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2021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7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7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2.考生在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卷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
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卷相应区域,做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在这(
)的七月,我们共同的母亲—伟大的党迎来了她一百周岁的华诞,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一起为我们的党祝福,贺寿!
然而,①走过去回首眺望的历史,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两次的世界大战,fān
tiān
fù
dì的解放战争,无数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②就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gǎn
kǎi
wàn
qiān。面临科技发展的第五次浪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③说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要,它是振兴的希望,国家的财富。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④以满怀豪情让我们再创新世纪的辉煌,我们要在党的100华诞来临之际,祝福我们的党(
),发展的越来越好。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cāng
pū
B.
chāng
fù
C.
chāng
Pū
D.
cāng
fù
1.
D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翻天覆地
感慨万千
B.
翻天覆地
感概万千
C.
翻天复地
感概万千
D.
翻天复地
感慨万千
2.
A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2分)
A.
花团锦簇
永葆青春
B.
繁花似锦
永保青春
C.
繁花似锦
永葆青春
D.
花团锦簇
永保青春
C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处修改为“走过去回首眺望的征程”。
B.②处修改为“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C.③处修改为“说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视,它是振兴的希望,国家的财富”。
D.④处修改为“以满怀豪情让我们再创新世纪的记录”。
4.
B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
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
②
从此,我们的祖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③
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④
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④②
C.
①②③④
D.
③①②④
C
6.答案示例——
任务一:出自己的汗,留自己的泪,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主题突出1分,表达通顺简洁1分)
)
6.综合性学习(
4分)
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班级准备开展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班会,请为此拟一则宣传标语。(
2分)
任务二: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自强不息的人,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采访他们,让他们谈谈个人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受到鼓舞,采访的流程应该怎样:(
2分)
①采访准备
②实施采访
③
④
任务二:①采访准备②实施采访③
撰写采访稿
④
展示交流
(表达简明1分,
内容合理1分)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每空
1分,共
8分)
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古代诗人常常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比如《夜雨寄北》中的李商隐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1),(
2)”;
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3),(
4)”
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5),(
6)”;《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7),(
8)”。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1)何当共剪西窗烛(2)
却话巴山夜雨时(3)日暮乡关何处是(
4)烟波江上使人愁。
(5)烽火连三月
(
6)家书抵万金
(7)浊酒一杯家万里
(
8)燕然未勒归无计
?
二、古诗文阅读(共
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题。(共
10分)
苏轼,字子瞻,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
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④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决堤,苏轼考虑到富人有钱,鼓励他们尽快出城。
B.黄河决堤,苏轼到武卫营,希望禁军不要影响他们修筑堤坝。
C.黄河决堤,卒长认为修筑堤坝和他们无关,于是对苏轼提出的建议不予理睬。。
D.黄河决堤,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国家们也不入,最终保全了苏州城。
8.B
9.D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
3分,共
6分)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分)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
分)
10.(6分)答案示例——
(1)
(3分)
(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都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
(
“皆”和“吾谁与”的句式译对各1分,句意1分)
(2)
(3分)河水将要危害(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害”“虽”译对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危害(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
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物应当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1–12题。(共
5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B.写作此词时,作者刚刚四十岁,而词中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
C.词中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D.季羡林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苏轼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词的创作上,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
11.B
1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12.答案示例——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1分)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25分)
??
材料一:漆器是我国古代一项杰出的创造和发明。最初人们只是简单的在器物外表涂刷漆液。到后来,漆器的制作更加复杂,并由此发展成一项专门的手工业。漆器种类繁多,而以木胎漆器最为常见,下面以木胎漆器为例,介绍中国古代漆器的制作工艺。
???
制作胎骨是漆器制作的第一道工序。胎骨是整个漆器的基础,必须结实牢固。但是,木材容易在干燥时出现变形,因此在制胎前要注意木材的选用和处理。制作胎骨不只是木骨架的制作,还包括对制成的骨架进行整修处理和打底加固处理。
?
?在制作胎体和漆上装饰之间,还有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就是器表涂刷,此道工序包括做灰和上漆(也叫糙漆)两个部分。做灰是在布漆之后的器物上上灰漆,灰漆是用角、骨、蛤、砖灰等材料掺入生漆调和成的糊状的东西。做灰时,将灰粉分为粗、中、细三种粒度,调和后依次在器物上刮涂。底胎做灰以后就要进行上漆的工序。一般的糙漆有三道:灰糙、生漆糙、煎糙。最后一道糙漆时,漆要磨平磨顺,切不可出现漆皱。
???
糙漆完毕,素面漆胎制作完成,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漆上装饰了。漆器装饰技法大体分为髹涂、描绘、镶嵌、刻填、雕漆、堆饰等几类。
(摘编自《中国古代漆器制作工艺剖析》)
??
材料二: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夏代之后,漆器品种渐多,战国时漆器生产规模已经很大,漆器不仅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这时的漆器很昂贵,但新兴的诸侯不再热衷于青铜器,而把兴趣转向光亮洁净、体轻、隔热、耐腐、可嵌饰彩绘的漆器。于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髹漆器物种类和品目甚多,以饮食器皿为主。唐、五代的漆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但随着瓷器的发展,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渐被价格低廉的瓷器所代替,漆器便向偏重审美价值的工艺品方向发展。两宋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漆工艺也得到相应的普及与发展,不仅官府设立了专门机构制造御用漆器,而民用漆器制造也发展起来,其产品走入了市场。明代是中国装饰漆器的高峰,皇室对漆器的青睐,促成了漆器制造业的繁荣,使之迎来了新的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
(摘编自《对于中国漆器简史,你了解多少》)
??
材料三:对于故宫的漆器修复而言,无论是民间技艺还是官造技艺,无论是素髹还是彩漆,无论是戗金还是描金,都必须心领神会,也许今天做的是雕器,明天就要做彩绘。而要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些高超技艺,得花很长时间勤学苦练。所以,故宫博物院规定,进入漆器室的修复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和造型基础外,还要练就过硬的漆工艺技术。在接触文物之前,至少还要有一年的实践训练,学习一系列的文物修复操作规程。
?
和气象万千的漆器文物相比,漆器的修复工艺和制造工艺并无二致,但漆器修复只能隐在“无形”之中,追求“原貌”是文物修复的最高目标。除了掌握漆器制造的“十八般武艺”,复原器物的外形,还要参透附着在漆器上的精神、情感和理念,复活器物的不朽之魂。实际上,修复是在前人留下的“舞台”上戴着历史的“脚镣”跳着穿越时空隧道的古典之舞,这里不允许有个人的随意发挥与创造。
(摘编自《“漆”彩世界的修复技艺》)
13.材料一主要写了说明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漆器的含义
B.漆器的分类
C.漆器的由来及其制作过程
D.漆器的历史
14.下列对“漆器制作”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漆器制作最初是在器物外表涂刷漆液,后来发展成一项工艺复杂、种类繁多的专门的
手工业。
B.制作一件木胎漆器,需要经过制作胎骨、器表涂刷和漆上装饰三道工序,而制作胎骨是整个工艺的基础。
C.对木胎漆器进行器表涂刷时,首先需要在布漆后的木骨上做灰,然后要对素面漆胎进行糙漆处理。
D.做灰时,将灰粉分为粗、中、细三种粒度,调和后依次在器物上刮涂,做灰用的灰漆以
角、骨、蛤等材料掺入生漆调和而成。
C
C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漆器制作历史十分悠久,战国时期漆器生产规模很大,用途也十分广泛,虽然造价昂
贵,但还是受到新兴诸侯的喜爱。
B.战国时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它具有光亮洁净、体轻、隔热、耐腐、可嵌饰彩绘等特点,因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C.到了唐朝,由于价格更为低廉的瓷器的发展,漆器由日常生活用品逐渐向工艺品方向发展,实用性明显降低。
D.两宋时期漆器工艺更为普及,在官方与民间均得到发展,并进入市场;明朝装饰漆器发展达到高峰,主要得益于皇室的青睐。
B
16.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漆器修复人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4分)
16.
答案示例——(参考下列示例判分)
①全面系统地掌握漆器的各种制造工艺,具备扎实的基本功;②牢牢掌握文物修复的操作规程;③尊重漆器本身的特点,复原器物的外形与灵魂;④了解中国漆器制造工艺、审美追求的发展历史。
(
4分)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如有其他回答,表述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
①初中时代,我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学渣,学习成绩总是在班级排行榜的倒数三位,每科成绩都“渣”得让老师不想承认教过我。但老天爷为人关上一道门时,必然要为其开一扇窗。就因为爱读课外书且喜欢说话,我写的文字被当成范文念给班级同学听,更有几次作文被当成年级范文的经历、这是我得到过的与学习相关的不多的喜悦,它像星光一样散乱微弱,我却把它当成骄阳。
??②那些日子,我就像哈利·波特坐在看得见自己梦想的镜子前,被自己想象中的虚幻影像迷醉着,痴迷于写作,忘记除了作文,还有别的学业。
?
③就在这个时候,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暴击,其冲击力度,至今想来,还隐隐有牙痒之感。
??
④那是初三上学期,学校要举行一场作文大赛,为全县中学生作文大赛选拔人才和作品。(1)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场比赛,就是为我设的一个擂台。
??
⑤比赛的日期一天天临近。
??⑥但班里的气氛却并不浓烈,主要原因是语文老师出差了,班主任对班级的写作情况不够了解:他点了几个人让他们去参加作文比赛。那几个人的成绩在班上算是靠前的,但论作文没一个能令我服气。(2)我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
,
心里只有三个字:不公平!
?
⑦作文比赛在学校大礼堂如期举行,从全校选出的上百个作文达人,春风满面地去参加比赛。礼堂外,我坐立不安,用阴冷的目光看着远处由喧哗到安静的赛场,还尽量装得若无其事。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时间可以过得如此缓慢。
??
⑧我在礼堂对面的篮球架和花台之间晃悠着,甚至想去搞几个马蜂窝扔过去,或在不远处扔个石子搞个什么响动,但我都没干。周围太空旷,作案之后是跑不掉的。被抓住了,受处分、被家长揍事小,被别人知道了我的在乎和恼羞成怒,才是最难受的。
??
⑨我背起书包,气呼呼地冲出校门。但我的眼睛,似乎已丢落在礼堂里了,不论走在哪里,眼前都是同学们奋笔疾书的场景,以至于妈妈做了我最喜欢的红烧肉,也被我无视了.
??
⑩那晚,我心里乱糟糟的,总觉得不搞出点什么就心绪难平。我撕掉了心爱的课外书和作文书,将它们点燃,险些惹出一场火灾。一向粗心的妈妈都看出了我的反常——我毁的都是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这表现跟生无可恋的绝望者很像。
??
?她苦口婆心地问了半天,我挤牙膏似的道出原委,并且咬牙切齿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作文了,反正也不受待见。
??
?妈妈笑了笑,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别人瞧不起他,他就破罐予破摔地干蠢事,让人更瞧不起;另一种人则是,你瞧不起我,我偏不让你说中,我偏要活成与你的误解和敌意相反的样子。这是蠢人和聪明人的区别。你今天的表现,很像前者……”
??
?我若有所思,没继续烧书,也没放弃作文,而是凭记忆把礼堂黑板上的作文题目写下来,卡着时间不翻资料,认认真真地写出一篇作文来。
???星期一我把作交家给了语文老师,请她斧正。他当时正在为自己出着没来得及安排作文比赛名单,致使本班竞赛颗粒无收而大为光火。看着我的作文,她不时地点头,眼角、眉梢渐漾出了笑意,并伸出手摸摸我的头。于我而言,这比得了奖还开心。
??
?事后回想,我的被忽视其实是因为自己还没有优秀到不容忽视的地步,那我时间,我比任何时候都努力、期末,我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从班级53名上升到17名!
??
?生活中一次经历或已云消雾散,而那次成长足以让我铭记于心,感怀不已。谁的青春不失落,努力向前,发现并塑造优秀的自己,才是对生命的尊重。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
(选文有改动)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以第一人称叙事,亲切真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B.选文⑦段划线词“春风满面”写出参赛选手的高兴、自蒙,反衬了“我”在礼堂外内心的不安、失落。
C.选文⑧段“我”想往礼堂扔马蜂窝、扔石头,但最终没有那么做,从中可以看出“我”的胆小怯懦。
D.选文?段妈妈的话引人深思,它是“我”思想转变的关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7.C
18.结合语境分析(1),(2)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每小题
3分,共
6分)
(1).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场比赛,就是为我设的一个擂台。
?
(2).我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
18答案示例——
(1).表现了“我”对参加这次作文比赛的极度自信。
(2).表现了“我”没被选中参加作文比赛的挫败感(挫败感:满怀自信和期待后突然遭遇失败时内心极度失落和沮丧)。
(每小题
3分,共
6分)
19.选文?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3分)
19.答案示例——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对“我”作文的肯定(或侧面烘托“我”作文写得好),表现了老师对“我”的鼓励与喜爱。
?
20.
分析选文标题的含义。
(
4分)
20.
答案示例——
(1)“暴击”指“我”没被选中参加作文比赛而受到的打击,强调了这个打击对“我”的冲击之大,这次特殊的经历让“我”懂得了要努力向前,发现并塑造优秀的自己,突出这次暴击给“我”影响之大,“谢谢”表达了“我”对这次成长经历的无比珍视。
(
4分)
四、名著阅读(共
8分)
近期,大冶市某中学正在举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根据要求,完成
21–23题。
21.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
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
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
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21.D
22.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斯诺在书中介绍了很多红军领导人,有毛泽东、周恩来、贺龙、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少奇等等。
B.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一
手材料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
C.1936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红星照耀中国》终于诞生。
D.《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22.A
23.《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4分)
23.答案示例——
“人”的角度
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雄县的情形下过桥。
“神”的角度
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评分标准:观点阐述1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言之有理即可。)
五、作文(50分)
24.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写一篇鼓励初三学生发奋学习的演讲稿。(
50分)
岁月匆匆,三年的岁月浓缩成瓜果飘香的六月;光阴荏苒,中考的脚步已经悄然来到跟前。今天的付出,一定能在明天得到回报,经过春耕夏耘,我们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为了鼓舞全体初三的士气,学校准备在下周的升旗仪式上邀请初三年级学习标兵发表演讲。
根据以上材料所述,你有哪些体验、感受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演讲稿,称呼统一为“全体初三同胞们”,落款统一为“你的朋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不少于
600字。
24.题目解读(参考)——
第一、文体为演讲稿,学生作文的形式应符合演讲稿文体要求。
第二、起评分35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层次清晰、表达清楚);拉开分差,满分不求零缺陷;但判0分或极低分,要谨慎。
?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
考场/座位号:
姓名:
班级:
单选题(每题2分)
一、积累与运用
6.(4分)
任务一:
(2分)
任务二:③
(1分)
④
(1分)
7.(每空1分。共8分)
(1)
(2)
(3)
(4)
(5)
(6)
(7)
(8)
二、古诗文阅读
10.(每小题3分,共6分)
(1)
(2)
12.(3分)
三、现代文阅读
16.(4分)
18.(每小题3分,共6分)
(1)
(2)
19.(3分)
20.
(4分)
四、名著阅读
23.
(4分)
五、写作
24.作文(50分)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压轴卷7
(根据黄石市2021年四月中考语文调研考试样卷编写)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2.考生在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卷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
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卷相应区域,做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在这(
)的七月,我们共同的母亲—伟大的党迎来了她一百周岁的华诞,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一起为我们的党祝福,贺寿!
然而,①走过去回首眺望的历史,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两次的世界大战,fān
tiān
fù
dì的解放战争,无数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②就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gǎn
kǎi
wàn
qiān。面临科技发展的第五次浪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③说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要,它是振兴的希望,国家的财富。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④以满怀豪情让我们再创新世纪的辉煌,我们要在党的100华诞来临之际,祝福我们的党(
),发展的越来越好。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cāng
pū
B.
chāng
fù
C.
chāng
Pū
D.
cāng
fù
1.
D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翻天覆地
感慨万千
B.
翻天覆地
感概万千
C.
翻天复地
感概万千
D.
翻天复地
感慨万千
2.
A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2分)
A.
花团锦簇
永葆青春
B.
繁花似锦
永保青春
C.
繁花似锦
永葆青春
D.
花团锦簇
永保青春
3.
C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处修改为“走过去回首眺望的征程”。
B.②处修改为“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C.③处修改为“说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视,它是振兴的希望,国家的财富”。
D.④处修改为“以满怀豪情让我们再创新世纪的记录”。
4.
B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
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
②
从此,我们的祖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③
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④
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④②
C.
①②③④
D.
③①②④
5.
C
6.综合性学习(
4分)
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班级准备开展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班会,请为此拟一则宣传标语。(
2
分)
任务二: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自强不息的人,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采访他们,让
他们谈谈个人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受到鼓舞,采访的流程应该
怎样:(
2分)
①采访准备
②实施采访
③
④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每空
1分,共
8分)
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古代诗人常常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比如《夜雨寄北》中的李商隐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1),(
2)”;
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3),(
4)”
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5),(
6)”;《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7),(
8)”。
6.答案示例——
任务一:出自己的汗,留自己的泪,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主题突出1分,表达通顺简洁1分)
)
任务二:①采访准备②实施采访③
撰写采访稿
④
展示交流
(表达简明1分,
内容合理1分)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1)何当共剪西窗烛(2)
却话巴山夜雨时(3)日暮乡关何处是(
4)烟波江上使人愁。
(5)烽火连三月
(
6)家书抵万金
(7)浊酒一杯家万里
(
8)燕然未勒归无计
二、古诗文阅读(共
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题。(共
10分)
苏轼,字子瞻,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
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④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决堤,苏轼考虑到富人有钱,鼓励他们尽快出城。
B.黄河决堤,苏轼到武卫营,希望禁军不要影响他们修筑堤坝。
C.黄河决堤,卒长认为修筑堤坝和他们无关,于是对苏轼提出的建议不予理睬。。
D.黄河决堤,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国家们也不入,最终保全了苏州城。
8.B
9.D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
3分,共
6分)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分)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
分)
10.(6分)答案示例——
(1)
(3分)
(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都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
(
“皆”和“吾谁与”的句式译对各1分,句意1分)
(2)
(3分)河水将要危害(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害”“虽”译对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危害(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
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物应当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1–12题。(共
5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
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B.写作此词时,作者刚刚四十岁,而词中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
就的迟暮之感。
C.词中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
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D.季羡林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苏轼的才能是
多方面的,在词的创作上,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
并称。
11.B
1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12.答案示例——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1分)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25分)
??
材料一:漆器是我国古代一项杰出的创造和发明。最初人们只是简单的在器物外表涂刷漆液。到后来,漆器的制作更加复杂,并由此发展成一项专门的手工业。漆器种类繁多,而以木胎漆器最为常见,下面以木胎漆器为例,介绍中国古代漆器的制作工艺。
???
制作胎骨是漆器制作的第一道工序。胎骨是整个漆器的基础,必须结实牢固。但是,木材容易在干燥时出现变形,因此在制胎前要注意木材的选用和处理。制作胎骨不只是木骨架的制作,还包括对制成的骨架进行整修处理和打底加固处理。
??在制作胎体和漆上装饰之间,还有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就是器表涂刷,此道工序包括做灰和上漆(也叫糙漆)两个部分。做灰是在布漆之后的器物上上灰漆,灰漆是用角、骨、蛤、砖灰等材料掺入生漆调和成的糊状的东西。做灰时,将灰粉分为粗、中、细三种粒度,调和后依次在器物上刮涂。底胎做灰以后就要进行上漆的工序。一般的糙漆有三道:灰糙、生漆糙、煎糙。最后一道糙漆时,漆要磨平磨顺,切不可出现漆皱。
???
糙漆完毕,素面漆胎制作完成,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漆上装饰了。漆器装饰技法大体分为髹涂、描绘、镶嵌、刻填、雕漆、堆饰等几类。
(摘编自《中国古代漆器制作工艺剖析》)
??
材料二: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夏代之后,漆器品种渐多,战国时漆器生产规模已经很大,漆器不仅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这时的漆器很昂贵,但新兴的诸侯不再热衷于青铜器,而把兴趣转向光亮洁净、体轻、隔热、耐腐、可嵌饰彩绘的漆器。于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髹漆器物种类和品目甚多,以饮食器皿为主。唐、五代的漆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但随着瓷器的发展,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渐被价格低廉的瓷器所代替,漆器便向偏重审美价值的工艺品方向发展。两宋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漆工艺也得到相应的普及与发展,不仅官府设立了专门机构制造御用漆器,而民用漆器制造也发展起来,其产品走入了市场。明代是中国装饰漆器的高峰,皇室对漆器的青睐,促成了漆器制造业的繁荣,使之迎来了新的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
(摘编自《对于中国漆器简史,你了解多少》)
??
材料三:对于故宫的漆器修复而言,无论是民间技艺还是官造技艺,无论是素髹还是彩漆,无论是戗金还是描金,都必须心领神会,也许今天做的是雕器,明天就要做彩绘。而要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些高超技艺,得花很长时间勤学苦练。所以,故宫博物院规定,进入漆器室的修复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和造型基础外,还要练就过硬的漆工艺技术。在接触文物之前,至少还要有一年的实践训练,学习一系列的文物修复操作规程。
?
和气象万千的漆器文物相比,漆器的修复工艺和制造工艺并无二致,但漆器修复只能隐在“无形”之中,追求“原貌”是文物修复的最高目标。除了掌握漆器制造的“十八般武艺”,复原器物的外形,还要参透附着在漆器上的精神、情感和理念,复活器物的不朽之魂。实际上,修复是在前人留下的“舞台”上戴着历史的“脚镣”跳着穿越时空隧道的古典之舞,这里不允许有个人的随意发挥与创造。
(摘编自《“漆”彩世界的修复技艺》)
13.材料一主要写了说明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漆器的含义
B.漆器的分类
C.漆器的由来及其制作过程
D.漆器的历史
14.下列对“漆器制作”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漆器制作最初是在器物外表涂刷漆液,后来发展成一项工艺复杂、种类繁多的专门的
手工业。
B.制作一件木胎漆器,需要经过制作胎骨、器表涂刷和漆上装饰三道工序,而制作胎骨是整个工艺的基础。
C.对木胎漆器进行器表涂刷时,首先需要在布漆后的木骨上做灰,然后要对素面漆胎进行糙漆处理。
D.做灰时,将灰粉分为粗、中、细三种粒度,调和后依次在器物上刮涂,做灰用的灰漆以
角、骨、蛤等材料掺入生漆调和而成。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漆器制作历史十分悠久,战国时期漆器生产规模很大,用途也十分广泛,虽然造价昂
贵,但还是受到新兴诸侯的喜爱。
B.战国时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它具有光亮洁净、体轻、隔热、耐腐、可嵌饰彩绘等特点,因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C.到了唐朝,由于价格更为低廉的瓷器的发展,漆器由日常生活用品逐渐向工艺品方向发展,实用性明显降低。
D.两宋时期漆器工艺更为普及,在官方与民间均得到发展,并进入市场;明朝装饰漆器发展达到高峰,主要得益于皇室的青睐。
13—15.C
C
B
16.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漆器修复人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4分)
16.
答案示例——(参考下列示例判分)
①全面系统地掌握漆器的各种制造工艺,具备扎实的基本功;②牢牢掌握文物修复的操作规程;③尊重漆器本身的特点,复原器物的外形与灵魂;④了解中国漆器制造工艺、审美追求的发展历史。
(
4分)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如有其他回答,表述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
①初中时代,我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学渣,学习成绩总是在班级排行榜的倒数三位,每科成绩都“渣”得让老师不想承认教过我。但老天爷为人关上一道门时,必然要为其开一扇窗。就因为爱读课外书且喜欢说话,我写的文字被当成范文念给班级同学听,更有几次作文被当成年级范文的经历、这是我得到过的与学习相关的不多的喜悦,它像星光一样散乱微弱,我却把它当成骄阳。
??②那些日子,我就像哈利·波特坐在看得见自己梦想的镜子前,被自己想象中的虚幻影像迷醉着,痴迷于写作,忘记除了作文,还有别的学业。
?
③就在这个时候,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暴击,其冲击力度,至今想来,还隐隐有牙痒之感。
??
④那是初三上学期,学校要举行一场作文大赛,为全县中学生作文大赛选拔人才和作品。(1)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场比赛,就是为我设的一个擂台。
??
⑤比赛的日期一天天临近。
??⑥但班里的气氛却并不浓烈,主要原因是语文老师出差了,班主任对班级的写作情况不够了解:他点了几个人让他们去参加作文比赛。那几个人的成绩在班上算是靠前的,但论作文没一个能令我服气。(2)我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
,
心里只有三个字:不公平!
?
⑦作文比赛在学校大礼堂如期举行,从全校选出的上百个作文达人,春风满面地去参加比赛。礼堂外,我坐立不安,用阴冷的目光看着远处由喧哗到安静的赛场,还尽量装得若无其事。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时间可以过得如此缓慢。
??
⑧我在礼堂对面的篮球架和花台之间晃悠着,甚至想去搞几个马蜂窝扔过去,或在不远处扔个石子搞个什么响动,但我都没干。周围太空旷,作案之后是跑不掉的。被抓住了,受处分、被家长揍事小,被别人知道了我的在乎和恼羞成怒,才是最难受的。
??
⑨我背起书包,气呼呼地冲出校门。但我的眼睛,似乎已丢落在礼堂里了,不论走在哪里,眼前都是同学们奋笔疾书的场景,以至于妈妈做了我最喜欢的红烧肉,也被我无视了.
??
⑩那晚,我心里乱糟糟的,总觉得不搞出点什么就心绪难平。我撕掉了心爱的课外书和作文书,将它们点燃,险些惹出一场火灾。一向粗心的妈妈都看出了我的反常——我毁的都是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这表现跟生无可恋的绝望者很像。
??
?她苦口婆心地问了半天,我挤牙膏似的道出原委,并且咬牙切齿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作文了,反正也不受待见。
??
?妈妈笑了笑,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别人瞧不起他,他就破罐予破摔地干蠢事,让人更瞧不起;另一种人则是,你瞧不起我,我偏不让你说中,我偏要活成与你的误解和敌意相反的样子。这是蠢人和聪明人的区别。你今天的表现,很像前者……”
??
?我若有所思,没继续烧书,也没放弃作文,而是凭记忆把礼堂黑板上的作文题目写下来,卡着时间不翻资料,认认真真地写出一篇作文来。
???星期一我把作交家给了语文老师,请她斧正。他当时正在为自己出着没来得及安排作文比赛名单,致使本班竞赛颗粒无收而大为光火。看着我的作文,她不时地点头,眼角、眉梢渐漾出了笑意,并伸出手摸摸我的头。于我而言,这比得了奖还开心。
??
?事后回想,我的被忽视其实是因为自己还没有优秀到不容忽视的地步,那我时间,我比任何时候都努力、期末,我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从班级53名上升到17名!
??
?生活中一次经历或已云消雾散,而那次成长足以让我铭记于心,感怀不已。谁的青春不失落,努力向前,发现并塑造优秀的自己,才是对生命的尊重。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
(选文有改动)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以第一人称叙事,亲切真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B.选文⑦段划线词“春风满面”写出参赛选手的高兴、自蒙,反衬了“我”在礼堂外内心的不安、失落。
C.选文⑧段“我”想往礼堂扔马蜂窝、扔石头,但最终没有那么做,从中可以看出“我”的胆小怯懦。
D.选文?段妈妈的话引人深思,它是“我”思想转变的关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7.C
18.结合语境分析(1),(2)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每小题
3分,共
6分)
(1).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场比赛,就是为我设的一个擂台。
(2).我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
18答案示例——
(1).表现了“我”对参加这次作文比赛的极度自信。
(2).表现了“我”没被选中参加作文比赛的挫败感(挫败感:满怀自信和期待后突然遭遇失败时内心极度失落和沮丧)。
(每小题
3分,共
6分)
19.选文?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3分)
19.答案示例——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对“我”作文的肯定(或侧面烘托“我”作文写得好),表现了老师对“我”的鼓励与喜爱。
20.
分析选文标题的含义。
(
4分)
20.
答案示例——
(1)“暴击”指“我”没被选中参加作文比赛而受到的打击,强调了这个打击对“我”的冲击之大,这次特殊的经历让“我”懂得了要努力向前,发现并塑造优秀的自己,突出这次暴击给“我”影响之大,“谢谢”表达了“我”对这次成长经历的无比珍视。
(
4分)
四、名著阅读(共
8分)
近期,大冶市某中学正在举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根据要求,完成
21–23题。
21.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
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
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
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
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10.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斯诺在书中介绍了很多红军领导人,有毛泽东、周恩来、贺龙、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少奇等等。
B.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一
手材料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
C.1936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红星照耀中国》终于诞生。
D.《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21.D
22.A
23.《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4分)
23.答案示例——
“人”的角度
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雄县的情形下过桥。
“神”的角度
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评分标准:观点阐述1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言之有理即可。)
五、作文(50分)
24.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写一篇鼓励初三学生发奋学习的演讲稿。(
50分)
岁月匆匆,三年的岁月浓缩成瓜果飘香的六月;光阴荏苒,中考的脚步已经悄然来到跟前。今天的付出,一定能在明天得到回报,经过春耕夏耘,我们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为了鼓舞全体初三的士气,学校准备在下周的升旗仪式上邀请初三年级学习标兵发表演讲。
根据以上材料所述,你有哪些体验、感受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演讲稿,称呼统一为“全体初三同胞们”,落款统一为“你的朋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不少于
600字。
24.题目解读(参考)——
第一、文体为演讲稿,学生作文的形式应符合演讲稿文体要求。
第二、起评分35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层次清晰、表达清楚);拉开分差,满分不求零缺陷;但判0分或极低分,要谨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黄石市中考语文6月模拟试题压轴卷7(原卷版+答案版+ppt)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2.考生在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卷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
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卷相应区域,做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在这(
)的七月,我们共同的母亲—伟大的党迎来了她一百周岁的华诞,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一起为我们的党祝福,贺寿!
然而,①走过去回首眺望的历史,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两次的世界大战,fān
tiān
fù
dì的解放战争,无数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②就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gǎn
kǎi
wàn
qiān。面临科技发展的第五次浪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③说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要,它是振兴的希望,国家的财富。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④以满怀豪情让我们再创新世纪的辉煌,我们要在党的100华诞来临之际,祝福我们的党(
),发展的越来越好。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cāng
pū
B.
chāng
fù
C.
chāng
Pū
D.
cāng
fù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翻天覆地
感慨万千
B.
翻天覆地
感概万千
C.
翻天复地
感概万千
D.
翻天复地
感慨万千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2分)
A.
花团锦簇
永葆青春
B.
繁花似锦
永保青春
C.
繁花似锦
永葆青春
D.
花团锦簇
永保青春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处修改为“走过去回首眺望的征程”。
B.②处修改为“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C.③处修改为“说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视,它是振兴的希望,国家的财富”。
D.④处修改为“以满怀豪情让我们再创新世纪的记录”。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
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
②
从此,我们的祖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③
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④
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A.①③④②
B.
③①④②
C.
①②③④
D.
③①②④
6.综合性学习(
4分)
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班级准备开展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班会,请为此拟一则宣传标语。(
2
分)
任务二: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自强不息的人,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采访他们,让
他们谈谈个人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受到鼓舞,采访的流程应该
怎样:(
2分)
①采访准备
②实施采访
③
④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每空
1分,共
8分)
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古代诗人常常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比如《夜雨寄北》中的李商隐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1),(
2)”;
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3),(
4)”
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5),(
6)”;《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7),(
8)”。
二、古诗文阅读(共
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题。(共
10分)
苏轼,字子瞻,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
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④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黄河决堤,苏轼考虑到富人有钱,鼓励他们尽快出城。
B.黄河决堤,苏轼到武卫营,希望禁军不要影响他们修筑堤坝。
C.黄河决堤,卒长认为修筑堤坝和他们无关,于是对苏轼提出的建议不予理睬。。
D.黄河决堤,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国家们也不入,最终保全了苏州城。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
3分,共
6分)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分)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1–12题。(共
5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
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B.写作此词时,作者刚刚四十岁,而词中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
就的迟暮之感。
C.词中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
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D.季羡林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苏轼的才能是
多方面的,在词的创作上,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
并称。
1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25分)
??
材料一:漆器是我国古代一项杰出的创造和发明。最初人们只是简单的在器物外表涂刷漆液。到后来,漆器的制作更加复杂,并由此发展成一项专门的手工业。漆器种类繁多,而以木胎漆器最为常见,下面以木胎漆器为例,介绍中国古代漆器的制作工艺。
???
制作胎骨是漆器制作的第一道工序。胎骨是整个漆器的基础,必须结实牢固。但是,木材容易在干燥时出现变形,因此在制胎前要注意木材的选用和处理。制作胎骨不只是木骨架的制作,还包括对制成的骨架进行整修处理和打底加固处理。
??在制作胎体和漆上装饰之间,还有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就是器表涂刷,此道工序包括做灰和上漆(也叫糙漆)两个部分。做灰是在布漆之后的器物上上灰漆,灰漆是用角、骨、蛤、砖灰等材料掺入生漆调和成的糊状的东西。做灰时,将灰粉分为粗、中、细三种粒度,调和后依次在器物上刮涂。底胎做灰以后就要进行上漆的工序。一般的糙漆有三道:灰糙、生漆糙、煎糙。最后一道糙漆时,漆要磨平磨顺,切不可出现漆皱。
???
糙漆完毕,素面漆胎制作完成,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漆上装饰了。漆器装饰技法大体分为髹涂、描绘、镶嵌、刻填、雕漆、堆饰等几类。
(摘编自《中国古代漆器制作工艺剖析》)
??
材料二: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夏代之后,漆器品种渐多,战国时漆器生产规模已经很大,漆器不仅用于装饰家具、器皿、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应用于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这时的漆器很昂贵,但新兴的诸侯不再热衷于青铜器,而把兴趣转向光亮洁净、体轻、隔热、耐腐、可嵌饰彩绘的漆器。于是,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髹漆器物种类和品目甚多,以饮食器皿为主。唐、五代的漆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但随着瓷器的发展,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渐被价格低廉的瓷器所代替,漆器便向偏重审美价值的工艺品方向发展。两宋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漆工艺也得到相应的普及与发展,不仅官府设立了专门机构制造御用漆器,而民用漆器制造也发展起来,其产品走入了市场。明代是中国装饰漆器的高峰,皇室对漆器的青睐,促成了漆器制造业的繁荣,使之迎来了新的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
(摘编自《对于中国漆器简史,你了解多少》)
??
材料三:对于故宫的漆器修复而言,无论是民间技艺还是官造技艺,无论是素髹还是彩漆,无论是戗金还是描金,都必须心领神会,也许今天做的是雕器,明天就要做彩绘。而要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些高超技艺,得花很长时间勤学苦练。所以,故宫博物院规定,进入漆器室的修复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和造型基础外,还要练就过硬的漆工艺技术。在接触文物之前,至少还要有一年的实践训练,学习一系列的文物修复操作规程。
?
和气象万千的漆器文物相比,漆器的修复工艺和制造工艺并无二致,但漆器修复只能隐在“无形”之中,追求“原貌”是文物修复的最高目标。除了掌握漆器制造的“十八般武艺”,复原器物的外形,还要参透附着在漆器上的精神、情感和理念,复活器物的不朽之魂。实际上,修复是在前人留下的“舞台”上戴着历史的“脚镣”跳着穿越时空隧道的古典之舞,这里不允许有个人的随意发挥与创造。
(摘编自《“漆”彩世界的修复技艺》)
13.材料一主要写了说明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漆器的含义
B.漆器的分类
C.漆器的由来及其制作过程
D.漆器的历史
14.下列对“漆器制作”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漆器制作最初是在器物外表涂刷漆液,后来发展成一项工艺复杂、种类繁多的专门的
手工业。
B.制作一件木胎漆器,需要经过制作胎骨、器表涂刷和漆上装饰三道工序,而制作胎骨是整个工艺的基础。
C.对木胎漆器进行器表涂刷时,首先需要在布漆后的木骨上做灰,然后要对素面漆胎进行糙漆处理。
D.做灰时,将灰粉分为粗、中、细三种粒度,调和后依次在器物上刮涂,做灰用的灰漆以
角、骨、蛤等材料掺入生漆调和而成。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漆器制作历史十分悠久,战国时期漆器生产规模很大,用途也十分广泛,虽然造价昂
贵,但还是受到新兴诸侯的喜爱。
B.战国时漆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铜器,它具有光亮洁净、体轻、隔热、耐腐、可嵌饰彩绘等特点,因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C.到了唐朝,由于价格更为低廉的瓷器的发展,漆器由日常生活用品逐渐向工艺品方向发展,实用性明显降低。
D.两宋时期漆器工艺更为普及,在官方与民间均得到发展,并进入市场;明朝装饰漆器发展达到高峰,主要得益于皇室的青睐。
16.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漆器修复人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20题。(共
15分)
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
①初中时代,我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学渣,学习成绩总是在班级排行榜的倒数三位,每科成绩都“渣”得让老师不想承认教过我。但老天爷为人关上一道门时,必然要为其开一扇窗。就因为爱读课外书且喜欢说话,我写的文字被当成范文念给班级同学听,更有几次作文被当成年级范文的经历、这是我得到过的与学习相关的不多的喜悦,它像星光一样散乱微弱,我却把它当成骄阳。
??②那些日子,我就像哈利·波特坐在看得见自己梦想的镜子前,被自己想象中的虚幻影像迷醉着,痴迷于写作,忘记除了作文,还有别的学业。
?
③就在这个时候,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暴击,其冲击力度,至今想来,还隐隐有牙痒之感。
??
④那是初三上学期,学校要举行一场作文大赛,为全县中学生作文大赛选拔人才和作品。(1)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场比赛,就是为我设的一个擂台。
??
⑤比赛的日期一天天临近。
??⑥但班里的气氛却并不浓烈,主要原因是语文老师出差了,班主任对班级的写作情况不够了解:他点了几个人让他们去参加作文比赛。那几个人的成绩在班上算是靠前的,但论作文没一个能令我服气。(2)我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
,
心里只有三个字:不公平!
?
⑦作文比赛在学校大礼堂如期举行,从全校选出的上百个作文达人,春风满面地去参加比赛。礼堂外,我坐立不安,用阴冷的目光看着远处由喧哗到安静的赛场,还尽量装得若无其事。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时间可以过得如此缓慢。
??
⑧我在礼堂对面的篮球架和花台之间晃悠着,甚至想去搞几个马蜂窝扔过去,或在不远处扔个石子搞个什么响动,但我都没干。周围太空旷,作案之后是跑不掉的。被抓住了,受处分、被家长揍事小,被别人知道了我的在乎和恼羞成怒,才是最难受的。
??
⑨我背起书包,气呼呼地冲出校门。但我的眼睛,似乎已丢落在礼堂里了,不论走在哪里,眼前都是同学们奋笔疾书的场景,以至于妈妈做了我最喜欢的红烧肉,也被我无视了.
??
⑩那晚,我心里乱糟糟的,总觉得不搞出点什么就心绪难平。我撕掉了心爱的课外书和作文书,将它们点燃,险些惹出一场火灾。一向粗心的妈妈都看出了我的反常——我毁的都是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这表现跟生无可恋的绝望者很像。
??
?她苦口婆心地问了半天,我挤牙膏似的道出原委,并且咬牙切齿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作文了,反正也不受待见。
??
?妈妈笑了笑,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别人瞧不起他,他就破罐予破摔地干蠢事,让人更瞧不起;另一种人则是,你瞧不起我,我偏不让你说中,我偏要活成与你的误解和敌意相反的样子。这是蠢人和聪明人的区别。你今天的表现,很像前者……”
??
?我若有所思,没继续烧书,也没放弃作文,而是凭记忆把礼堂黑板上的作文题目写下来,卡着时间不翻资料,认认真真地写出一篇作文来。
???星期一我把作交家给了语文老师,请她斧正。他当时正在为自己出着没来得及安排作文比赛名单,致使本班竞赛颗粒无收而大为光火。看着我的作文,她不时地点头,眼角、眉梢渐漾出了笑意,并伸出手摸摸我的头。于我而言,这比得了奖还开心。
??
?事后回想,我的被忽视其实是因为自己还没有优秀到不容忽视的地步,那我时间,我比任何时候都努力、期末,我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从班级53名上升到17名!
??
?生活中一次经历或已云消雾散,而那次成长足以让我铭记于心,感怀不已。谁的青春不失落,努力向前,发现并塑造优秀的自己,才是对生命的尊重。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
(选文有改动)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以第一人称叙事,亲切真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B.选文⑦段划线词“春风满面”写出参赛选手的高兴、自蒙,反衬了“我”在礼堂外内心的不安、失落。
C.选文⑧段“我”想往礼堂扔马蜂窝、扔石头,但最终没有那么做,从中可以看出“我”的胆小怯懦。
D.选文?段妈妈的话引人深思,它是“我”思想转变的关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8.结合语境分析(1),(2)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每小题
3分,共
6分)
(1).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场比赛,就是为我设的一个擂台。
(2).我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
19.选文?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3分)
20.
分析选文标题的含义。
(
4分)
四、名著阅读(共
8分)
近期,大冶市某中学正在举行”《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根据要求,完成
21–23题。
21.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10.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斯诺在书中介绍了很多红军领导人,有毛泽东、周恩来、贺龙、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少奇等等。
B.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一
手材料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
C.1936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红星照耀中国》终于诞生。
D.《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23.《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4分)
五、作文(50分)
24.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写一篇鼓励初三学生发奋学习的演讲稿。(
50分)
岁月匆匆,三年的岁月浓缩成瓜果飘香的六月;光阴荏苒,中考的脚步已经悄然来到跟前。今天的付出,一定能在明天得到回报,经过春耕夏耘,我们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为了鼓舞全体初三的士气,学校准备在下周的升旗仪式上邀请初三年级学习标兵发表演讲。
根据以上材料所述,你有哪些体验、感受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演讲稿,称呼统一为“全体初三同胞们”,落款统一为“你的朋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不少于
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