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件(18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件(18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6-07 08:24:52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黄土地”大不同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以北方地区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为例
比较北方地区内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主要地理差异,从而掌握区域内差异的比较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学习目标
天津
延安
渤海
区域比较方法
谁跟谁比——明确对象
本课是延安与天津为案例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比什么——地理要素(自然与人文)
怎么比——比较方法与结论
开饭啦!
【谷子】
土质疏松,排水良好
全生育期每亩地总需水量
160-200m?
【小麦】
土层深厚,结构良好
全生育期每亩地
总需水量260-400m?
根据资料,
找出影响农作物差异最主要的因素
天津
延安
读图,说出两地干湿区和降水差异,并找出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
开玩啦!
延安
天津
读图,
说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平均海拔
黄土高原为什么适合修建窑洞?
看动画
做实验
高原黄土来源示意图
平原黄土来源示意图
【器材】地形模型,风扇,
颗粒大小不同的沙土
【实验步骤】
1.将沙土放置在地形区的西北方;
2.风扇模拟西北风,将沙土吹起;
【观察】
1.沙土吹往何处?
2.颗粒较小的黄土落在何处?
模拟实验一:黄土高原黄土来源
【器材】地形模型,
黄土,花洒,水
【实验步骤】
1.将黄土平铺在黄土高原上;
2.花洒装水模拟降水;
【观察】
1.黄土流向何处?
模拟实验二:华北平原黄土来源
千沟万壑
平坦开阔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研究性课题:黄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小小科学家
地理位置
气候
地形
地表形态
河流

区域比较要素
自然条件差异
社会经济差异
传统民居
传统服饰
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交通

课后探究
“红土地”大不同
——武夷山东西两侧的地理差异
瑞金
谢谢!“黄土地”大不同
——以北方地区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为例
一、课标理解
该课题对应课标是“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差异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所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以对比来突出差异,通过比较,学生能加深理解不同地理区域特征形成和出现的原因,认识为什么会出现区域差异。其次,运用资料这一特点贯穿于本节课的始终,突出地理资料的作用,通过资料的发现与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根据一定的地理事实材料和分析方法,学习新的地区的特征。
二、参赛课题所处位置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
三、教学目标
(一)以黄土地为例,掌握区域内差异的比较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人文景观差异。
(三)运用资料,结合生活实际,探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四)通过比较,归纳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主要地理差异。
四、重难点预判
(一)运用资料,结合生活实际,探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二)通过比较,归纳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主要地理差异。
(三)掌握区域内差异的比较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具体课程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学习目标】
(一)以黄土地为例,掌握区域内差异的比较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人文景观差异。
(三)运用资料,结合生活实际,探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四)通过比较,归纳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主要地理差异。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导入】
回忆暑假的红色之旅,在旅途中,发现两地有哪些不同之处?
将同学们说出的关键词写于黑板上
回忆暑假的红色之旅,将路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说出来
从生活入手,体现生活中的地理
【讲述】
内陆城市延安在黄土高原上,沿海城市天津在华北平原上。因为都有黄土,所以我们把他们称为“黄土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以比较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主要差异为例,掌握区域内差异的比较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学法指导】
区域差异比较方法:
1.明确比较对象
2.明确比较的地理要素
3.明确比较的的方法与结论

明确本节课主要内容
了解区域差异比较的基本方法
点明课程内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讲述】
1.农作物差异
在延安的第一顿饭,吃到了小米粥和黄馍馍。指出学生的疑惑
黄土高原—小米为主—谷子
华北平原—面食为主—小麦
【资料呈现】
小麦与谷子的生长环境文字材料
提问:根据资料,找出影响农作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资料呈现】
中国干湿区分布图
天津、延安降水柱状图
提问:读图,说出两地干湿区差异和降水差异,并找出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
2.海陆位置差异
海陆位置差异引起了降水差异,那么对气温又有什么影响呢?
3.气候不同
【小结】
气候的差异导致两地选择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回忆旅途
思考两地的饮食差异
归纳饮食差异是农作物的差异
找出二者生长环境的差异
读图,天津位于半湿润区,延安位于半干旱区
天津降水较多,延安降水较少
读图,天津距海近,降水较多,延安距海远,降水较少
联系旅途中的感受,日温差大,从而分析气温年较差大
明确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地理差异的体现
学会分析材料并找出关键信息
培养读图能力
在读图过程中,了解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
【转承】
吃饱饭后开始游览当地的传统民居窑洞。
4.传统民居差异
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窑洞,华北平原是平顶屋。
【资料呈现】
窑洞与平顶屋景观图
提问:修建窑洞的地形条件是什么?
区域地形图
读图,说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海拔高度
5.地形差异
窑洞景观图
提问:修建窑洞的建筑材料是什么?
继续发现差异
传统民居的差异
思考传统民居差异的原因
从景观图中发现,窑洞与平顶屋修建的地形不同
读图,根据图中信息,指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海拔高度
从景观图中发现,修建窑洞需要深厚的黄土层
通过生活中的表象,探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精神
培养读图能力
【转承】
如此深厚的黄土,是怎么来的?
【动画演示】
看动画,做实验
【模拟实验】
指导学生模拟实验
【黄土高原黄土来源实验】
实验准备:地形模型,电风扇,沙土
实验观察:①黄土发生什么变化?②黄土在哪里沉积?③山脉在这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归纳: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堆积而成的。
【华北平原黄土来源实验】
实验准备:地形模型,花洒,水,黄土
实验观察:①黄土沉积在何处?
【资料呈现】
华北平原上的冲积扇
6.黄土来源差异
思考,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
认真观看动画演示
分组模拟实验
【黄土高原黄土来源实验】
实验操作:用电风扇吹模拟西北风(注意风力大小),吹黄土。
学生观察并回答
【华北平原黄土来源实验】
实验操作:将黄土平铺在地形模型上,花洒模拟降水,冲刷地表
学生观察并回答
通过动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力,实践力与探究精神
【讲述】
模拟实验是否能够科学地还原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黄土的来源呢?
关于黄土高原上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专家学者
思考实验的科学性与真实性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敢于质疑的精神
打开探索的大门,培养发散性思维
【转承】
在华北平原黄土来源实验中,流水将黄土带到了华北平原,那么流水对于黄土高原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7.地表形态差异
回顾实验中所观察的现象
回答问题
流水在黄土高原地表冲击出深浅不一的沟壑,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培养观察力,及探究精神
【转承】
这千沟万壑就是水土流失造成的,
这是黄土高原目前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同是黄土地的华北平原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也有难题—土地盐碱化。
这两个问题又对当地造成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这作为我们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思考问题
准备研究性学习课题
体会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的影响,也是区域差异的一个比较
【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回顾延安之旅,找出了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差异,这两片黄土地的地理位置差异,影响了两地的气候,加上两地的地形不同,所以两地的景观不同,传统生活方式也不同。
在区域对比中,除了我们今天所比较的内容,还有哪些内容也可以比较?
归纳区域比较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条件差异和社会经济差异等。
思考回答
河流,工业生产方式,服饰等
归纳,总结区域地理的比较方法。
【课后思考】
下一站,回到长征的起点,江西瑞金。瑞金位于武夷山脉西侧,武夷山脉的东西两侧都是红土地,请同学们查阅资料,运用今天所学的区域比较方法,探究武夷山东西两侧的“红土地”大不同。
思考,课后作业
学会知识迁移,从而真正掌握方法
板书设计
“黄土地“大不同
黄土高原
PK
华北平原
差异
(
太行山脉
)
小米为主
小麦为主
——农作物
降水较少,温差大
降水较多,温差小
——气候
距海远
距海近
——海陆位置
窑洞
平顶屋
——传统民居
千沟万壑
平坦广阔
——地形
风力堆积
流水堆积
——黄土来源
1000m+
高原
200m-
平原
水土流失
土地盐碱化
——土地利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