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运动合成与分解--小船渡河问题-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学案(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2-2运动合成与分解--小船渡河问题-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学案(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6-06 04:4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2课时 小船渡河问题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合成和分解的思想分析 “小船渡河”模型。
【知识梳理】
一、小船渡河
1.船的合运动与分运动
(1)船的合运动:小船在河流中实际的运动,即相对岸边(地面)的速度v
(2)船的分运动:
①船相对水的运动,即船在静水中的运动v船,它的方向与船身的指向相同;
②船随水漂流的运动,即速度等于水的流速v水,它的方向与河岸平行。
2.两类最值问题

时间最短
位移最短
渡河情景



渡河条件
船头垂直于河岸
v船>v水时,船头与上游河岸夹角θ满足cos θ=,即合速度v垂直河岸
v船 cos θ=
渡河结果
渡河最短时间为tmin=
渡河的位移x=
位移方向满足tan θ=
渡河最短位移为河宽x=d
渡河所用时间t=
位移方向垂直于河岸
渡河最短位移为x=
渡河所用时间t=
位移方向满足sin α=
【学习过程】
[例1]已知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4 m/s,现让船渡过某条河,假设这条河的两岸是理想的平行线,河宽为d=100 m,水流速度为v2=3 m/s,方向与河岸平行.
(1)欲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航向怎样?最短时间是多少?船发生的位移有多大?
(2)欲使船以最小位移渡河,航向又怎样?渡河所用时间是多少?
答案:(1)船头垂直于河岸渡河 t=25 s x=125 m
(2)船头斜指向上游河对岸,且与河岸所成夹角为θ,cosθ= t= s
[变式训练1-1]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 m/s,它在一条河宽为150 m,水流速度为4 m/s的河流中渡河,则该小船(  ).
A.能到达正对岸
B.渡河的时间可能少于50 s
C.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它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为200 m
D.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大小为150 m
答案: C
[变式训练1-2]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河水的流速随离一侧河岸的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经过一段时间该船以最短时间成功渡河,下列对该船渡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是5 m/s
B.船渡河的时间是150 s
C.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必须始终与河岸垂直
D.船渡河的位移是×102 m
答案:B
【巩固训练】
1.一条小船正在以5 m/s的速度且船头指向对岸渡河,水流速度为3 m/s,若河宽为200 m,试分析计算:
(1)船能否到达出发点的正对岸?
(2)船员登陆的地点离船出发点正对岸的距离是多少.
2.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一定,今小船要渡过一条河,渡河时小船垂直指向河岸,若越靠近河中间,水流速度越大,则下列对小船运动分析正确的是 (   )
A.小船渡河时间不变
B.小船能够垂直到达对岸
C.小船在垂直于河岸方向的速度会随水流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D.小船沿直线到达对岸

3.如图所示,河水由西向东流,河宽为800 m,河中各点的水流速度大小为v水,各点到较近河岸的距离为x,v水与x的关系为v水=x(m/s)(x的单位为m),让小船船头垂直河岸由南向北渡河,小船划水速度大小恒为v船=4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船渡河的轨迹为直线
B.小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是5 m/s
C.小船在距南岸200 m处的速度小于在距北岸200 m处的速度
D.小船渡河的时间是160 s
4. (多选)下列图中实线为河岸,河水的流动方向如图v的箭头所示,虚线为小船从河岸M驶向对岸N的实际航线.则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5. 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从河中O点出发,分别沿直线游到A点和B点后,立即沿原路线返回到O点,OA、OB分别与水流方向平行和垂直,且OA=OB.若水流速度不变,两人在静水中游速相等,则他们所用时间t甲、t乙的大小关系为(  ).

A.t甲 C.t甲>t乙  D.无法确定
6. 小船匀速横渡一条河流,当船头垂直对岸方向航行时,在出发后10 min到达对岸下游120 m处;若船头保持与河岸成θ角向上游航行,则在出发后12.5min到达正对岸,求:
(1)水流速度大小v1;
(2)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v2;
(3)河的宽度;
(4)船头与河岸的夹角θ。


【答案】
1.答案:(1)不能 (2)120 m
2.答案:A
3.答案: B
4.答案: AB
5.答案: C
6.答案:(1)0.2 m/s (2) m/s (3)200 m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