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中考二轮复习 语文作文 第二讲 细审题 课件(幻灯片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广东中考二轮复习 语文作文 第二讲 细审题 课件(幻灯片18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新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6 21:0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第三部分 写作
第二章 中考作文复习九讲
第二讲 细审题
题目就好像是人的眼睛一样,而眼睛是人的心灵窗户,透过题目,我们可以看到了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主要内容。
一、审题
只有准确地审清题意,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
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写起来才能保证不偏
题,不致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里教给
同学们四种审题方法:
1.分析法
先把题目按短语拆开,然后一个短语一个短语琢磨,理解每个短语的意思,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可分解为“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三个短语,我们就能写发生在身边的新鲜的,而且这件事还必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
试用分析法审题:《别样的__________情》 ,先把题目填完整,再分析这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问法
先提出几个问题,并考虑好其中的重要问题,然后对照题目对假设的问题进行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回答。如《最艰难的决定》,可提问:这个“决定”是什么?作出这个“决定”为何艰难?艰难具体有何表现?
试用设问法审题:《一片叶子掉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申法(比喻法)
另外,对于特殊的题目要仔细推敲,弄清真正的意义。如《走过一小步》,就不能专写走路走了一小步,而应表现如何战胜生活中的困难,摆脱逆境,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勇敢而坚强。
试用引申法审题:《再小的帆,也要启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拟题
要求:简短(用最少的字)、醒目(能吸引读者)、新颖(不雷同)、切题(和内容吻合)
原则:
要点
概说
1.切合主旨
  扣住题意,既要理解材料的意思,又要吃透材料的精神。把握材料的主旨,这样,拟出的题目才能切合主旨。
要点
概说
2.紧扣文体
  文章的标题应该体现文章的文体特征。虽然同一标题可以写成不同的文体,但大多数标题还是能体现出一定的文体特征的,如明明是记叙文的,拟议论文的题目,就显得不伦不类,文不对题。例:记叙文的文题,《关爱,原来就在身边》。议论文的文题,《自信——成功的基石》。寓言的文题,《虎大王的悲哀》。
要点
概说
3.小中见大
  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从小处、实处拟出一个标题,小中见大,以一孔而窥全豹,这样以便把握作文内容,写出的作文才实在而不显得空洞。
如:《关于“爽”的一堂课》《爽朗的风》(2018年河北中考以“爽”为话题),这样就把“爽”这个大话题化小了。
要点
概说
4.精练简洁
  即文题字数恰当,不宜过长,应简约,忌冗长。如《菊花人生》《真水无香》《朋友,别哭》。
要点
概说
5.有文学色彩
  文章标题应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要有丰厚的意蕴,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或想象,具有美感。如《三年树人》、《面朝梦想,春暖花开》(“回望初三”话题作文),《抬头方知花草香》(2018绍兴中考有关网络成瘾的材料作文),《不如以乐作舟,且行且歌》(2019安徽中考以“乐”为话题的作文)。
要点
概说
6.新颖,有创意
  新颖、有创意的标题,能吸引人注目,并扣住读者的心弦,使之有新鲜感,产生阅读下去的欲望。如《以一只猪的姿态生活》(2018年辽宁省有关生存姿态的材料作文)《“夸”人“嘴”乱》(2019年杭州中考以“肯定自己”“肯定别人”为主题的材料作文)。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方法进行审题和拟题。
疫情当前,一群90后00后奔赴前线……青少年的力量就是中国力量,青少年的速度就是中国速度……
作为青少年,你想展现中国哪一方面的特质呢?
根据要求写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鲜明;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聆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