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信息资料: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
问: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二、解疑合探
学习古诗《所见》
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三、质疑再探
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学生可能有出的问题,如:“樾.意欲”的含义等。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
3.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适当点拨指导。
诵读:
1.采用范读.领读.对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韵律,停顿等。
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
3.借助插图,以及古筝曲,创设意境。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绘,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诵诗句。
写字:
1.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让学生参与指导范写,为大家讲解。如“木”字旁的写法等。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本节课可重点指导写“诗.林.童”。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学习古诗《小池》
1.指名背诵《所见》,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
2.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二、解疑合探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汇报:
1.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学习情况及学习收获,可引导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前讲解。如:字音“柔”应为rou不是you,多音字“露”的两个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细流”“树阴”等。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抓住共性问题。如“毕竟”“惜”“无穷”等,采用“读.看.想.议”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诵读: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
三、拓展运用
1.引导学生结合着自己的阅读理解,观察感受,谈一谈对夏天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夏天。如语言描述.绘画.背诵诗歌等均可。
3.交流评议。
写字
重点指导“黄.立.闭”,教师大胆放手,相机示范,引导学生评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