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笔算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格式。
难点:在进位加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情境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两位数进位加一位数口算
35+7= 27+4= 38+6= 49+7= 26+6=
说说口算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重点让学生说说“满十”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新课
1、出示情境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收集邮票吗?集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增长知识,可以培养做事认真的习惯。你们看,有两位小朋友都是集邮爱好者,他们正在数自己的邮票张数呢。(出示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式计算吗?
学生提出问题,选出求和的问题:“两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提问:怎样求“两人一共有多少张?”
指名回答并让学生列出算式:34+16=
2、实践操作,探索算法
观察两个加数的个位有什么特点?(相加满十)
提问:你能用小棒或计数器来算一算结果吗?
学生操作后同桌交流算法。
(1)汇报计算方法:
摆小棒:整捆和整捆的加,单根的和单根的加,4加上6正好是10根,能重新捆成1捆,共有3+1+1=5捆,所以是50根;
拨算珠的:在依次拨上两个两位数后,个位上有10个珠,可以用十位上的一个珠来代替,因此可以拨去个位上的10 个珠,并在十位拨上1个珠,十位上就有5个珠,是50;
(2)教师指导列竖式计算方法
提问:竖式计算有什么要求?(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追问:竖式上怎样表示出“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呢?
师板书列竖式方法: 3 4
+1 6
118046519685 5 0
指导:个位满十了要在横线上把进位的小1写上;十位上现在应该是3加1再加1。
追问:你知道横线上的1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十位上要3加1再加1呢?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34+16是怎样计算的吗?
追问:你觉得像今天学习的进位加法计算时要特别注意什么?(不要忘掉加上来的1)
(3)比较两种不同计算顺序讨论: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从个位上加起方便还是从十位加起方便?为什么?
三、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计算过程。
四、总结笔算注意点
提问:今天学习的笔算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小结:(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如果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五、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说说计算过程。
2、第3题
看图说图意,独立列式。
讨论:为什么这样算?
3、第2题 完成在作业本上。
六、全课总结,揭示课题
谈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计算进位加时要注意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34+16=50
3 4
2294890251460+1 6
5 0
教后感: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设计这节课时,我觉得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用小棒、计数器、凑十法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用竖式计算出现的几种情况,我真没有预料到。
这就是新旧课程的不同之处!使用旧教材这部分知识时,大多数学生是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来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学会、记住计算的方法。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新授10分钟结束,剩余30分钟就进行各项练习,在反复的练习和强化中,学生的计算终于有了较高的正确率。而本节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用了大约25分钟,只有15分钟的练习时间,一节课结束,全班计算正确率竟达到99%!而且整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