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 斌
素养目标
1.思维目标: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论证思路。
2.语言目标:品读文中的重要语句;掌握时评这一文体。
3.文化传承:在追求事业、选择职业的道理上学习并继承、发扬工匠精神。
作品背景
本文原载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
写作背景
时 评
文体知识
时评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时评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即:
①因时而评,新闻性强;②缘事而发,寓理于事;
③内容贴近,题材广泛;④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知识整合
读准字音
生词正音
{69CF1AB2-1976-4502-BF36-3FF5EA218861}词语
读音
雕 琢
zhuó
挑 剔
tiāo ti
精 湛
zhàn
造 诣
yì
卓 越
zhuó
知识整合
生词释义
{69CF1AB2-1976-4502-BF36-3FF5EA218861}词 语
释 义
雍 容
形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
旨 归
主旨,要旨。
雕虫小技
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离群索居
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
炉火纯青
相传道家炼丹,当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臻(zhēn)于至善
做到极致。
格物致知
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1.阅读课文,找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完成下面的表格。
整体把握
炉火纯青的技术
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
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
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
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工匠精神微语录
1.一招不让的创新态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一尘不染的修为品质。
2.坚持不懈,开拓进取,不畏挫折,战胜自我的精神,就是工匠精神。
3.心心专一艺,事事在一工,念念系一职。
4.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是孜孜以求、追求卓越的执着,是一辈子专注一件事的境界。
5.在传承中创新,在坚持中升华,化腐朽为神奇,于细微处彰显卓越。
6.在枯燥中寻找激情,在平凡中创造卓越;相信时间,相信自己!
7.以精益求精之决心,以持之以恒之耐心,以爱岗敬业之忠心,以守正创新之雄心,得此四心者,可谓之工匠!
本文开篇从我们的时代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落笔,引出工匠精神的话题;然后寻因溯果,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从个人、企业、国家等层面,层层深入地阐明工匠精神的意义和深刻内涵;最后总结全文,提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升华主旨。
2.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整体把握
结构思路
提出观点
时代(企业)需要工匠精神
论证观点
工匠精神的基本概念(对企业对国家的意义)
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对国家的意义)
工匠精神的内涵(推崇工匠精神)
总结观点
工匠精神为成功铺路(工匠精神影响深远)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请简要概括第二段的论述思路。
①首先解释“匠”的含义
②接着由作家的话引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不同
③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语句赏读
由“匠”字在《说文》里的意义引申出“匠”字的时代意义——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
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语句赏读
从个人职业品质、专业精神,到企业气质、活力,再到国家市场环境、人文素养,层层深入地阐述了工匠精神对于个人、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语句赏读
先描述匠人世界之狭小,然后揭示工匠精神的巨大意义: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通过对比突出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与巨大价值。
工匠精神使企业更符合时代需求;工匠精神使产品更精致,从而经受住用户挑剔眼光的检验;工匠精神厚植可以使企业气质雍容、活力涌流。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内容理解
1.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2.引用《说文》里对“匠”的记载,写出“匠”古已有之,然后写出其演变;
3.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论证;4.引用日本匠人秋山利辉(文中没有署名)的话“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论证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5.还有来源于《大学》里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来源于《庄子》里的“技进乎道”“超然达观”、来源于《礼记》里的“至善”等。
总之,作者引用这些内容,并加以分析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分析,使工匠精神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作者在证明观点时运用了引证法,对表达文章观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写法探究
引证法的运用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力量大。
对比论证
写法探究
第4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则是假设论证,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假设论证
第1段中“像手工匠人一样……企业……”,以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本文论述的是工匠精神,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拓展延伸
精益求精就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爱岗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专注就是内心笃实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
“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古往今来,热衷于创新和发明的工匠们一直是世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敬业
求精
专注
创新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中国要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最终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工匠精神”尤其重要,那么,在企业中,“工匠精神”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点拨】
观点1: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对产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最终,以高标准的产品获得众多用户的青睐。
观点2:企业不能盲目学习和引进外国式管理,是要学习一种精神,而不是具体做法。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
拓展延伸
观点3:工匠精神在企业家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精神。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第二,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第三,执着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涌现出大批有胆有识、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但也有一些企业家缺乏企业家精神……可以说,企业家精神的下滑,才是经济发展的隐忧所在。
观点4:工匠精神在员工层面,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多少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有关。
拓展延伸
提示一:“工匠精神”的回归,首先要破除思想上的障碍。
提示二: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应当融于每一个人的血液里。
现如今,对于“工匠精神”,人大代表在呼吁,国人在关注。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回归。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工匠精神”回归?
拓展延伸
主题归纳
本文就“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观点展开论述,从个体、企业、国家的层面论述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它关乎人生价值、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也关乎社会风尚、国家形象、时代精神,倡导人人践行工匠精神。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考点链接
一、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工匠精神的精髓在于专注、精益求精。当今,美术教育及创作领域也非常需要“工匠精神”,需要这种认真、专注、严谨的态度,它是提升美术创作品质、创作更多时代精品的重要保证。
②高校美术专业学生,是美术事业的新生力量。在信息爆炸、新潮艺术观念涌动的今天,高校美术专业有些学生缺乏专注、钻研的精神与态度:一些人更乐于追求快餐式的作品,甚至有时会鄙夷传统的价值观以及精神追求;有的学生认识不到基本功的重要性,急功近利、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现代艺术”。故而,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艺术创作环境受到多重影响的情况下,在美术教育和创作领域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③强化工匠精神,对培养学生的专注度、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激发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热情都有很好的帮助。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应当融入课程设置以及基本功的锤炼:优化课程配置,加重基础课程的比重,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习,双管齐下,提高艺术技能和艺术修养;对新入学学生尤其应该夯实基础训练,通过基础课程的严格考核,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造型能力。其次,还应汲取传统工匠师徒传承的长处:整合教师资源,增加个别辅导,重视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领悟力,激发其创造力。
④与美术教育一样,美术创作领域同样需要融入“工匠精神”。美术创作领域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绘画技能的继承发展方面,更呈现在美术创作所渗透的创造力和求真精神中。
⑤当下,部分美术作品缺乏文化内涵,更像是缺少灵魂的“复制品”,作品形式趋于世俗化、商业化、数码化,艺术性和感染力强的作品不多。一些创作者忘记了艺术创作应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初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艺术性,而是市场认不认可、接不接受,目标是快速成名,快速获益。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无疑是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缺乏艺术感染力的,不仅对艺术资源造成浪费,也不利于社会正能量、优秀文化的传播。
⑥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创作者应不断提高手头功夫,而不是离开绘画基础去寻找艺术创作的“捷径”。其次,创作者应有坚持本心进行艺术创作的定力,坚守艺术的审美价值,去除浮躁心态,拒绝畸形市场的诱惑,在创作主题、造型、色彩、画面布局等方面都认真对待,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地完成每一幅创作,而不是一味迎合部分市场的需求。
⑦无论是美术教育还是美术创作,都应秉承极致、求精、务实的“工匠精神”。美术工作者们应当有时代的担当,培养时代新生力量,勤于创作具有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的美术作品,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节选自曾传兴《注重“工匠精神”培养》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天,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缺乏工匠精神的表现可概括为两方面,即鄙夷传统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追求快餐式作品;轻视基础,急功近利。
B.培养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将其融入课程设置以及基本功的锤炼;二是对新生夯实基础训练,严格考核基础课程。
C.美术创作与教育领域工匠精神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绘画技能的继承发展方面,后者侧重于作品所渗透的创造力和求真精神中。
D.培育美术创作领域工匠精神需要创作者从两方面着手:即提高手头功夫;保持艺术创作的定力,坚守艺术审美价值,拒绝畸形市场诱惑。
【参考答案】
A项,扩大了限制范围,将“高校美术专业有些学生缺乏专注、钻研的精神与态度”一句中的“有些”省略了。B项,对第二点的解说不正确,依据第③段,“培养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应当是“融入课程设置以及基本功的锤炼”和“汲取传统工匠师徒传承的长处”,B项中的第二点“对新生夯实基础训练,严格考核基础课程”其实是对第一点的解说。C项,根据第④段有关内容可知,同美术教育领域相比,“美术创作领域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绘画技能的继承发展方面,更呈现在美术创作所渗透的创造力和求真精神中”。
选择: 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宗明义,在第①段就提出了当今美术教育领域非常需要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一论点。
B.文章将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结合起来,既列举了当今美术教育与创作中背离工匠精神的种种现象,也指出了解决的方法。
C.第②段列举事实,阐述高校美术专业一些学生忽视工匠精神的原因,其中信息爆炸、新潮艺术观念涌动是外因。
D.文章的论证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结构,从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领域分别阐述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具体有效的途径。
【参考答案】
对论点内容的概括不够全面,把美术创作领域也非常需要“工匠精神”忽略了,按照原文,论点应当表述为“当今美术教育及创作领域非常需要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选择: 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汲取传统工匠师徒传承的长处,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基本功,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B.美术创作者缺少工匠精神,其作品往往缺乏文化内涵和灵魂,形式趋于世俗化、商业化、数码化,艺术性和感染力都不强。
C.美术创作者应该提高技能,抵制市场诱惑,在创作主题、造型、色彩、画面布局等方面一丝不苟,方能创造精品。
D.美术工作者要秉承“工匠精神”,有时代担当,努力培养新生力量,勤于创作时代精品,从而推动美术事业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参考答案】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错。依据文意,“汲取传统工匠师徒传承的长处……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领悟力,激发其创造力”。
选择: A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