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夺冠系列资料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轻松夺冠系列资料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6-03 20:20:00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轻松夺冠系列资料人教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答案与导解
1.B 导解:“烨”应读y6,“泠”应读ling。
2.A。事一世 B幕一慕 C.遵~尊 D.鸾一峦
3.C 导解:正确节奏应为: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4.B 导解:A、C、D三项均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5.(1)唐 韩愈 (2)宋濂 明 赠序(3)苏轼 词牌名
6.(1)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3)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4)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导解:转,通“啭”,鸟叫声;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7.示例一:A诗人运用蕴涵哲理的诗句,阐述了理想的人格意义,激励人们树立崇高理想,并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B该句运用了比喻、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在茫茫大雪的覆盖下,“山”“原”活泼奔放的气势和竞争的活力,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昂扬奋发的情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导解:A句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理想的意义:理想会让我们得到,也会让我们失去,但是只要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就应该为之奋斗,为之牺牲。B句前两分句用了比喻、对偶,把静态的景物写得活泼奔放,后一分句用了拟人手法,加入了诗人的主观想像,寄寓了诗人的远大的政治抱负。
8.(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其真不知马也。 导解:理解性默写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一种默写形式。它针对性强,效果明显,有利于对学生古诗文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学习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切忌囫囵吞枣,粗枝大叶。
9.吴均 南朝梁 叔庠 吴均体
10.C 导解:反,通“返”,返回。
11.(1)动词作名词,奔跑的马。(2)使动用法,使……平息。(3)名词作状语,在七边。
12.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导解:写水。使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突出水清澈与湍急的特点。
13.追求世俗功名利禄的人到此以后,心会变得平静下来。反映了作者热爱自然,不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 导解:对于作者的处世思想,可以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经历来理解。
14.(1)希望、愿望。(2)使……劳累。 导解:劳,在此处是使动用法。
15.(1)喝醉以后就回家,从不顾惜留恋。(2)同我谈笑往来的,只有博学的人,没有浅薄的庸人。 导解:吝情:舍不得;去留:留的意思;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16.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导解:回答第一问应注意题干中“直接”一词;乙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全文的主旨句。
17.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导解:首先分别概括【甲】、【乙】两段中作者的性格、志趣,然后取二者的共同点。
【参考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好在因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而显得不简陋。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18.(1)因此。(2)得到。(3)懈怠,放松。(4)钱财。
19.① 导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解释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推测。
20.B 导解:A项余/幼时/即嗜学;C项欧阳公/四岁而孤;D项多诵/古人篇章。
21.(1)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2)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
导解:毕,完;走,跑;逾,超过;长,读zhǎnɡ,长大。
22.(1)C 导解:本题其实是考查对【甲】段文字主要内容的概括。“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可见诚实;“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说明学习之艰苦。
(2)示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以荻画地”·教育儿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成才的。
示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导解:可从母亲的角度谈,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谈。
【参考译文】
【乙】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23.B导解:B项中的“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这句话说得太绝对,文中并没有这个意思。
24.真诚是火,因为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真诚是水,因为它会洗去一切误解。 导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之间关系的理解,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较容易地回答出来。
25.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或“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导解:首先找出哪些是引用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论述,然后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找出答案。
26.示例: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 遨游知识海洋的航船
27.【写作指导】有一位语文老师这样对诗歌进行解说:“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表达中,诗是情感的铀。…‘语文的世界,亦是诗的世界。诗,启发我们的灵性,激扬本真的自我。领引我们进入语文世界,在悠游世界的途中去领受.去发现,去探寻。”那么,面对一篇篇优美诗篇我们如何去欣赏她呢
(1)感觉。这是读者对诗的形式或诗的形象的外在情状的反映,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第一步。
(2)感染。也就是说我们读者在欣赏诗歌作品时,被诗歌的浓浓的诗意所感染,从而引发出与诗人相同的思想感情,爱其所爱,憎其所憎,乐其所乐,苦其所苦。
(3)感触。这里所说的感触是说读者在欣赏诗歌时,被诗歌的意象所激发的与之相关的一些感慨与思考。
当你真正领略到诗歌的美妙,并把这种美的感受诉诸笔端,文章自然就成功了。
【例文】
读《唐诗宋词选》我真痴迷
看着“春风又绿江南岸”,赏着“漠漠水田飞白鸯”,听着“无边落木萧萧下”,又道“燕山雪花大如席”,我手捧着一本《唐诗宋词选》,嗅着茗品的馨香,吟着这些或清新隽永,或语意明快,或感人肺腑的诗章,心也随着陶醉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了,我的喜怒哀乐也一起随它们荡漾了。

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字字如珍珠般跳入我眼帘时,我脑中立即展现出一幅苏轼畅游西湖的图画。画中苏轼眉梢舒展,把酒当歌。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其喜洋洋者矣。此时此刻在我心中也同样涌出一种舒畅喜悦的感觉了。

当我读到“怒发冲冠,凭栏处”时,我顿时被岳飞的激愤感情所感染,一腔怒火全喷向“秦桧”这个名字上了,当我读到“笑谈渴饮匈奴血”时,又被他大无畏的精神所震撼。

“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用婉约凄美的笔调,又涂写出另一种心情——哀伤。她的这种国破家亡之痛,让我想起了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想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对女词人的悲惨遭遇抱以极大的同情。

王安石的名句“总把新桃换旧符”终于把我从悲惨世界中拉了出来。我听着耳边恍惚的爆竹声,想像着人们欢度春节的美景,心中也如当初一般喜悦了。
这就是我痂迷《唐诗宋词选》的原因。打开它,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五彩纷呈的世界,有细腻的情节感动你,有拍案叫绝的名句令你惊叹,有可喜人生让你去感受。
读《唐诗宋词选》,我真痴迷。
【点评】作者巧妙地将读诗的情感起伏作为文章的框架,道出“痴迷”的原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从“喜”“怒”“哀…‘乐”四个方面分而述之,主旨明确,线索清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1 页 (共 5 页)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轻松夺冠系列资料人教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叱咄(duō) 缥碧(piǎo) 弗之怠(dài)
B.烨然(huá) 泠泠(lénɡ) 轩邈(miǎo)
C.皲裂(jūn) 箪瓢(dān) 辄尽(zhé)
D.婵娟(chán) 黔娄(qián) 汲汲(jí)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改正过来。(2分)
A.鸢飞戾天 不求甚解 经纶事物 在昼犹昏
B.不幕荣利 环堵萧然 不避风日 尽粟一石 ’
C.硕师名人 执经叩问 德隆望遵 穷冬烈风
D.持汤沃灌 巴山楚水 身世浮沉 峰鸾如聚
A B C D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4.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腰白玉之环 B.猛浪若奔
C.病树前头万木春 D.策之不以其道
5.填空。(3分)
(1)《马说》的作者是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文学家。“序”,文体名,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
(3)《水调歌头》的作者是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是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7年黄冈市中考)请从下面A、B两句中自选一句进行品析。(2分)
A.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流沙河《理想》)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我会品______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句默写。(3分)
(1)《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调歌头》中寄托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被人们广泛引用且包含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说》一文中描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揭示千里马遭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1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不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是______代文学家。字______,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2分)
10.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3分)
(1)猛浪若奔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峰息心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横柯上蔽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找出文章中具体描绘富春江“异水”“奇山”的句子。(3分)
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它反映了作者怎么样的处世思想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7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分)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 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8~22题。(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胜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弗之怠 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贫无资 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1分)
假_______ ①借。 ②宽容。 ③如果,假如。 ④非正式的。
20.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回答下面问题。(3分)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 (只需填序号)( )(1分)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 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0分)
说真诚
①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幢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圈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疾恶如仇,崇高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秩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③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幻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是另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不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伪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大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恪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2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B.第④段画线句“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一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C.作者在第③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点。
D.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精炼、生动,富有感染力。
24.为什么说“真诚是火”“真诚是水”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第④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以“勤奋”为开头,依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美的洗礼。请以“古代诗歌”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201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140篇大阅兵第一辑
1.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释】①发鸠之山: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②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其鸣自洨: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⑤少女:小女儿。 ⑥堙:填塞,堵塞。
【简析】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训练】
1.下面句中加点“是”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是炎帝之少女             B.吾尝疑乎是
C.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为也    D.由是感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白喙_____   ②以堙于东海_____
3.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帝杀蚩尤
《山海经·北荒大经》
蚩尤作兵①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②,雨止,遂杀蚩尤。
【注释】①兵:兵器。②魃(bá):传说中黄帝的女儿,是干旱之神。
【简析】黄帝擒蚩尤的故事,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晚期父系氏族社会部落联盟首领之间为 争夺土地和人民所进行的战争,浪漫主义气息浓烈,堪称神话作品典范。
【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蚩尤( ) 冀州( )
2.下列各组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
A.蚩尤作兵伐黄帝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B.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
C.黄帝乃夸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D.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俯身倾耳以请
3.翻译文中加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次战争交战的双方是谁,谁取得了最终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请你围绕交战过程,进行200字左右的场面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刑天舞干戚
《山海经·海外西经》
刑天①与帝争神,帝②断其首,葬于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③以舞。
【注释】①刑天:神名,相传为炎帝的部下②帝:天帝,一说即黄帝。③干戚:盾牌与战斧。
【简析】“刑天舞干威,猛志日常在”,刑天是我国神话中具有坚忍不拔的反抗精神的战斗英雄,千百年来,他的精神鼓舞人们的旺盛斗志,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刑天”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激励人们取得最终的胜利。
【训练】
l.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葬( ) 脐( ) 戚( )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同类的一项。 ( )
A.帝断其首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B.葬于常羊之山 于无声处听惊雷
C.乃以乳为目 以刀劈狼首
D.操干戚以舞 操蛇之神闻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神话,休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你知道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反抗封建统治者的英雄?试举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禹妻生启
《汉书·武帝纪》
禹治洪水,通辍辕①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日:“欲饷②,闻鼓声乃来。”禹跳③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 song)高山下,化为石,方④生启。禹日:“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注释】①轘( huán)辕(yuán):山名,在今河南省偃师县附近。②饷(xiǎnɡ):这里指送饭。③跳:踏。④方:将要。
【简析】大禹治水的故事脍炙人口,而其子启是夏国的首位国君,关于禹与启的传说很多,这里选择的是夏启出生的事,故事曲折、离奇,颇为引人入胜。
【训练】
l.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禹治洪水 闻鼓声乃来 惭而去
2.翻译句子。
欲饷,闻鼓声乃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破北方而启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大禹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述的是人定胜天的道理,你还知道哪些人们通过努力战胜自然灾害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姜女
《同贤记》
杞良,秦始皇时北筑长城,避苦逃走。因入孟超后园树上,超女仲姿浴于池中,仰见杞良而唤之。问曰君是何人因何在此对曰吾姓杞名良是燕人也但以从役而筑长城不堪辛苦遂逃于此仲姿曰请为君妻良曰娘子生于长者处在深宫容貌艳丽焉为役人之匹仲姿曰女人之体不得再见丈夫①君勿辞也。遂以状陈父,而父许之②。夫妇礼毕,良往作所,主典③怒其逃走,乃打煞之,并筑城内。超不知死,遣仆欲往代之。闻良已死,并筑城中。仲姿既知,悲哽而往,向城号哭。其城当面一时崩倒,死人白骨交横,莫知孰④是。仲姿乃刺指血以滴白骨,云:“若是杞良骨者,血可流入。”即沥血⑤,果至良骸,血径流入。便将归葬之也。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人。②状:情况,状况。许:应允,答应。③主典:主管官吏。④孰:哪个。⑤沥:一滴一滴地落下。
【简析】这篇短文记述了孟姜女与丈夫杞良从相连、订亲到分别、葬归的整个过程。语言晓畅,故事完备。凄美的爱情、浪漫主义的笔法表现了古代人民对忠贞美丽爱情的由衷赞颂。
【训练】
l.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入孟超后园树上 因:于是
B.仰见杞良而唤之 而: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
C.遣仆欲往代之 之:指孟姜女
D.仲姿既知 既:已经
2.请用“|”给没有标点的文字断句。
3.这篇短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情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通过哪几件事来赞美孟姜女对爱情的忠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文中写孟姜女哭倒长城和滴血认夫两件事,你认为这两件事是否真实?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试场号______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装 订 线
二、阅读理解(40分)
评分人
复评人
三、作文(40分)
评分人
复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1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