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2.体会张秉贵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文本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
讯的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挖掘人物亮点,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
讯的一般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并感悟张秉贵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人物“心有一团火,温暖万人心”的品格和精神应作为一种
文化和传统不断传承与发扬。
中国梦,劳动美。正是劳动,让我们今天得以无比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由之路,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纵观国际格局,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素质。
——人民日报社论《光荣属于每一个劳动者》
阅读导入
张秉贵
一、人物介绍
他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树起我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他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他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8 年9 月17 日,张秉贵塑像在百货大楼门前落成。陈云同志亲笔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
正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糖果柜台
工作的张秉贵
二、理基础
1.记字音
xī
ǎi
nì
pǐ
qiàng
bàng
2.识字形
ǎi
和蔼
ǎi
雾霭
bàng
过磅
pāng
滂沱
jué
掘进
jué
崛起
chè
彻底
qī
沏茶
3.辨词义
(1)传颂·传诵
[辨词] “传颂”侧重“颂”,传播颂扬。“传诵”侧重“诵”,指辗转传播诵读。
[选词] ①这些经典文章都被广泛地______。
②人们______着这个感人的英雄事迹。
(2)质问·质疑
[辨词] “质问”指诘问、责问。“质疑”指提出疑问,即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
[选词] ①韩愈敢于______、敢于创新的精神是他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②面对父母的_______,他语无伦次地不知如何解释。
传诵
传颂
质疑
质问
4.积成语
[语境呈现]
①一到星期天,农贸市场上便熙熙攘攘,买卖十分兴隆。
②要想自己成为幸福的人,就应当对别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赤诚相见。
③志愿者的使命感驱使他们不约而同地遵守严格服务守则,绝不苟且。
④观众们全神贯注地观看魔术师的精彩表演。
⑤解放军医疗队的队员和颜悦色地接待前来就诊的病人。
⑥大会堂里座无虚席,灯火辉煌,始终充满着喜庆的气氛。
[释义]
①熙熙攘攘:
②体贴入微:
③不约而同:
④全神贯注:
⑤和颜悦色:
⑥座无虚席: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思维导图
内容梳理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人物日常工作情景
用热情感染顾客
张秉贵接收教育
事迹被传送
用服务温暖顾客
1-6
7-14
15-16
17-19
20
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体会细节
在表现张秉贵的日常工作情景时,作者抓住了哪两个“点”来突出他对顾客的体贴入微?
张秉贵提前拿出一块糖给哭闹的孩子并用小纸袋装好几块糖塞进孩子的衣兜里,嘱咐顾客让孩子在路上吃。
概括事件
张秉贵发现排在队尾的顾客神色不安,通过询问得知那位顾客着急赶火车,在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后,提前给那位着急赶车的顾客称完糖果并告诉他应该应该在哪儿坐车去火车站。
课文探究
1. 此篇人物通讯采用了怎样的方式开头?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本文的开头属描述型开头。通过张秉贵在柜台里忙碌的现场描写,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有画面、有情景、有人物,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可读性大大增强。
体会细节
第二部分内容怎样叙写张秉贵“以热对冷,变冷为热”的?
1.以热对冷
概括事件
一位女顾客气呼呼地来到柜台前,张秉贵满面笑容地询问,女顾客绷着脸从中间柜台向东头柜台走,张秉贵一半跟着她,一边和颜悦色地介绍新来的糖果。
2.变冷为热
女顾客被张秉贵火一样的热情感动,抱歉地陈述生气的原因并夸奖张秉贵的服务态度,后来每次来百货大楼都要看望张秉贵。
体会细节
第二部分内容怎样描写张秉贵“以热对冷,变冷为热”的?
体味描写
“同志,你想买点什么糖果?”
运用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同时运用的心理描写,通过张秉贵的心理活动,揭示了他热情对待顾客的原因。
边走边想:她准是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越事这样,我越是要热情接待她。
“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味道还不错,您想看看吗?我向您介绍一下……”
“您教育孩子是应该的,可要注意方法,不能打孩子。”
“一个人哪能事事如意?不过,我们售货员一进柜台,就要像解放军战士进入战斗岗位那样,把自己的事情放一边,全神贯注地去为人民服务。”
文本研读
课文第三部分有多处对比描写,请举例分析。
精读探究
赏析对比手法
张秉贵的不断成长与变化。
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做主。
劳动者地位变化,服务精神受到尊重。
张秉贵早年在资本家工厂当童工和在食品店当学徒时受尽剥削压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售货员为人民服务。
刚成为售货员时对顾客的冷漠。
张秉贵热情为顾客服务。
张秉贵在德昌厚食品店当伙计时遭到兵痞的暴打。
张秉贵受到顾客感激。
文本研读
分析人物形象
精读探究
张秉贵是全文的主体人物,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① 业务水平高。他动作迅速,有着“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
② 服务热情周到。看到带孩子的顾客,他会帮着哄孩子;看到着急赶车的顾客,他会
为其开“绿灯”,还不忘征求周围顾客的意见。
③ 耐心细致,为他人着想。有顾客心情不好,他会耐心询问,还会站在对方立场去开
导。
④ 敬业爱岗。他从早到晚每一分钟都全力以赴,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6
部“机器”同时开动;下班后,有时却连上楼都要扶着墙。
⑤ 受人尊敬和爱戴。人们赞扬他,给他搬凳子,学生给他写信,青年农民为他写诗。
思维导图
内容小结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张秉贵的日常工作
用热情感染顾客
张秉贵接收教育
事迹被传送
用服务温暖顾客
对顾客体贴入微的服务。
以热对冷,变冷为热。
由旧社会的童工成长为新时代“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劳动模范。
广大顾客对张秉贵的尊敬爱戴,全社会对张秉贵精神的学习赞美。
文本研读
通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揭示
精读探究
这篇人物通讯是怎样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的?
1. 细致刻画张秉贵的心理活动表现他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张秉贵边走边想……”“他默默地想……”“他又一次感到……”
2. 直接引用张秉贵的话来表现他的精神世界。
“我们为人民服务,就要完全彻底”“我们售货员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来温暖人民群众”。
运用语言、心理描写,再现了张秉贵的心灵、精神的成长轨迹,从而使人物形象更深刻、更全面。
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
① 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文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对张秉贵这一人物进行刻画,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如文中那个绷着脸的顾客说“不买,难道不能看看吗”,不善的语气一下子就让读者感受到她心中的怒气,而此时的张秉贵仍然和颜悦色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糖果……”,他的细心耐心由此可见一斑。
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
② 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文中描写了张秉贵并不是一开始就如现在一样,他也是经过一番变化才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样描写人物显得更真实可感。
③ 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文中多处写他人对张秉贵的态度和看法,从他人口中说出对人物的评价与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
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
④ 以张秉贵的事迹为主体,写了多个事例。这些事例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张秉贵的为人、他的精神以及他是如何用心中的一团火去温暖众人心的。这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感染着读者,也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人物的难能可贵之处,人在事中,事中见人。
假如我是一束光,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光芒
假如我是一阵风,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清凉
假如我是一朵花,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芬芳
假如我是一棵树,
就要给别人送来一片阴凉
假如我是一首歌,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悠扬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