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5 22:4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当代神农氏
?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2.把握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选材和立小标题的特点。
3.学习袁隆平高尚的道德操守与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文本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储备写作素材,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
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并感悟袁隆平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袁隆平高尚的道德操守与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出生
年月
1930年9月7日
籍贯
江西德安
单位
国家杂交水稻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职位
主任
毕业
院校
西南农学院
人物档案
1960 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1973 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1974 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同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5 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章。
1987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1989 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1 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1993 获得美国菲因斯特拯救饥饿奖。
1995 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
发的“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
1996 获首届“日经亚洲技术开发大奖”。
1997 在墨西哥获得“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
1998 获“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
1999 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
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
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000 “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
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
司和股票。
2001 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水稻研究的重大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之一,水稻种植面积为总播种面积的1/3,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
从国际上看,全世界约有1/2的人以大米为主要粮食,有9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世界意义。
预习检查
1.记字音
ɡěng

xiān
niè
biǎn
ruǐ
shū
dōu
jǐn

2.识字形
ɡěng
田埂
ɡěng
梗阻
ɡěng
哽咽
jǐn
饥馑
jǐn
谨慎
jǐn
瑾瑜
biǎn
褒贬
biān
针砭
niè
分蘖
niè
孽障
3.辨词义
(1)流传·留传
[辨词]“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选词]①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被后人广为______。
②这个秘方是祖上______下来的。
(2)从而·进而
[辨词]“从而”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表递进关系。
[选词]①春秋末期,吴国为什么能击败齐楚,______称霸天下呢?
②历史上的宋襄公被后世严重误解,______背上千古骂名。
流传
留传
进而
从而
4.积成语
[语境呈现]
①如果时间倒流回到过去,你会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吗?
②为了国家的利益,即使肝脑涂地我也在所不惜。
③那场山崩地裂的灾难,令每一个经历过它的人都刻骨铭心。
④厂长力排众议,提拔了年轻的小李担任技术负责人。
⑤他虽然衣着朴素,但高挑的身材让他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释义]
①义无反顾:
②在所不惜:
③刻骨铭心:
④力排众议:
⑤鹤立鸡群:
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
决不吝惜(多用在付出大的代价)。
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
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的意见。
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整体把握
研读课文,回答:
1、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分
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
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
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
出贡献的赞叹。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报道讲述了袁隆平四个方面的品质
①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②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③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④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主要事迹一: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朗读,分析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后,------匆匆赶到试验田。
(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怕吃苦,勤于实践
二、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 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挑战权威,不断创新
三、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 持慎重态度。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捍卫真理,力排众议
四、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挑战自我,不断进取
重点探究
1、第一部分“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明确】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
1960年7月的一天,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表现了袁隆平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和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第二部分“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共有七个自然段,分几个层次?
【明确】可分两个层次。前五个自然段都是写袁隆平的研究情况,围绕挑战权威、自创新说来展开。后两个自然段写袁隆平的独特发现和介绍他的创新成果。
3、第三部分“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主要围绕什么来写的?这部分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部分是说明袁隆平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主要围绕“三不稻”和“玉米稻”这两个情节来写的。这部分在选材上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认知的与众不同。二是选材精,不庞杂。
4、第四部分“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通过几件事说明袁隆平的心愿?
①一个梦-----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写出了袁隆平梦想和希望的美好;
②战略设想-----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写出了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③两个心愿-----“超级杂交稻”合成;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课堂小结】
请你总结一下袁隆平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请用下面的格式回答。
袁隆平是一位 的实践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研究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捍卫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追梦者
明确:
(1)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2)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
(3)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
(4)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追梦者。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