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3
现代诗二首
《花牛歌》
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谁?
激趣导入
刘大白
徐志摩
《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现代诗人、文学史家。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感情浓烈,语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想象丰富,意境优美。
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归巢 芦苇 剪秋罗 霸占 眠
初读诗文
cháo
wěi
luó
bà
zhàn
mián
翘舌音
不能读成“民”
象形字,下边是树木,木上是三只鸟和鸟窝。合起来表示鸟筑巢于树上。
眠
安眠、睡眠、失眠
冬眠、不眠之夜
巢
小篆
芦苇
剪秋罗
再读诗句,读出节奏。
归巢的
鸟儿,
尽管
是
倦了,
还
驮着斜阳
回去。
双翅
一翻,
把斜阳
掉在
江上;
头白的
芦苇,
也
妆成
一瞬的
红颜了。
∕
∕
∕
∕
∕
∕
∕
∕
∕
∕
∕
∕
花牛
在草地里
坐,
压扁了
一穗
剪秋罗。
花牛
在草地里
眠,
白云
霸占了
半个天。
花牛
在草地里
走,
小尾巴
甩得
滴溜溜。
花牛
在草地里
做梦,
太阳
偷渡了
西山的
青峰。
∕
∕
∕
∕
∕
∕
∕
∕
∕
∕
∕
∕
∕
∕
∕
∕
∕
阅读提示:反复朗读,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想象画面
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诗中的景物。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读第一小节,说说你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倦鸟归巢,斜阳夕照。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是驮着斜阳回去。
归巢的鸟儿是怎样飞的?倦了的鸟儿是怎样驮着斜阳的?
诗中哪个词语让这幅画面充满了动感和诗意?
“驮着”,把“倦鸟”和“斜阳”联系在一起。
齐读第一小节。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是驮着斜阳回去。
阅读第二小节,说一说你脑海中又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鸟儿翻飞,斜阳一瞬间把江面染红了,把头白的芦苇染红了。
鸟儿把斜阳掉到江上,是怎样的画面?
《秋晚的江上》
想象画面,齐读全诗。
总结学法:抓关键词,借助插图,边读边想象画面。
自主阅读
自读课文,想一想:花牛在草地上有哪些不同的活动?
学习提示:
读一读:小组4人轮读诗歌。
找一找: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想一想: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一头怎样的花牛?
说一说:看文中插图,描述想象的画面。
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哪些?
草地、花牛、剪秋罗、
白云、太阳、青峰
阅读第一节,想象画面。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阅读第二节,想象画面。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眠
霸占
霸
占
霸道
占有
阅读第三节,想象画面。
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甩得滴溜溜”是什么样的?可以看到什么样的花牛呢?
花牛可爱,
充满童趣。
甩得滴溜溜
阅读第四节,想象画面。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夕阳偷偷落到了西山的青峰之上。
“偷渡”一词怎样理解?
“偷渡”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慢慢落山的样子,表明时间悄悄地溜走,花牛玩累了,又进入了梦乡,营造出静谧、安逸的氛围。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偷渡
朗读全诗,边听边想象画面,你发现画面有什么变化吗?
第一、三小节的画面充满动感,花牛显得顽皮可爱。
第二、四小节的画面变得静谧,花牛又是那么悠闲、自在。
读得稍重些、慢些,表现花牛的沉重,对被压扁的剪秋罗的些许惋惜。
读得轻快、俏皮些,表现出花牛的顽皮、悠闲。
齐读全诗,读出动静交替的变化。
拓展练笔:
花牛在草地上还可能做什么?试着说一说,也可以仿照着写一节(两行)诗。
秋晚的江上
板书设计
倦鸟
斜阳
芦苇
江上
驮
妆
花牛歌
板书设计
花牛在草地里
坐
眠
走
做梦
顽皮可爱
悠闲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