl2+2NaOH====NaCl+NaClO+H2O,0.1 mol 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C项乙烯、丁烯中C的质量分数相等,,21.0 g混合气体中,,,C正确;D中,甲醇为液体,D不正确。
(2009·广东卷)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B.乙烯和环丙烷(C3H6)组成的28 g混合气体中含有3nA个氢原子
C.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将0.1 mol氯化铁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A个Fe3+
【答案】C
【解析】1 mol K2SO4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2nA,A不正确;28 g乙烯和环丙烷混合气体中有4nA个氢原子,B不正确;由于Fe3+水解,使得溶液中Fe3+数少于0.1NA,D不正确。
(2009·福建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4 g镁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NA
B.1 L 0.1 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A
C.1 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
D.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的分子数为NA
【答案】C
【解析】镁原子核外最外层有2个电子,24 g镁即1 mol镁,最外层电子数应为2 mol,即2NA,A不正确。乙酸是弱酸,1 L 1 mol·L-1乙酸溶液中H+数小于0.1 mol,即小于0.1NA,B不正确。1个CH4分子中含质子数为10,所以1 mol甲烷分子含质子数为10NA,C正确。标准状况下,乙醇为液体,22.4 L乙醇的物质的量大于1 mol,D不正确。
(2009·上海卷)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Na
B.常温下,100 mL 1 mol·L-1 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C.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质量为28 g
D.3.4 g NH3中含N—H键数目为0.2Na
【答案】B
【解析】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A项错。由碳酸根离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可知,水解引起阴离子数目增多,B项正确。C项没有指明条件,体积不一定为22.4 L,故错误。3.4 g氨气中含N—H数目为0.6Na,D项错。
(2008·广东卷)能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的是( )
A.1 mol金属钠含有的电子数
B.标准状况下,22.4 L苯所含的分子数
C.0.012 kg 12C所含的原子数
D.1 L 1 mol·L-1硫酸溶液所含的H+数
【答案】C
【解析】A中所含电子数为11 mol;B中标准状况下,苯不是气体,22.4 L不是1 mol;D中所含H+数为2 mol;C中所含碳原子数为1 mol。
(2008·上海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 g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电子数为0.5NA
B.1 L 2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11.2 L的SO3所含分子数为0.5NA
D.室温下,8 g甲烷含有共价键数为2NA
【答案】D
【解析】23 g钠失去电子数为NA,A错误;Mg2+发生水解反应,Mg2+数小于2NA,B错误;标准状况下,SO3的状态为固态,不是气体,不能用22.4 L·mol-1计算,C错;8 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5 mol,1 mol甲烷有4 mol共价键,故8 g甲烷中共价键数为2NA,D正确。
(2008·广东卷)设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B.1.5 mol 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0.10 mol Fe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为0.10nA
【答案】BC
【解析】Fe过量可使Fe3+还原为Fe2+,A错误。3NO2+H2O2HNO3+NO,易知B正确。C中,可把N2O4看作2NO2,则有1 mol NO2,所以有3 mol原子;也可以用极端方法,看作全部NO2或全部N2O4考虑,也可得出结果。3Fe+4H2OFe3O4+4H2,由方程式可知D错误。
(2008·海南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 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 NA
B.标准状况下,14 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5NA
C.标准状况下,22.4 L任意比的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均为NA
D.标准状况下,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答案】C
【解析】在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体,不是气体,A项错误。14 g氮气的物质的量是0.5 mol,其核外电子总数为0.5 mol×14NA=7NA,B项错误。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每生成1 mol氢气转移的电子数应为2NA,D项错误。
(2008·海南卷)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答案】B
【解析】由知,ρ甲>ρ乙,则V甲<V乙,温度、压强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成正比,A项错误,B项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C项错误。由知,m甲=m乙,n甲<n乙,则M甲>M乙,D项错误。
(2008·山东卷)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0 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水稀释至100 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B.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 g氧气,则转移2NA个电子
C.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质量为28 g
D.一定温度下,1 L 0.50 mol·L-1 NH4Cl溶液与2 L 0.25 mol·L-1 NH4Cl溶液含物质的量不同
【答案】A
【解析】在稀释过程中溶质H2SO4的质量保持不变,10×ρ(浓)·w(浓)=100ρ(稀)·w(稀)因为ρ(浓)>ρ(稀),所以w(稀)>w(浓),A项错;H2O2中O为-1价,产生1 mol O2转移电子2 mol,B项正确;CO与C2H4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8,C项正确;按n=c·V计算,两份溶液中n()相等,但溶液浓度不同,水解程度不同,所以D正确。
(2008·四川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 mol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 L
B.1 mol臭氧中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答案】C
【解析】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所占体积为22.4 L,1 mol O2中含氧原子数为2×6.02×1023=12.04×1023个,A正确;B中1 mol臭氧所含氧原子数为1 mol×3=3 mol,1.5 mol氧气中所含氧原子数为1.5 mol×2=3 mol,二者相等,B正确;C中磷酸不完全电离,1 mol磷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小于3 mol,C错误;干冰、葡萄糖的分子式分别为CO2、C6H12O6,等物质的量的干冰。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2∶6=1∶3,D正确。
(2008·江苏卷)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的33.6L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
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D.1L浓度为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
【答案】C
【解析】在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能用22.4 L·mol-1进行计算,A错误;在标准状况下己烷为液体,B错误;CO2与O2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NA个分子有2NA个氧原子,C正确;因水解,其数目少于NA个,D错误。
(2007·广东卷)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48gO3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
B 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含有1.81×1023个NO2分子
C 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
D 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有9.03×1023个H2O分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A项48 g O3气体,其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6.02×1023个O3分子,故A正确。B项中4.6 g NO2气体,其物质的量为0.1 mol,含有6.02×1022个NO2分子。C项中不知道CuCl2溶液的体积,Cu2+的物质的量和个数无法确定。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33.6 L H2O的物质的量也不是1.5 mol,故D项错误。
(2007·上海卷)2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11.2L的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0.5NA个
B 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3NA个
C 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个
D 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A个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有关知识。A选项,常温下11.2 L甲烷,其物质的量不是0.5 mol,因为不是在标准状况下。B选项所有单烯烃最简式都是CH2。14 g乙烯、丙烯的混合物中n(C)==1 mol,n(H)=×2=2 mol,总原子个数为3NA个,B正确。C项中不知道NaOH溶液体积,无法确定Na+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Na+的个数。D项中5.6 g铁,其物质的量为0.1 mol,0.1 mol铁与足量硫酸反应失去0.2 mol e-,其反应为Fe+2H+===Fe2++H2↑,失电子数为0.2NA个。
(2007·江苏卷)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6.02×1023
B.0.1L3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0.3×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等的有关计算。2.24 L CO2在标准状况下,其物质的量才为0.1 mol,显然A不正确;由于NH易水解NH+H2ONH3·H2O+H+,故n(NH4NO3)=0.1 L×3 mol·L-1=0.3 mol,其溶液中NH的数目小于0.3×6.02×1023,B不正确;铁粉与足量HNO3作用生成Fe3+,而与少量(不足)HNO3作用时有Fe2+生成,显然C不正确;联想SiO2的晶体结构平面图示易知1 mol SiO2含有4 mol的硅氧键,所以4.5 g SiO2晶体中含硅氧键的数目为×4NA=0.3NA,D正确。
(2007·广东卷)22.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mol重水含有NA个D2O分子
B.1 g氢气含有NA个H2分子
C.2 mol钠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NA个H2分子
D.22.4 L水含有NA个H2O分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A项,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相同条件下,N2与O3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2所含的分子数相等,但O3是三原子分子,N2是双原子分子,故原子数不同;
B项1 mol—CH3与1 mol—OH所含的电子数均为9 mol;C项只有标准状况时,22.4 L O2的物质的量才是1 mol,而常温常压下不是1 mol,而28 g CO的物质的量是1 mol,故不正确;D项16 g CH4所含的质子数为10 mol,18 g 所含的质子数是11 mol。
(2007·四川卷)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HCl3中含有氯原子数目为3NA
B.7g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C.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
D.1 L0.5mol/LNa2CO3 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0.5NA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运算,检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标准状况下,CHCl3为液体,22.4 L的CHCl3的物质的量远大于1 mol,故A不正确;n(CnH2n)==mol,n(H)= mol·2n=1 mol,B正确;18 g D2O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1 mol D2O中含质子数为1 mol,故C选项不正确;n(Na2CO3)=1 L×0.5 mol·L-1=0.5 mol,由于+H2OHCO+OH-,所以所给溶液中含数目小于0.5NA。
(2007·宁夏卷)10.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A
B.在0℃,101kPa时,22.4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
C.14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D.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 甲烷的质量比为7 :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NA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A.1 mol Cl2作为氧化剂时变成-1价的氯,得到的电子数为2NA;B.在0 ℃、101 kPa,22.4 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2NA个氢原子;C.14 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n(N2)=0.5 mol,所含电子数应为0.5×14·NA=7NA个;D.NA个CO的质量为28 g,0.5 mol CH4的质量为0.5 mol×16 g·mol-1=8 g,质量之比为28∶8=7∶2。
(2007·北京卷)6.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物质的量的知识。由题可知两种气体均为双原子分子,物质的量相等时,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等,原子数相等,质量不等,故A、B、D都不正确;若分子数相等,物质的量相等,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相等。
(2007·海南卷)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气体摩尔体积及阿伏加德罗定律。气体的体积是由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决定,不是由气体分子的大小决定,A错;气体摩尔体积是指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是22.4 L,C错;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压强有关,体积不等,但分子数可能相等,D错。
(2007·全国Ⅰ)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 B.p(O2)> p(Ne)> p(H2)
C. p(H2)> p(O2)> p(Ne) D. p(H2)> p(Ne)> p(O2)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知:在同温、同体积时=,而n=m/M,不难推知,在温度、密度相同时p1∶p2=M2∶M1,由于M(O2)>M(He)>M(H2),所以有p(H2)>p(He)>p(O2)。
(2007·海南卷)12.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 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 mol H2SO4、y 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 mol·L-1为
A.(y-2x)/a B.(y-x)/a
C.(2y-2x)/a D.(2y-4x)/a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由Na+的物质的量=Cl-的物质的量-2×BaCl2的物质的量。??n (Na+)=2y mol-4x mol=(2y-4x) mol, c (Na+)==(2y-4x)/a mol·L-1
(2006·上海卷)1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 g 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 NA
B.1 mol MgCl2中含有的离子数为2 NA
C.1 mol CH4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4 NA
D.7.1 g C1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
【答案】C
【答案】A
(2006·广东卷)12.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
D.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答案】AC
(2006·江苏卷)6.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 L 1.0 mol·L-1 CH3COOH溶液中,CH3COOH分子数为6.02×1023
B.Na2O2与H2O反应生成1.12 L 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2
C.32 g S8单质中含有的S—S键个数为6.02×1023
D.22.4 L N2中所含的分子数为6.02×1023
【答案】C
【解析】虽然A选项中n(CH3COOH)=1.0 L×1.0 mol·L-1=1 mol,由于CH3COOH的电离,使CH3COOH分子数减少,A不正确;由2Na2O2+2H2O=4NaOH+O2↑知,每生成标准状况下的O2 22.4 L,,转移2 mol电子,则生成1.1 L O2时转移电子数应为6.02×,B不正确;32 g S8的物质的量为,由题给图示知,1分子S8含8个S-S键,故32 g S8中含S-S的数目为mol×8×NA mol-1=NA,C选项正确;由于没给出22.4 L N2所存在的的条件,故D亦不正确。
(2006·全国卷Ⅱ)9.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 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 mL该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A 0.37 mol B 0.63 mol
C 0.74 mol D 1.5 mol
【答案】D
【解析】300mL溶液中n(Mg2+)=300mL×1.18g·cm-3×5.1%÷24g·mol-1=0.75mol,则n(Cl-)=2n(Mg2+)=1.5mol。
(2006·全国卷I)8.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 NA
B.标准状况下,11.2 L 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 NA
C.0.1 mol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 NA
D.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
【答案】C
【解析】A反应中Al变成Al3+,0.5molAl反应共转移1.5mol电子;B中SO3在标准状况下为固体,其摩尔体积不等于22.4L·mol-1;每个CH4分子含电子:6+1×4=10,0.1molCH4含电子1mol即NA个;1molNO2的质量为46g,根据“质量守恒”,发生2NO2 N2O4后得到混合物的质量为46g,但物质的量小于1mol,即46gNO2、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小于NA。
(2006·四川卷)8.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的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答案】D
【解析】根据,体积、密度相等的O2、O3的质量相等,物质的量之比为,压强之比为,分子数目之比为,O原子数目之比为。正确答案为D。
(2006·重庆卷)7.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 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 NA
B.100 mL 2.0 mol/L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数均为0.2 N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 NA
D.20 g重水(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 NA
【答案】D
【解析】Fe+2HCl = FeCl2+H2↑,5.6 g Fe反应转移的电子为。醋酸是弱酸,100 mL 2.0 mol/L醋酸溶液中H+少于。标准状况下22.4 L He含NA个原子,而22.4 L F2含2NA个原子。
(2006·北京卷)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 mL 1 mol/L Al2(SO4)3溶液中,Al3+和离子总数为6.02×1023
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和HCl的混合气体中含分子总数为2×6.02×1023
C.0.1 mol 原子中含中子数为3.5×6.02×1023
D.30 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6.02×1023
【答案】D
【解析】Al2(SO4)3在水中发生水解,所以200 mL 1 mol/L Al2(SO4)3溶液中Al3+和SO42-总数小于6.02×1023;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和HCl混合气体(1 mol)中分子总数为6.02×1023;原子里中子数为81-35=46个,所以0.1 mol该原子含中子数4.6×6.02×1023个;每分子甲醛中有4对共用电子,所以30 g甲醛(1 mol)含共用电子对4×6.02×1023。
(2005·江苏卷)10.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8.0g 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0×6.02×1023
B.室温下,42.0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3×6.02×1023
C.标准状况下,22.4L 甲苯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D.标准状况下,a L 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
【答案】B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
1 mol D2O含有10 mol 电子,故18.0 g D2O所含电子数为:×10×6.02×1023 mol-1<10×6.02×1023,A不正确;乙烯、丙烯的实验式皆为CH2,故42 g混合气体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6.02×1023 mol-1=3×6.02×1023,B正确;甲苯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22.4 L甲苯的物质的量远大于1 mol,故C不正确;标准状况下,a L CH4和C2H6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所含分子数为×6.02×1023,D正确。故本题答案为B、D。
(2005·上海卷)6、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0.3mol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3NA
C、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D、常温下,1L 0.1mol/L 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0.2NA
【答案】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及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计算。常温常压下,11.2 L CH4的物质的量小于0.5 mol,其中含有的氢原子数小于2NA,A不正确;1 mol SO2含2NA个氧原子,0.3 mol SO2中含有0.6NA个氧原子,B不正确;1 mol铝与足量酸反应失去了3 mol电子,故=0.1 mol,铝与足量的酸反应失电子数为0.3NA,C正确;由MgCl2====Mg2++2Cl-知0.1 mol MgCl2溶液中含Mg2+数目为0.1NA,D不正确。
(2005·广东卷)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g甲烷所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 NA
B.常温常压下,4g氦气所含有的中子数目为4 NA
C.标准状况下,22.4L单质溴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 NA
D.电解食盐水若产生2g 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 NA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等内容。1 mol CH4含10NA个电子,则10 g CH4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10NA,A不正确;1 mol Ne含有(4-2) mol=2 mol中子,4 g氦气所含中子数目为2NA,B不正确;标准状况下,单质溴为液态,22.4 L液态溴的物质的量远大于1 mol,故C不正确。由 2NaOH+Cl2↑+H2↑知产生2 g H2即1 mol H2时转移2NA个电子,D正确。
(2005·北京卷)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相同氧原子数的SO2和CO的质量相等
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与氨水中的c(OH-)相等
C.乙酸分子与甲酸甲酯分子中的共价健数相等
D.等温等压下,3molC2H2(g)和1molC6H6(g)的密度相等
【答案】C
【解析】含相同O原子数的SO2和CO的质量比为8∶7,A错误;NaOH为强碱,NH3·H2O为弱碱,等浓度的两种溶液中前者c(OH-)大,B错误;等温等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ρ(C2H2)∶ρ(C6H6)=1∶3,D错误;1分子CH3COOH和1分子HCOOCH3均含7个共价键,C正确。
(2005·全国卷Ⅱ)9.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B.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17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
【答案】D
【解析】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但分子中含原子个数不一定相同,所以A错误;2 g H2含NA个H2分子,2NA个H原子,B不正确;常温常压下,1 mol气体的体积不等于22.4L,C错误;17 g NH3为1 mol,其中含有10NA个电子,正确答案为D。
(2005·广东卷)24.下列与化学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为负极
B.0.1 mol N2与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2 mol氨
C.1 mol·L-1 AlCl3溶液中,铝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D.18 g H2O中含1 mol氧原子
【答案】D
【解析】铜锌原电池中锌电极上发生反应:Zn-2e-==Zn2+,是负极,A错误;N2和H2发生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为100%,0.1 mol N2和0.3 mol H2反应达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小于0.2mol,B不正确;AlCl3在溶液中发生水解:Al3++3H2OAl(OH)3+3H+,1 mol·L-1AlCl3溶液中,Al3+浓度小于1 mol·L-1,C错误;18 g H2O的物质的量等于1 mol,其中含有1 mol O原子,正确答案为D。
(2005·北京卷)9.下列叙述中指定粒子的数目大于6.02×1023的是( )
A.2 g重水(D2O,D为H)中含有的中子数
B.0.1 mol F-中含有的电子数
C.标准状况下11.2 L N2和NO混合气体中的原子数
D.1 L 1 mol·L-1Na2SO4溶液中的Na+离子数
【答案】D
【答案】D
【解析】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
n(He)+n(N2)+n(O2)=++=0.6 mol
在标准状况(273 K,101 KPa)下的体积为:0.6 mol×22.4 L·mol-1=13.44 L。
(2004·北京卷)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0.1 mol·L-1稀硫酸100 mL中含有硫酸根个数为0.1NA
B.1 mol CH(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
C.2.4 g金属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D.12.4 g白磷中含有磷原子数为0.4NA
【答案】D
(2004·北京卷)13.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5℃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4.0 mol·L-1
B.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100%
C.20℃时,密度小于1.174 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74 g·cm-3
【答案】D
(2004·天津卷)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9 g重水所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B.1 mol MgCl2中含有离子数为NA
C.7.1 g氯气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1 mol 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NA
【答案】D
(2004·江苏卷)11.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苯中约含有3.612×1023个碳原子
B.常温常压下,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16 g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C.25℃时,1 L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约含有6.02×1023个氢氧根离子
D.0.5 mol CH4中约含有3.01×1024个电子
【答案】BD
(2004·上海卷)1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H2中含中子数为2NA
C.1 L 1 mol·L-1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NA
D.1 mol Mg与足量O2或N2反应生成MgO或Mg3N2均失去2NA个电子
【答案】AD
(2004·上海卷)20.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B.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答案】AB
(2004·全国卷Ⅲ)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1 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 L氧气的质量小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数一定相等
【答案】B
(2004·全国卷Ⅱ)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32 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
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是11.2 L
【答案】D
(2004·北京卷)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0.1 mol·L-1稀硫酸100 mL中含有硫酸根个数为0.1NA
B.1 mol CH(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
C.2.4 g金属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D.12.4 g白磷中含有磷原子数为0.4NA
【答案】D
(2004·北京卷)14.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4个容器中分别装有4种气体。已知各容器中的气体和容器的容积分别是a.CO2,100 ml; b.O2,200 ml; c.N2,400 ml; d.CH4,600 ml。则4个容器中气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a>b>c>d B.b>a>d>c
C.c>d>b>a D.d>c>a>b
【答案】C
(2004·北京卷)13.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5℃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4.0 mol·L-1
B.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100%
C.20℃时,密度小于1.174 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74 g·cm-3
【答案】D
(2004·天津卷)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9 g重水所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B.1 mol MgCl2中含有离子数为NA
C.7.1 g氯气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1 mol C10H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NA
【答案】D
(2004·江苏卷)11.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苯中约含有3.612×1023个碳原子
B.常温常压下,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16 g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C.25℃时,1 L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约含有6.02×1023个氢氧根离子
D.0.5 mol CH4中约含有3.01×1024个电子
【答案】BD
(2003·江苏、广东卷)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1.8 g的NH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48 g 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2.4 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答案】BC
(2003·江苏、广东卷)6.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 g与质量分数的b的该物质的溶液n g混合后,蒸发掉p 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 g,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溶质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C
【答案】B
(2003·广东、广西、河南卷)2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氦气中有2NA个氦原子
B.14 g氮气中含NA个氮原子(氮的原子量为14)
C.2 L 0.3 mol·L-1Na2SO4溶液中含0.6 NA个Na+
D.18 g水中所含的电子数为8NA
【答案】B
(2003·全国卷)7.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原子数 B.密度
C.质量 D.质子数
【答案】A
(2003·江苏、广东卷)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1.8 g的NH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48 g 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2.4 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答案】BC
(2003·江苏、广东卷)6.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 g与质量分数的b的该物质的溶液n g混合后,蒸发掉p 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 g,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溶质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C
(2003·上海卷)3.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53 g碳酸钠中含NA个CO
B.0.1 mol OH-含NA个电子
C.1.8 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
D.标准状况下11.2 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答案】B
(2003·广东、广西、河南卷)2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氦气中有2NA个氦原子
B.14 g氮气中含NA个氮原子(氮的原子量为14)
C.2 L 0.3 mol·L-1Na2SO4溶液中含0.6 NA个Na+
D.18 g水中所含的电子数为8NA
【答案】B
(2003·全国卷)7.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原子数 B.密度 C.质量 D.质子数
【答案】A
(2002·京皖卷)11.今有0.1 mol/L Na2SO4溶液300 mL,0.1 mol/L MgSO4溶液200 mL和0.1 mol/L Al2(SO4)3溶液100 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 )
A.1∶1∶1 B.3∶2∶1
C.3∶2∶3 D.1∶1∶3
【答案】D
(2002·上海卷)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述正确的是
(A)80 g硝酸铵含有氮原子数为2NA
(B)1 L 1mol·L-1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1.2 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 NA
(D)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 mo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 NA
【答案】A
(2002·上海卷)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述正确的是
(A)80 g硝酸铵含有氮原子数为2NA
(B)1 L 1mol·L-1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1.2 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 NA
(D)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 mo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 NA
【答案】A
(2002·京皖卷)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NA个氯气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
B.常温常压下1 mol N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A个NO3-离子
C.121 g CCl2F2所含的氯原子数为2NA
D.62 g 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 离子数为NA
【答案】C
【答案】D
(2002·广东广西卷)25.将H2、N2、O2三种气体分别放入不同容器中,使它们的温度、密度相同,则其压强(p)大小的关系,符合(原子量:H 1 N 14 O 16)( )
A.p(H2)>p(O2)>p(N2)
B.p(O2)>p(N2)>p(H2)
C.p(H2)>p(N2)>p(O2)
D.p(N2)>p(O2)>p(H2)
【答案】C
(2001·上海卷)16.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的22.4 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 NA
B.18 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 NA
C.46 g二氧化氮和46 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 NA
D.在1L 2 mol/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 NA
【答案】A
(2001·全国卷)16.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 mol NH4Cl、16 mol KCl和24 mol K2SO4的营养液。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单位为mol)( )
A.2、64、24 B.64、2、24 C.32、50、12 D.16、50、24
【答案】B
(2001·京皖蒙卷)15.质量相等的两份气体样品,一份是CO,另一份是,这两份气体样品中,CO与所含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A.1∶2 B.1∶4 C.11∶14 D.11∶28
【答案】C
(2001·全国卷)21.在120℃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
A.2H2S+O2===2H2O+2S
B.2H2S+3O2===2H2O+2SO2
C.C2H4+3O2===2H2O+2CO2
D.C4H8+6O2===4H2O+4CO2
(1)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分别符合关系式
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________;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___________(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2)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V)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______;符合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_______(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答案】(1)B C (2)D A
(2000·京皖卷)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11 g X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44 g·mol-1)时,压强为1×104 Pa。如果在相同温度下,把更多的气体X充入容器,使容器内压强增至5×104 Pa,这时容器内气体X的分子数约为( )
A.3.3×1025 B.3.3×1024
C.7.5×1023 D.7.5×1022
【答案】C
(2000·京皖卷)1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摩醋酸的质量与NA个醋酸分子的质量相等
B.NA个氧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1
C.28 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在标准状况下,0.5 NA个氯气分子所占体积约是11.2 L
【答案】C
(2000·京皖卷)17.下列溶液中的[Cl-]与50 mL 1 mol·L-1氯化铝溶液中的[Cl-]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1氯化钠溶液
B.75 mL 2 mol·L-1氯化铵溶液
C.150 mL 3 mol·L-1氯化钾溶液
D.75 mL 1 mol·L-1氯化铝溶液
【答案】CD
(2000·京皖卷)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NA个氯气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
B.常温常压下1 mol N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A个NO3-离子
C.121 g CCl2F2所含的氯原子数为2NA
D.62 g 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 离子数为NA
【答案】C
(2000·京皖卷)25.用1 L 1.0 mol·L-1 NaOH溶液吸收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和HCO的浓度之比约是( )
A.1∶3 B.1∶2
C.2∶3 D.3∶2
【答案】A
(2000·京皖卷)7.常温下,在密闭容器里分别充入两种气体各0.1 mol,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时,压强降低为开始时的1/4。则原混合气体可能是( )
A.H2和O2 B.HCl和 NH3
C.H2和Cl2 D.CO和O2
【答案】A
(1999·全国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28 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B.4 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
C.1 mol甲烷的质量与N个甲烷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
D.标准状况下,22.4 L甲烷和乙炔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N
【答案】CD
(1999·上海卷)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 )
A.29∶8∶13 B.22∶1∶14
C.13∶8∶29 D.26∶16∶57
【答案】C
(1998·上海卷)在100 g浓度为18 mol·L-1、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 mol·L-1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
A.小于100 mL B.等于100 mL
C.大于100 mL D.等于mL
【答案】A
(1998·全国卷)300 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 g溶质。现欲配制1mol·L-1 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
A.1∶4 B.1∶5 C.2∶1 D.2∶3
【答案】A
(1998·全国卷)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0.60mol·L-1NaOH水溶液,②20 mL mol·L-1 H2SO4水溶液,③30 mL 0.40 mol·L-1HCl水溶液,④40 mL 0.30mol·L-1CH3COOH水溶液,⑤50mL0.20mol·L-1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⑤>④>③>②>①
【答案】D
(1998·全国卷)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g)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答案】D
(1998·上海卷)在100 g浓度为18 mol·L-1、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 mol·L-1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
A.小于100 mL B.等于100 mL
C.大于100 mL D.等于mL
【答案】A
(1998·上海卷)将硫酸钾、硫酸铝、硫酸钾铝三种盐混合溶于硫酸酸化的水中,测得c()=0.105 mol·L-1、c(Al3+)=0.055 mol·L-1,溶液的pH=2.0(假设溶液中硫酸完全电离为H+和SO2-4),则c(K+)为( )
A.0.045mol·L-1 B.0.035 mol·L-1
C.0.055 mol·L-1 D.0.040 mol·L-1
【答案】B
(1998·全国卷)依照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
【答案】CD
(1997·上海卷)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D2O所含质子数为12NA
B.10 g氖气所含原子数为NA
C.0.5 mol单质铝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NA
D.标准状况下,1 L水所含分子数为NA
【答案】C
(1997·全国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0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0
B.在常温常压下,1 mol Ne含有的原子数为N0
C.71 g Cl2所含原子数为2N0
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答案】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