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劝学》导学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有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荀子简介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名。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给下列画线字注音,是通假字的请注明。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吾尝跂而望矣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其曲中规
E、輮以为轮 F、虽有槁暴
G、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H、君子生非异也
I、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
意义
(五喻)
青冰木金
博学而日参省
知明而行无过
博
作用(六喻)
日思不如所学
望不如博见
登高
顺风
假舆马
假舟楫
生非异也
善假物也
假
态度
(十一喻)
日积月累
积
成
不积
无以
积
坚持不懈
舍之
不折
不舍
可镂
持
专心致志
用心一
用心躁
专
学不可以已
(中心论点)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
发展自己
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
达到目标
学习的方法态度
积累
坚持
专一
正反对比
道理明白具体生动(比喻)
文言字词掌握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 也。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1、选出古今义相同的一项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用心一也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D、先帝不以臣卑鄙
2、下列四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B、
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D、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3、从下列四组句中,找出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
B、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作业:
1、结合荀子的《劝学》,写一篇读后感,题目是:学贵有恒
读《荀子·劝学》有感
2、背诵默写全文。
同学们要发扬好学不倦的精神,把视野投向古今中外,从大千世界中吸收丰富的营养,滋润自己。
3、常规练习: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