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时
练习二
教学目标:
教材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知道乘法算式怎样读,怎样写。
??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看看你对这些知识掌握了没有。
课件出示:教材第
25
页第
8
题。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1:买了
2
把香蕉,每把有
5
根。
生
2:买了
4
捆萝卜,每捆有
4
根。
生
1:买了
5
行馒头,每行有
4
个。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算出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
师:能看图列式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图表示乘法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
25
页第
6
题。
学生尝试画图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每个乘法算式可以有两种图形来对应地表示。
三、总结提升
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谈感受、收获。
练习设计:
教材第
24
、25
页
板书设计:
练 习 二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数×乘数=积
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帮助学生了解乘法的含义和乘法与加法的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练习,使学生感受到可以用加法或者乘法来解决问题,同时感受到在加数相同时用乘法计算更简便。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学生在画图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成长的快乐。第三课时
有多少点子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2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点子数,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具体情境和加法算式准确列出乘法算式。
难点:进一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点子图、小圆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将下列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2+2+2=
5+5+5=
7+7+7+7+7=
1+1+1+1+1=
二、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白板出示一副点子图)
生:点子图。
师:你们玩过点子图吗?
生1:没有玩过。
生2:玩过。
师:今天,淘气和笑笑就在玩有多少点子的游戏,你想去看看吗?
生:想。
(板书:有多少点子)
三、学习新知
1、用点子图照样子做一做,说一说。(出示图片)
2、师:这是10×10的点子图,淘气盖住一部分点子,你知道露出来的这部分是由多少个点子组成的呢?
生:6个。
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①生:2+2+2=6
师:这里的2从哪里来的呢?
生:每行2个。
师:每行2个,说明你是横着看的。
生:是的。
师:每行2个,有3行,所以用加法算式2+2+2=6来计算。
师:谁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生:3×2=6或2×3=6
师:刚才我们是横着看的,每行2个,有3行,可以列出加法算式2+2+2=6。
乘法算式
3×2
=6
或
2×3
=6
②师:同学们除了能横着看,还能怎么看呢?
生:竖着看。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竖着看,每列
3
个,有
2
列。
加法算式:3
+
3
=
6
乘法算式:2×3
=
6
或
3×2
=
6
。
师:你真聪明。
师:一副点子图既可以横着看,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又可以竖着看,也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每次列出的乘法算式都相同。
师:嗯,你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结论:一副点子图,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都能写出两道相同的乘法算式。
3、你们能像淘气和笑笑一样做一做,说一说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先认真听游戏规则,当我说开始的时候才开始。
游戏规则:
(1)同伴两人玩同一副点子图。
(2)其中一人用两张白纸盖住点子的一部分,从横着或者竖着两个角度去观察露出来的点子,并写出加法算式,另外一人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3)两人交换角色。
师:开始。
同桌之间进行,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在刚刚的游戏中,你们一人做加法,一人做乘法,那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用乘法计算)
生
1:乘法。
生
2:乘法
生
3:喜欢用乘法计算,因为乘法简单。
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计算会简便很多,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师:仔细观察上面的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积是一样的。
师:你真会观察,还发现了什么?
生:乘数倒过来了。
师:倒过来了,是交换位置的意思吗?
生:是的。
小结:两个乘数前后交换位置,积不变。
4、现在我们去看看淘气和笑笑又在怎么玩游戏!请仔细观察。
(1)4×7
用点子图怎么来表示?
①(淘气:遮住一部分,露出
7
行
4
列。
)
师:请仔细看,谁知道淘气是怎么摆的?
生:他每行摆了
4
个,摆了
7
行。
师:每行
4
个,有
7
行,也就是几个几?
生:7
个
4。
②(笑笑:遮住一部分,露出
4
行
7
列。
)
师:请仔细看,笑笑又是怎么摆呢?
生:她每行摆了
7
个,摆了
4
行。
师:每行
7
个,有
4
行,也就是几个几?
生:4
个
7
。
师:通过这两种摆法我们可以知道4×7可以表示4个7,也可以表示7个4。
师:你们能照样子做一做吗?(想一想,摆一摆)
生:能。
师:同桌两人各用一种方法摆出白板上的乘法算式。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6
5×8
5×4
4×9
5、圈一圈,在点子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
3×8
。
师:机灵狗看到大家做游戏做得如此开心,就想考考同学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①给学生分析题意,圈起来的部分表示
3×8
。
②学生独立完成,同时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做。
③讲评。
巩固应用
1、分别用两种方法在图上表示算式
2×7=
3×9=
2、我说你摆
两人一组,一人说算式,一人摆积木。
3、看图写算式
(1)
你能算一算玩游戏的一共有几人吗?(出示图片)
加法算式:4
+
4
+
4
=
12(人)
乘法算式:4
×3
=
12(人)
或者3
×4
=
12(人)
(2)
中途,老师为大家送来了饮料,一共送来了多少瓶呢?(图片)
加法算式:
7
+
7
+
7
+
7
=
28
(瓶)
4
+
4
+
4
+
4
+
4
+
4
+
4
=
28(瓶)
乘法算式:
4
×7
=
28
(瓶)
7
×4
=
28
(瓶)
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图片)
学生观察,汇报。
能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同伴交流、最后代表汇报。
可能:
①
第一张桌上有几块积木?
②
第二张桌上有几块积木?
③
第三张桌上有几块积木?
④
3
张桌子一共有几条腿?
⑤
3
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独立写出两个,并解答。
5、在教室中找一找,提出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五、课堂总结
1、一副点子图,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看,都能写出两道相同的乘法算式。
2、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3、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4、一个乘法算式有两种表示方法。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9
页
板书设计:
有多少点子
横着看:
都能列出两道相同的乘法算式
竖着看:
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4个7相加
4×7表示
教学反思: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应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游戏,一起探索,共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看法,创造良好的师生合作、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第四课时
动物聚会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能够说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说出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体会到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难点: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老师点名学生回答。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二、自主探究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插图
1.想一想,连一连。
师:你能看懂图意吗?该怎么做呢?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组织汇报。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3.想一想,3×6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1.理解乘法,会运用乘法算式来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
2.知道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列两个不同的乘法算式。
3.会用加法来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
练习设计:
教材第23页。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1)一共有几只小鸟?3+3+3=9(只)
(2)一共有多少个松果?3+3+3+3+3+3=18(个)
(3)一共有多少个桃子?6+6+6=18(个)
(4)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4+4+4=12(根)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组织学生看图提问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调动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第二课时
儿童乐园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
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见了些什么?
1、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
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相关的乘法知识。
1、针对2+2+2+2=8(人)进行教学。
师: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2,有4个这样的加数。
师: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
2×4=8
或
4×2=8
,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读法。
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9
页
板书设计:
儿
童
乐
园
2+2+2+2=8(人)
2×4=8(人)或4×2=8(人)
2×4
=
8
读作:2乘4等于8
4+4+4+4+4+4=24(人)
6×4=24(人)或4×6=24(人)
3+3+3=9(人)
3×3=9(人
教学反思:
创设问题情境,把乘法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结合。教师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题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相同加数求和的数学问题,从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的联系。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
第一课时
有多少块糖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
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
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
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1、2、3、
两块两块地数:2、4、6、8
五块五块地数:5、10
、15
、20
、
??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课件出示:教材第
16
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
7
+
7
=
14
(块)
;
第二幅图应该是
4
+
4
+
4
=
12
(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
1: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
2
块,有
7
列,一共有
14
块。
生
2: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
3
块,有
4
行,一共有
12
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学生回答。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7
页
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
教学反思:
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