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面的旋转》
教学目标:
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圆柱和圆锥直观图的认知过程,感受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的方法,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抽象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
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难点:
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
教法:结合实物,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比较,自主探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柱形和圆锥形的物体、直尺。
谈话引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的旋转的部分知识,了解到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接着来研究圆柱和圆锥。
探究新知:
(1)、认识圆柱
教师出示圆柱图形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想认识有关圆柱的哪些知识?(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对照生活中的圆柱及模型认真观察,并适时讲解: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教师用课件出示圆柱的直观图:
教师对照图示引导学生再次认知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再看看圆柱图形,它的高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教师: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圆柱有无数条高。
(2)认识圆锥。
教师出示圆锥图形。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圆柱,同学们能自主探究出圆锥有哪些特点,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组织学生观察圆锥图形,并用手摸一摸圆锥模型。
教师指明学生反馈: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教师用课件出示圆锥的直观图:
(3)感受活动,巩固知识。
a、教师出示活动要求。
在每一小组内,利用圆柱、圆锥的实物及纸卡等动手实践、探索,学生通过看、滚、剪、切、摸、量等方法,感知圆柱、圆锥的特点。
b、教师总结收获。
2、圆柱和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1)、测量圆柱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连接圆柱两个底面圆心的线段是圆柱的高。如图所示,线段oo’就是圆柱的高。(课件再次出示圆柱的直观图)
教师:圆柱的高同学们都认识了,那么怎么来测量圆柱的高呢?
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圆柱的高。
教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圆柱的高的?
小组派代表反馈:把圆柱放在一块平板上,使直尺的零刻线与圆柱的下底面齐平,直尺笔直的贴在圆柱上,看直尺的另一端,圆柱的上底面指向直尺上的哪个数字,圆柱的高就是多少。并且无论直尺放在靠近圆柱的哪个位置,测量的高都相等,这说明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圆柱的高的测量方法我们掌握了,那么,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2)、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教师: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测量圆锥的高,寻找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教师:经过讨论之后,怎样得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和圆柱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指明学生汇报,并小结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将圆锥的底面水平放置在一块平板上。
再用一块平板水平的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竖直的量出平板与底面之间的距离。
注意:圆锥的高是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这段距离无法直接测量,可用两个平板把圆锥夹在中间来测量。
巩固练习:
教材第4页练一练的第3题。
教师指明回答,点评并总结:圆柱的上下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
教材第4页练一练的第5题。
教师引导提问:怎样确定箱子内部的长、宽、高?
(以圆柱形饮料罐的高、底面直径和放入的个数来判断)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圆
柱
圆
锥
底
面
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一个圆
高
无数条
只有一条
侧
面
曲面,展高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斜着展开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