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识别角。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操作等具体的活动中,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具准备:课件、活动角、三角尺、三张正方形纸和一张长方形纸、角模型等。
【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介绍家乡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校来了许多的客人老师,你能当一名小导游向他们介绍介绍我们美丽的大丰吗?
生:………
(配乐展示各个景点的照片)
师:小朋友们介绍得太棒了,估计许多客人老师活动结束后都想到这些漂亮的景点去走一走、逛一逛呢。
(师生问好)
导入新课——引入角
师:老师从你们刚才介绍的图片中请出了一些图形,瞧:
(课件出示)
②
③
④
⑤
师: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
生1:①号图形是长方形。
生2:②号图形是三角形。
生3:③号图形是正方形。
生4:④号图形是圆。
师:
⑤号图形呢?
生:角
师:对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探索有关角的秘密。
(师板书课题)
三、观察感知——认识角
1.例题图中抽象出角。
师:其实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上都有角,看
(课件出示三角尺、剪刀、纸工袋、闹钟并从每幅图中抽象出一个角)
师:(指着四幅图)这四个图形都是………
生:角。
师:仔细观察这4个角,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1: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
生2:都有两条线。
(预设一:如果学生说出“直直的”这个词,要对学生加以表扬)
(预设二:如果学生没说出“直直的”,师就加以引导启发学生说出这个词)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师:刚才我们找的这个尖尖的地方和这两条直直的线,在角中它们还有特定的名称呢,
请小朋友到数学书的84页找找答案吧。
(生打开书本自学)(师在学生自学的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
师:找到答案的小朋友就合起书用你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老师相机表扬表现好的小朋友)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指着黑板上的角介绍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生: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是角的“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呢?
(师板书小结语——“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我们还可以在角的图形里画上这样的小“弧线”表示出角。
(在板书的角的图形里用红色的粉笔画出弧线)
3.认角练习。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那下面这些图形是角吗?
(课件出示第一题并在每幅图的下面标上序号)
师:如果你认为它是角,我们就拍拍手欢迎它,如果它不是角,我们说朝它摇摇头,听明白了吗?
(学生判断,是角的指名指出顶点和边,不是角的指名说说原因)
师:你们真厉害,能又快又准确地辩认出角来。这时候调皮的角一下子钻进了下面几个图形里面去了,你们有信心把他们都找出来吗?(课件出示第二题)
(逐图完成说明理由并及时纠错)
4.找生活中的角。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能在我们教室的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
四、操作探索——比较角
拼活动角
师:你能用这样的两根小棒拼出一个角吗?请小朋友们试一试。
(学生动手拼角)
师:拼好的小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我们发现这个角的两条边是可以活动的,所以我们又把这样的角称作“活动角”
师:下面我们就来玩一玩活动角,想一想怎样使角变得更大一些、变得更小一些呢?
(指名学生汇报)
生:……………
师:(教师拿活动角演示并小结: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直观比较
师:既然角有大小,那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呢?
(老师出示一个角与小朋友的活动角比较)
生:蓝角大。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蓝角的两条边张开开得大,所以这个角就大。
师:刚才小朋友们比较了两个角,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三个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生:第三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第三个角的两条边张开得最大,所以这个角就最大;第二个角的两条边张开得最小,所以这个角最小。
3.重合比较
师:老师这还有两个角,你认为哪个大哪个小呢?(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
生1:红角大。
生2:蓝角大。
生3:两个角一样大。
师:看来大家有不同的意见,请小组长取出这两个角,试一试像这样的两个角,我们可以怎样比呢?
(生活动后指名学生到实物投影上演示比较的方法)
师:像这样把两个角的顶点和其中的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张开大小的方法,也是比较角的大小的一种好方法。
4.体验角的大小与边和长短无关。
师:老师这还有两个角,(把两个角重合在一起)大家一齐说说这两个角的大小怎样?
生:一样大。
师:下面仔细看老师的动作哟(用剪刀剪去其中一个角的两边)现在你觉得这个角的大小发生变化了吗?
生1:没有变;
生2:变小了。
师:到底有没有变呢,口说无凭,我们来验证一下。
(老师直接重合起来比较)
师:角的大小变了吗?
生:没变。
师:老师再剪一次(把刚才剪的角的两条边再剪短)这次角的大小变了吗?
生:没变。
师:看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生:没有。
5.练习
师:听说我们学会了比较角的大小,这三个角也来凑热闹了,它们想让小朋友找一找,它们与我们三角尺上的哪个角一样大?
(课件出示第4题并在下面配上两把不同形状的三角尺同时在每个角上标上数字,便于学生回答)
师:我们先来估一估第一个角,它和哪个角一样大?(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
………
师:小朋友们估得对不对呢,自己想办法验证验证?
(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学生演示验证的方法)
师:第二个第三个分别和尺中的哪个角一样大呢?
生:………
五、提高拓展——折剪角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做了活动角,我们还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角呢,相信吗?
(教师演示用长方形纸折角的过程,然后让学生也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角。)
师:如果顶点不变,你能折出一个比刚才这个角大一点的角吗?
(学生折好后指名在老师的长方形纸上折一折)
师:折一个更小的角呢?
(指名学生演示)
师:接下来老师想让小朋友来做一个剪角的游戏,这儿有一个正方形纸,如果沿着一条直直的线剪去一个角,剩下的纸上还有几个角?谁来猜一猜?
生1:还有三个角。
生2:还有四个角。
…………
师:到底多少个呢?请小朋友们动手剪一剪吧。
(生剪好后在黑板上展示不同的情况)
六、小结延伸——介绍角。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的时间都要到了。孩子们,课前我们介绍了我们美丽的家乡,现在你能把自己当作一个角,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
我是一个小小角
………………
师:小朋友介绍得真棒,回家后,把今天认识的角介绍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同时在自己家里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上也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