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幅名画的诞生 4(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幅名画的诞生 4(沪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6-04 12: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幅名画的诞生
教学目标:
1、学会并理解本课新词:诞生、纤夫、肮脏、褴褛等词。
2、读词品句,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培养学生运用课文语言的能力。背诵第4小节。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列宾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之心,进而对一幅名画的诞生产生敬意。
教学重点:
名画是如何诞生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教学“诞”。(同学们,我们要认认真真地读书,端端正正地写字,看老师写“诞”字------诞生一般指伟大人物的出生。但本文是指名画的作成。)
2、读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第31课,大家一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现在检查一下生词,谁来读?
课件出示生词(肮脏、纤夫……)个别认读、齐读
二、讲解1、2小节。
1、读画面内容。看,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名画,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对着幻灯片一个一个介绍。)
问:那这幅名画的内容及其作者在哪几个小节?
(在第1、2小节。)
读画面内容,圈出动词,齐读。
2、理解“纤夫”:纤-----拉船用的绳子。以背纤拉船为生的人。
3、讲画的作者。(从第二小节中你明白了什么?---出示课件:(是的,列宾是俄国19世纪末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
三、讲3—7小节。
1、点名读3、4、5小节。其他同学思考这三个小节讲什么内容。(14分钟)
(学生概括 板书:看到纤夫)
A、讲句子:“这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看到纤夫后给列宾留下了印象吗?谁能读那一句-----生读,再读。“难以磨灭”是什么意思?不容易消失。指印象极为深刻)
B、讲句子:“天哪,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这样褴褛呀!……”
(“这情景”又是指什么情景呢?大家划出来。指导朗读。理解:肮脏----不干净。褴褛----形容衣服破烂。 指导读下面的句子。)
C、讨论: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想,说出来。(他们的生活十在太艰辛了。)
D、朗读4、5小节。是的,这些情景给作家带来了创作的源泉,和着音乐,我们再次捧起书,读读4、5小节好吗?注意读出自己的体会?
2、点名读第6小节。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节讲什么内容。
(学生概括 板书:观察纤夫)
A、指名读:“他仔细地观察着那些蕴藏着无穷力量的身体,长久地注视着那些善良的眼睛和脸,抚摸那些铁铸般粗壮的手……”指导读出:无穷力量、善良、粗壮。 请一名学生再读,同学们观察课件。 全班齐读课件。
B、练习说话。(读出了感情。是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是苦难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更好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作家几次来观察?(三次)大家想象一下,列宾来看纤夫,他会听到什么?他会看到什么?)
出示:列宾与纤夫生活在一起,他看到 ,听到 。
C、列宾勤奋地工作,他画了什么?再读。强调:许多、厚厚地。
D、是的,素描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大量作画为作品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习第7小节。根据这些素描,列宾是怎样做的?齐读。
A、理解:“顽强”------坚强。
B、提问。列宾共用了多少年完成这幅名画的?(五年)是的,这幅画的诞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先是看到纤夫,再是观察纤夫,后是顽强作画,终于画了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C、成为名画的原因。
再回到上课初始,我们讲了:“诞生”指人出生,但是一般指伟大人物的出生。同样,画的诞生,一般指名画的作成。《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所以成为名画。书上也有个句子讲了它成为名画的原因。找一找。读。
D、小结:是的,成为名画是因为作品中饱含着艺术家坚持不懈的精神。
成为名画是因为作品中描绘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
成为名画是因为作品中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幅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让我们记住它的作者------列宾。
四、背诵拓展。
1、练习背诵第四小节。
2、这一小节对你写作有何好处呢?
3、作业:请模仿此小节的写作方法,试着描述课文后面《说写双通道》中的画面。
画面人物介绍:
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名叫冈宁,原来是个神父,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表情温顺,性格坚韧,头包着破布,他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
右边的一个是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头发蓬乱,胡子浓密,似乎在低低地向冈宁絮叨着什么。
他后面是一个细长的瘦子,头戴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
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原来是个水手,叫伊卡尔。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百孔干疮。
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名叫拉里卡。这个少年是初加入这支行列,不甘心受剥削,要反抗。
拉里卡后面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皮肤助黑, 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索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偷闲抽口烟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苦闷。
少年右边是个羸弱有病的纤夫, 他步履艰难,全身虚弱,正在用袖口棕汗。
在拉里卡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顶,此人看样子是个挞靼人。
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
背后一个皮肤黝黑流浪的希腊人。
最后一个人只见到了他的低垂的头顶,此人似乎走得更加吃力,他正在往一个小坡上移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