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体积的实际含义,理解物体体积的概念,以及影响体积大小的因素。
2、在不计损耗的情况下,初步获得体积的守恒性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理解体积的意义,能直观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观察、操作和想像能力,增强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提高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体积的概念以及影响体积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的大小与形状变化无关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认识体积
1、出示两个圆柱体:
这里有两个实心圆柱体,将它们进行比较,可以比些什么?(比高矮,比底
面的大小)还可以比什么?比两个圆柱体的大小,这里的大小是指什么?(两个圆柱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红色的圆柱体所占空间大,蓝色的圆柱体所占空间小。
板书:占空间 大小
师举例:老师所占的空间大,而XX所占的空间小,这支笔所占的空间小,而这个罐子所占的空间大,你们看是不是这样?(把笔放入盒子中)
你能举出身边的例子吗?(生举例)
师:1支笔所占空间的大小,我们叫做这支笔的体积,你能解释什么是这个罐子的体积吗?你还能举些物体来说说吗?同桌互说。
交流,总结:我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谁能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出示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体积(出示课题)
2、巩固体积概念,认识液体和气体的体积
(1)我们来进行一次吹泡泡比赛。谁愿意上来吹,他们手中的洋泡泡是一样大小的。谁的泡泡大?大家的洋泡泡是一样大的,为什么现在有大小呢?因为他们吹进去的气体的大小是不同的,如果不计洋泡泡的体积,说明空气也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么空气也是有体积的。
过渡: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来看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请同学们边看故事边思考2个问题。1、在故事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有体积的?2、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你能用我们所学的体积的知识来解释吗?
出示:乌鸦喝水和吹气球的画面
1、看了乌鸦喝水和吹泡泡这两个画面,你能说说哪些物体是有体积的?
小结:刚才大家提到水和气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液体和气体都是有体积的。
2、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你能用我们所学的体积的知识来解释吗?
因为石头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乌鸦就喝到水了。
小结:从这里我们知道物体不管是固体还是液体或者气体,他们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他们都有体积。
(二)体积的守恒
1、操作①:我这里有一杯水,和许多各种形状的玻璃瓶,仔细观察:我将水倒人这些玻璃杯中,在不计损耗的情况下,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在不计损耗的前提下,老师将这些水倒入各种玻璃杯,玻璃杯的形状不同,所以水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水的体积大小没有变。
2、操作2:
(1)(提供相同体积的橡皮泥)
拿出你们的橡皮泥,看一看,现在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请同学们用橡皮泥捏一个物体,要求把橡皮泥全部用完。在捏的时候想一想你在捏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问:在不计损耗的前提下,捏橡皮泥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师:我把橡皮泥再还原,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变化?
(2)将这快橡皮泥切开,问体积有变化吗?在不计损耗的前提下,我将橡皮泥切若干块还是可以还原回去的。所以橡皮泥的体积是不变的。
(3)出示:空心的物体:老师的作品和你们的作品比,体积一样吗?为什么?(因为总体积内包括橡皮泥的体积和空气的体积,所以总体积变大了。)
然后将橡皮泥还原,现在呢?
全课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操作,知道了体积的概念,了解到在不计损耗的前提下,有哪些情况体积是不变的,今天我们就要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一次探究活动。
三、练习。
1、出示1张报纸和1盒粉笔,哪个体积大?讨论一下,请在小组里面用学具来验证你的观点。
学生交流
2、这里有两个长方体,哪个体积大?
8厘米
8厘米
3、语文书和数学书哪个体积大?为什么不能比?现在呢?(出现厚薄不一的画面)
那你觉得长方体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呢?(生答:略)物体都有体积,这些物体的体积怎样计算?用什么作单位呢?这是我们今后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体积
占空间 大小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的守恒
内二小学2016学年“双佳”、“双馨”教学竞赛(课堂教学案例)
体 积
候素燕 2017/4/7
《体积》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对以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有着铺垫的作用。单纯看这节课觉得非常容易,好像不用教学生都会,所以很容易被忽视的一节课。其实体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理解这一概念的重点在于理解“空间”的含义。还要使学生认识到物体会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它是三维的),物体所占的空间是不一样的(有大有小)。
课堂上我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先让学生来比较两个物体,由此引入比较大个物体大小不仅可以比长度、面积、还可以比所占空间的大小,然后通过枚举生活中两个物体,比较两个物体所占空间谁大谁小。再得到具体的一个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让学生也枚举生活中某个物体的体积概念,通过大量的举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归纳出什么叫物体的体积。接着以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故事来打开思维,乌鸦用什么方法喝到了水?水为什么会升高?让学生直观感知放进瓶子的石子会占去了水的空间。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知物体占有空间,对于什么是空间,解释起来似乎很抽象,而让学生们自己通过想象和观察感知。当他们心领神会的时候,当他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时候,教师及时告诉他们:从这里我们知道物体不管是固体还是液体或者气体,他们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所以他们都有体积。学生就容易理解“体积”含义。第二环节是体积守恒性的教学,首先将水倒在各种瓶子里,然学生观察什么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再让学生捏橡皮泥,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到体积的大小与形状变化无关,如果任意分割橡皮泥,结果体积之和还是不变的。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让他们比较体积大小。先两根木料一样长,他们的体积谁大谁小?这时的答案是不唯一的。有的学生说是一样的,有的学生说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请你说说理由。这样做目的是迫使学生去想象,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再比较两本书的体积大小,也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象,给学生有一些想象空间。这两本书的封面面积一样大,它们体积怎样?这时的答案是不唯一的。有的学生说是一样的,有的学生说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请你说说理由。让学生去想象,不但要看封面大小,还要看厚薄,就是要看所占空间大小,所占空间比较大,所以它的体积比较大。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观察、比较、思考知道体积的大小,这样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了,更多的是学习的方法,也让他们养成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我在教学中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概念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我感觉我的个人语言不够生动,教学语言不够严密。自己教学经验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能力还比较稚嫩。如练习题中有一题,长度相等的木料,体积是否相等?学生都选择了“不相等”这个选项。这时教师要指出“不一定”,不一定即代表有可能相等,有可能不等:如果横截面(或者用学生的话说,粗细一样)相等,那么体积就相等,如果横截面不等,那么体积就不相等。所以数学语言的严密性,体现了思维的缜密性。自己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