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4-05 09: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
1.对环境自净能力的正确叙述是 ( D )
A.环境自净能力就是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类破坏能力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越强
B.由于环境有自净能力,所以不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C.环境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当人类向环境过量排放污染物、有害物质时,环境就会永久丧失容纳和消除能力而发生环境问题
D.环境自净能力是环境是自然功能之一,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物数量时,就会发生环境问题
2.指出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环境对人类反馈作用的是 ( D )
①东南沿海的台风 ②黄土高原一些地区常见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③北京城区和近郊区出现巨大的地下水漏斗 ④重庆、贵阳等地日益严重的酸雨现象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目前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有 ( C )
A.生态破坏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和工矿地区
B.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C.地形地势、气温降水等自然条件决定着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D.凡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环境问题
淮河曾经爆发过有史以来最大污染团,5亿多吨污水,形成150多千米长的污水带,创下淮河污染“历史之最”。据此回答4~6题。
4.淮河之水大部分流入 ( C )
A.渤海 B.黄海 C.长江 D.黄河
5.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选项中以淮河为界是 ( A )
A.亚热带与暖温带 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 C.农区与牧区 D.季风与非季风区
6.下列工厂与淮河污染有关的是 ( B )
①化工厂 ②钢铁厂 ③电镀厂 ④纺织厂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高大建筑的玻璃幕墙会产生的污染是 ( B )
A.放射性污染 B.光源污染 C.电磁污染 D.信息污染
8.民谣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下列行为或现象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的是 ( D )
①以粮为纲,有粮不慌 ②退耕还林还草 ③人口众多并快速增长 ④大量采挖中药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是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据此完成9~11题。
9.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是 ( A )
A.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轮荒的耕作制度
10.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红色荒漠”,其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D )
A.沉积作用 B.风化作用 C.风蚀作用 D.水蚀作用
11.根据自然条件的特点,“红色荒漠”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应是 ( A )
A.综合开发 B.开垦耕地 C.发展畜牧业 D.全部退耕
1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 B )
A.宁可停止发展,也要保护环境B.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C.满足人类的需求可以不惜代价 D.省吃俭用,留给子孙后代
13.下列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B )
①可持续发展就是只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②发达国家应停止过度消费 ③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应当忽视环境保护 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中具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传统的发展模式过分地关注了 ( B )
①生态与环境保护 ②产值和利润增长 ③物质财富的增加 ④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5.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C )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
16.用乙醇代替汽油的前景广阔,其主要原因是 ( A )
A.乙醇可以从植物中提炼,具有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B.汽油价格过于昂贵
C.乙醇可以改变石油成分,提高能源利用率 D.我国的乙醇生产处于过剩状态
17.使用乙醇代替石油,可产生的影响是 ( C )
A.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B.延长了汽车的使用寿命
C.减轻了环境污染的程度 D.大大促进了酿酒工业的发展
以“真诚到永远”为服务宗旨的海尔集团,立足中国,服务和责任面向全球,在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方面,把绿色环保产品的研发、生产放在首位。据材料回答18~19题。
18.海尔集团开发的“绿色冰箱”可减少 物质的排放 (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氟氯烃化合物 D.二氧化氮
19.海尔集团“绿色空调”的研发,有利于保护 ( )
A.高层大气 B.臭氧层 C.气候资源 D.对流层
20.全球变暖对全球水资源产生的影响有 ( C )
①全球变暖总体上会导致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②基本没有影响 ③使沿海地区少雨,内陆多雨 ④使中纬度地区的国家和城市水资源更加短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1.酸雨的危害有 ( D )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水中生物 ②腐蚀文物和建筑物 ③影响人体健康 ④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生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防治酸雨的措施有 ( B )
①减少硫酸厂污水排放量 ②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③发展洁净煤技术 ④发展清洁燃烧技术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酸性物质增多以及大气中臭氧减少,造成危害的共同点是 ( A )
①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②都会对森林造成危害 ③都会使土壤酸化 ④对建筑物都有腐蚀作用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4.我国东部地区越来越多的古代碑刻被用土封闭在地下,其原因是 ( )
A.防盗 B.建立地下博物馆 C.酸雨危害严重 D.外界温度变化太大
读“经济发展预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图”,回答25~27题。
25.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 B )
A.柏林 B.伦敦 C.旧金山 D.彼得堡
26.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D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7.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 A )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
读下图,回答28~30题。
28.该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景观特征是 ( )
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B.地势较高,开阔平整
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D.地表崎岖,岩石裸露
29.形成这种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
A.冰川侵蚀 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 D.风力沉积
30.近年来该区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 B.林草种植面积扩大
C.矿产开采规模扩大 D.风沙危害严重
(2004年辽宁高考题)近些年来,生活在乌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下图回答31~34题。
31.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B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32臭氧层位于 ( C )
A.对流层顶部 B.对流层预平流层交界处 C.平流层中 D.高层大气中
33臭氧层能大量吸收 ( A )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34.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 C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35.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自大,为历史同期所罕见,给当地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不利的影响。
(1)我国 、 和华北一带冬春季常遭受风沙灾害, 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形成沙尘天气。
(2)造成北方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 等自然原因外,人为因素主要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 和 行为,造成 的恶果;在林区的 行为,导致地表水分减少,沙尘天气多发。
(3)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 ;
(1)东北 西北 西北季(或西北或冬季) (2)气候异常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草场退化 过度砍伐 (3)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降低载畜量;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建立法规;工程固沙;加强生态管理
36.读“人口、资源、环境污染预测示意图”,回答问题
(1)曲线代表的内容是:① ;② 。
(2)世界人口最高值大致在 ,由于人口过快增长,资源环境将会出现
(3)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

(4)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途径是 。
(1)资源 环境污染 (2)2080年前后 资源短缺和枯竭,环境污染、退化,削弱人类未来生存条件的基础,损害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3)人口过快增长,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就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 (4)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