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上(R版)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陌生(mò) 宿儒(sù) 秕谷(bǐ) 暂时(zàn)
B.确凿(záo) 绽开(dìng) 惭愧(kuì) 赠送(zēng)
C.菜畦(qí) 浸满(qìng) 不惑(huò) 尴尬(gà)
D.蝉蜕(duì) 搓捻(niǎn) 笃志(dǔ) 不愠(wēn)
2.下面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云宵 感慨 人迹罕至 风流倜傥
B.严厉 驾驶 截然不同 全神贯注
C.脊梁 跨进 浑为一谈 诲人不倦
D.缠络 慕名 油然而升 不求甚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机器人小暄在参加原创科技挑战节目时,跟主持人聊得不亦乐乎。
B.在云南万人捉鱼狂欢活动中,捉鱼大军浩浩荡荡涌入南垒河,顿时河岸上下人声鼎沸,人欢鱼跃。
C.他小心翼翼地剔除鱼刺,将鱼肉夹到奶奶碗里。
D.这家店虽然开在热闹的市区,但由于缺乏诚信,现在已经人迹罕至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能否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留守儿童的责任,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
B.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的不法企业,有关部门应予以严厉打击。
C.文学经典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诵读文学经典对提升修养、陶冶性情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
D.我们党的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把党的宗旨落实在行动中,诵读在口头上。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令堂、拜读、鄙人、小女都属于敬辞。
C.光荣、勇敢、聪明、孝顺、整洁、漂亮都属于褒义词。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6.古诗文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4)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 《〈论语〉十二章》中告诫我们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到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选自《朝花夕拾》)
(1)文段中的“她”是________。除该篇作品外,“她”还在《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篇名)里出现过。(2分)
(2)结合两篇作品中“她”的相关事迹,概括并分析其形象特征。(2分)
8.新学校,新同学,为增进友谊,使同学们尽快找到知心朋友,桐城二中初一某班班委会决定于本周五下午3:00在本班教室开展“结交新朋友”主题班会,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8分)
(1)请你为本次活动取个好听的名称。(2分)
(2)请你帮主持人完成下面的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班交友活动现在开始。(2分)
(3)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再准备一则串联词。(2分)
朋友是一本书,总是在你困惑的时候揭示正确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策划活动时,班长提出邀请各科老师参加,建议各学科课代表来拟写邀请信,假如你是语文课代表,请你拟写一封邀请信。(2分)
尊敬的语文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敬礼!
七年级×班
×月×日
二、阅读探究(37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甲】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
【乙】 孔子见罗雀者①
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④而有危亡之败⑤也。”
(选编自《孔子家语》)
【注释】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独:唯独,只有。④戆(zhuàng):愚直。⑤败:祸乱,祸害。
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一处)(1分)
善 惊 以 远 害 利 食 而 忘 患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口从大雀,则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顾谓弟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 故君子慎其所从。
12.阅读【甲】文⑦⑧句,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2分)
13.你从【甲】【乙】两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写出3点即可)(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3分)
擦星星的人
王伟锋
①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晚自习放学后,我孤单一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抬眼望去,窗外满天的星星都在冲着我眨眼睛。
②我好想出去看星星,只是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动笔呢——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书面检查。
③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偏偏我感到最难学的便是数学应用题。我越学越差,越差越怕,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我逃课跑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师抓住,他狠批了我一通。最后,他脸一沉,说:“检查写完送到我办公室!我一会儿通知你爸,晚上你在我这里补课。”可是检查怎么都凑不够字数,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备挨批。潘老师不在,我松了口气,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解那些可恨的应用题。
④一会儿,潘老师回来,看到我老老实实在解题目,就什么都没说,坐下来批改作业,批累了,他也会抬头凝神看一会儿窗外的星空。
⑤等他忙完,我的作业也写完了。他看过后,脸上竟然难得地浮现出笑容,说:“做得不错嘛!很聪明的孩子,不过有一道题搞错了。”然后,他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讲到我听懂为止。潘老师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小床,有时候批作业、备课晚了,他就直接睡在办公室。许是忘记了,他竟没再提要我交检查的事情。
⑥天色更暗了,潘老师泡了一碗方便面给我,说:“饿了吧,赶紧吃!”回想起来,那碗泡面味道实在不错。那年头,泡面在乡下也不易得。我狼吞虎咽,还没品出味道就见了底儿。
⑦从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师了,也不再逃课了。潘老师总是在放学后给我补课,看我狼吞虎咽吃泡面,我则看着他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渐渐地,我从那些应用题中体会到了乐趣,期末考试成绩也大有起色。
⑧潘老师他从不缺课。记得深秋时节的一天,大雨如注,上午第三节课,踏着铃声,他匆匆赶来,裤腿挽得老高,裤子上溅满了黑黝黝的泥巴,黄胶鞋里不时“吧唧吧唧”朝外冒泥浆,或许是刚从田里赶来,他在讲台上边走边讲,不时哈气搓手。我发现,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
⑨那堂课,我无心听讲,一直盼望着下课铃快些响起,这样,潘老师就能去办公室换换湿衣服和鞋子。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要知道,潘老师已是50多岁的人了。他坚持把那节课上完了,下课铃响,布置完作业,才踩着泥泞的黄胶鞋,匆匆而去……
⑩多年后,我大学毕业,在外辗转漂泊,也做了老师。课堂上,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郑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很淘气的孩子。在我心里,他是永远的恩师。
!某天,有老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潘老师去世了,走时被病痛折磨得全身只剩下一把骨头。我走进阳台,默默地遥望星空。窗外的星星,时隐时现。让我想起来多年前在潘老师办公室的那一晚,想起那好吃的泡面……
@那夜,我梦到了星空,上面繁星点点,也梦到了潘老师,他还是那么瘦削单薄,满身粉笔尘,他使劲擦着什么。
#“潘老师,您干什么呀?”我问。
$“擦星星呀!”潘老师停下来,回身说,“瞧,那颗星星,还有那颗,灰扑扑的,我得去把它们擦亮!”
(摘自《教师博览》2020年第3期,有删改)
14.阅读全文,体会“我”对潘老师的感情变化,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我”________潘老师→“我”________潘老师→“我”________
潘老师→“我”感念潘老师
15.概括文中的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3分)
16.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4分)
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
17.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擦星星的人”好在哪里。(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老爸种花老妈种菜
肖世群
①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们兄妹三人都参加了工作。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父母,终于可以好好歇歇了。悠闲中的父亲,在楼房顶层的阳台上种起了花草。
②母亲也不甘寂寞,买来好几个大花盆,种上葱、蒜、生姜、辣椒、紫苏等。从那以后,我家基本上就没买过这些调味蔬菜。
③有一天夜晚,一个邻居阿姨来到我家,说:“我们老家来亲戚了,烧鱼的时候发现没有生姜,能不能借一点儿?”
④“烧鱼不放姜怎么行啊?”母亲很慷慨地答应下来。看到自家种的菜解了邻居的燃眉之急,母亲有种莫大的成就感,她有些得意地对父亲说:“你看,我种菜可比你种那些无用的花草好吧?实用、实惠,还能解人急呢。”
⑤母亲在花盆里种菜得到邻居的肯定后,受到极大的鼓舞。她一鼓作气买了20多个大花盆,并把家里废弃的澡盆、脸盆以及只要能盛土保水的器具都用上了。即使这样,母亲还觉得不够,居然把父亲的花草给扯掉,“征用”父亲的花盆来种菜。父亲气得好几天没有理睬母亲。
⑥父亲除了摇头叹气,也无可奈何。在我们兄妹眼里,读书出身的父亲从来就没赢过母亲。这次他照样败下阵来,并成为母亲种菜的得力助手,经常帮助母亲培土、施肥、浇水。
⑦母亲的“菜园”在鼎盛时期,菜的品种几乎涵盖本地能种植的所有蔬菜,我家吃不完,母亲就拿来送人,还动员邻居随时去摘取。
⑧有一次,我帮母亲培土时,意外地发现土里有两枚一元的硬币。我猜想,可能是某位邻居给母亲的菜钱,被母亲拒绝后,心里过意不去,只好使用此方法。母亲感叹道:“太见外了,多好的邻居啊!”
⑨父亲的退休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晨送3个孙子上学,上午和以前的老同事玩牌下棋、散散步、聊聊天,下午接孙子们回家后,再帮着母亲提水浇菜。
⑩有一年,母亲种的大蒜出苗了。大清早,母亲对父亲说:“今天你送完孙子后,去割些草来。这么毒辣的太阳,蒜苗不用草覆盖的话,会被晒死的。”
!父亲遵命,背着竹筐,拿着镰刀,到家对面的山坡上去割草。78岁的父亲老眼昏花,一脚踏空,从几米高的坡上栽下来,不省人事。送到医院抢救,检查后被诊断为:颅内出血,病危。
@经医院全力抢救和治疗,父亲的病情才得到了有效控制。清醒后的父亲趁母亲出去的间隙,把我们几个子女叫到他跟前,低声说:“千万不要再提起我摔倒的原因。你们的妈妈已经很内疚,她的心脏病严重,别再让她受刺激。”
#父亲在医院里一躺就是20多天,母亲一直坚持自己陪护、照顾父亲,不允许儿女接替她。
$母亲的理由是:“你们的爸爸这辈子身体一直很好,难得住一次院,我也难得有机会伺候他一次,你们就别跟我抢了。”她嘴上没有承认自己在父亲摔伤这件事上的过错,脸上却写满自责。
%父亲出院后,母亲又买了几个花盆,用商量的口气对父亲说:“现在菜价跌得凶,这菜种起来没意思。干脆,菜就不种了,改种花吧?”
^父亲说:“还是种菜吧。”
&母亲说:“还是种花吧。”
(有删改)
18.文章围绕着父母阳台种植的事情展开,请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内容。(6分)
父亲种花,母亲种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败下阵来,成为母亲的种菜助手——母亲让父亲去割草盖菜——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清醒后担心母亲受刺激,母亲亲自照顾父亲——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三处画线句是对母亲的三次语言描写,请结合母亲说话的语气,分析母亲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0.试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3分)
三、作文(50分)
21.请以《给老师点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叙事完整;②中心突出;③不少于600字。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A 点拨:B项“绽”应读zhàn,“赠”应读zèng;C项“浸”应读jìn;D项“蜕”应读tuì,“愠”应读yùn。
2.B 点拨:A.宵—霄;C.浑—混;D.升—生。
3.D 点拨:“人迹罕至”意思是少有人来,多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到达,与语境不符。
4.C 点拨:A项两面对一面,应删掉“能否”,或在“是”后加“能否”;B项不合逻辑,应将“仿造伪劣产品”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D项语序不当,应将“落实在行动中,诵读在口头上”改为“诵读在口头上,落实在行动中”。
5.B 点拨:鄙人、小女是谦辞。
6.(1)峨眉山月半轮秋 (2)落花时节又逢君 (3)逝者如斯夫
(4)遥怜故园菊 (5)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6)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7.(1)衍太太 父亲的病
(2)示例:①心术不正:给“我”看不健康的书,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变卖;②自私自利:对自己的孩子很严厉,却总是盼着别人家的孩子干坏事;③虚伪:怂恿阿祥打旋子,却又事后装好人;④迷信:让“我”在父亲临终前大声呼喊。
8.(1)示例:高山流水觅知音
(2)示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生离不开友情,友情是一首随日月滋长的诗,友情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友情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漫漫人生路上,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真挚的友谊。
(3)示例:朋友是一盏灯,总是在你迷茫的时候照亮前行的道路。
(4)示例:您好!我是×××,我们班拟于本周五下午3:00在本班教室举行“结交新朋友”的班会活动,我们诚挚邀请您来参加。
二、(一)9.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
10.(1)喜爱,爱好 (2)吃 (3) 跟随,跟从 (4) 回头
11.(1)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2) 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所要跟随的人。
12.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13.示例:一是不要只顾眼前利益;二是要多借鉴长者的经验;三是要有忧患意识;四是要谨慎择友;五是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写出3点即可)
(二)14.惧怕 亲近 心疼
15.外表严肃,实则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要求严格,耐心细致;对工作认真负责,辛勤敬业。
16.这一句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淋雨后忍着寒冷为学生上课的潘老师的外貌和动作,既表现了潘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从不耽误一节课,又流露出“我”心疼老师的情感。
17.交代了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潘老师;蕴含着对潘老师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点明文章主旨;标题与文章首尾形成照应;标题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18.①母亲征用父亲的花盆种菜 ②父亲遵命割草时摔伤,病危住院 ③母亲提出种花,父母互相谦让
19.画线的三处依次用了炫耀(得意)、命令(指使)和商量的语气,母亲对父亲的态度由强硬到温和(前两处母亲对父亲的态度是高高在上的,第三处母亲对父亲的态度是温和平等的)。
20.第段以相同的语言形式,独立成段,突出表现了父母互为对方考虑;与标题“老爸种花老妈种菜”相呼应;体现出文章的主旨:家人之间相处要照顾对方的感受。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结尾的作用,结尾的作用通常有:结构上: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等。内容上: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旨。据此联系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三、21.思路点拨:首先明确写作对象是“老师”,当然这位“老师”可以理解为学校中传授给我们知识的老师,也可以理解为“能给予自己知识的人”“对自己有积极影响的人”。“点赞”表明这位老师的行为传递了正能量。写作时要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