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一、教学目标
1. 通读诗词,有感情诵读诗词,把握诗词内容,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 品读语言,感受诗词意境,体会作者苏轼在词中体现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诗词,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二、重点难点
1.赏析语言,感受豪迈之情
2.评价作者“人生如梦”的复杂情感。
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从题目入手
古诗词鉴赏方法
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从表现手法入手
1、从题目入手
念奴娇:词牌名。
怀古诗: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
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
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 柳宗元
(宋)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诗——“苏黄” 苏轼 黄庭坚
词——“苏辛” 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
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散文:唐宋八大家
诗歌:开创豪放词风
三次贬谪
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
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东坡还朝、外任。(1085~1093)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生活坎坷。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为什么?
与李白相比,苏轼少了几分 ,多了几分 ;
与稼轩相比,苏轼少了几分 ,多了几分 。
桀骜不逊
隐忍平和
与杜甫相比,苏轼少了几分沉郁愁苦,
多了几分超然达观;
慷慨激昂
淡定从容
写作背景简介:?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
书公事”?),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
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
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
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
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
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
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
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初读感知
1、结合注释再读词,思考词的上阕写了哪些
景物?作者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所见:大江、赤壁、乱石、惊涛
?????? 所想:风流人物,豪杰周瑜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采用了什么写法?此句有什么作用?
“
1、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里的长江既是眼前浩浩
荡荡的江水,又是滔滔不息的历史长河。作者将 空间上
的实景与时间上的虚景结合起来,点清了题 旨(大江是
“赤壁”的衬,“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下阕英雄的出场渲染了
氛围。
2 、起笔大开,旷达的视野、非凡的气象为全诗定下豪
放的抒情基调。
3、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豪
迈
奔
放
字词
乱
穿
惊
拍
卷
雪
特点
险怪
高峭
汹涌
水石相击
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
角度
形
色
声
形
修辞
夸张
比拟
比喻
基调
赤壁壮美如画
穿:
山崖
陡峭
高峻
拍:
波涛力度
之大
卷:
波涛气势之大
品析词作:
(一)上阕:
1、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呢?呈现了什么特点?
明确:绘景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2、这样的景物时在什么样的大背景下?
明确:大江东去? 浪淘尽??? (壮阔的景色)——空间
????????? 千古风流人物?????? ?——时间
观眼前之景:
江山如画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写景
观眼前之景:
思历史人事:
抒一己之怀:
江山如画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三国周郎
小乔初嫁,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怀古
研读下阕,思考: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周瑜的?
2、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
要选择周瑜?
怀古
下阕:
小乔初嫁了
年轻得意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才干出众
羽扇纶巾
_______
从容娴雅儒将风度
谈 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
_______
指挥若定从容破敌
_______
_______
1. 从哪些方面塑造周瑜形象?
怀古
黄州
惠州
儋州
45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59岁被贬惠州
62岁被贬儋州
66岁卒于常州
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2.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
苏轼
周瑜
苏轼
周瑜
周瑜、苏轼之对比
24岁,迎娶小乔,婚姻幸福
家庭
46岁,妻子逝10余年,生活困顿
家庭
东吴大都督,赤壁大战获胜
事业
被贬黄州,曾险些丧命
事业
2.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
失意
生活
年龄
34
47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基调
奋发得意
失意
周瑜 苏轼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
表达了对周瑜的缅怀敬仰之情
对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感慨。
怀古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古诗词里怀古往往是抒怀,他怀念周瑜的最终目的是抒发感情,他想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抒怀:
仰慕英雄人物,
感叹功业未成。
抒怀:
探究: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你是如何理解的?
从愤懑走向平静的自我排解。 消极苍凉,难掩豪放旷达。
观眼前之景:
思历史人事:
抒一己之怀:
江山如画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三国周郎
小乔初嫁,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人生如梦
多情
笑
一尊还酹江月
抒怀:
怀古诗词鉴赏方法
1、弄清史实、典故。
2、寻找连接点,体悟感情。
3、品味技巧手法.
用典、对比、借景抒情、烘托映衬
本词艺术特色:
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
知识总结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①乌衣巷:故址在今南京秦怀河南朱雀桥边,本孙吴卫戍部队营房所在,兵士住宅区。 ②朱雀桥:又名朱雀航,是秦淮河上的浮桥,面对正南门朱雀门, 故名。东晋太宁二年 (324)以后,以船舶连接而成,长九十步,宽六丈,是京城内交通要道。③ 王谢:具体指东晋时王导和谢安,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
(1) 作品主要通过燕子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的伤感。
(2) 简要赏析这首诗的两种主要的表现手法
拓展
(1) 昔盛今衰
(2) A 今昔对照。东晋时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 ;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作者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感伤。
第一步:寻找连接点(昔-今)
第二步:归类,探求主旨:怀古伤今
B 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深沉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把它寄托在丛生的野草、西下的夕阳等凄清的景物中。这样更深沉含蓄。
拓展
(2004年青海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 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拓展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
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拓展
(我)
看到长江
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形)
(声)
(色)
一时多少豪杰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遥想公瑾
当年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现在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
我 早生华发
感叹自己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故垒西边
(人道是)
2.在名句中选择
东坡名言
①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②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
③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
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⑤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⑥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