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舞龙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设问、影视和图片欣赏、小组讨论、教师示范、学生实践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舞龙、舞龙的寓意和舞龙的种类。
2、能力目标:运用绘画和剪折的技能制作一条彩龙。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了解传统民俗活动舞龙。
三、教学难点:运用绘画、剪折的技能制作一条彩龙。
四、教具准备:(教师)课件、范例作品、剪刀、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想不想来看一看?(请学生上来拿出范例龙展示)大家来看一看,这是什么?生:龙!没错,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舞龙》,请大家打开课本42页。
板书课题:舞龙
(2)师:有同学知道我们广西宾阳县的什么节日是最出名最热闹的吗?(不知道也没关系,现在我们马上就去现场感受一下这个热闹非凡的节日)
(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了解宾阳的炮龙节)
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还要寻找一个秘密的答案,那就是为什么要舞龙?
讨论:为什么只是舞龙舞狮而不是舞鸡、狗这些其它的动物呢?
(3)二、新知授予
(1)龙的寓意:“龙”是中国的吉祥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把自己称作是“龙的传人”。所以在节庆和庙会期间,会有舞“龙”的习俗。人们舞龙也与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知识有关。他们幻想龙是管雨的,想以舞龙来祈求神龙降雨、五谷丰收。
(2)舞龙的定义:(最早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并伴随鼓乐,来作出龙各种动作形态变化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4)龙的种类:
高跷龙
是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表演,艺人把踩高跷和舞龙结合在一起表演,风格独特,而且技艺高超,为人们所惊叹。
草龙
舞草龙是他佬族游艺习俗。草龙用禾秆草编成,会从村头村尾舞起来。
过春节时,人们将草龙拿到河边烧掉,送龙回龙宫;平时如果村里遇到灾害,或者久旱不雨,也扎草龙去河边焚烧,祈求“龙王”消灾、降福降雨
板凳龙
板凳龙又称梅竹灯, 起源于江浙地区。
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把它连接起来,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
六、教师示范
看完了这么多不同种类的龙,现在我们也来制作一条自己的彩龙。
先来看看龙一共分几个部分?(一边指范作一边讲解:角、头、身、尾)注意,每个部分的第一步都是把纸对折,除了龙身是横折,其它部分都是竖折。
第一个是龙角,把纸竖着对折,然后用铅笔画出龙角的形状。
第二个是龙头,先画出龙的牙齿,从底部的中间开始画,像楼梯一样的画法然后画上眼睛和鼻子的位置。
第三个是龙身,横着对折,然后一上一下地画竖线,每根线都只画到纸的一半。
最后是龙尾,一样是竖折然后画出尾巴的形状。
都画好之后我们就可以按照刚刚画线的地方用剪刀把它给剪出来,并在背面贴上透明胶,把每个部分都粘贴连接起来,最后剪一些小图案作装饰,一条有趣的彩龙就完成了!
作业要求:
每组前4桌为一个小组,剩下的后几桌为一个组,来分工制作一条彩龙;
1个人做龙角,1个人做龙头,1个人做龙尾,其他组员用彩色纸制作龙身并作装饰,最后把龙角、龙头、龙身、龙尾连接起来。
七、课堂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八、学生作品展示
让学生拿作品在教室里走一圈,体验舞龙的乐趣
九、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民间的传统艺术舞龙了解了不少,现在新年准备来临,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制作的舞龙挂在教室,让我们的教室变得更加美丽,充满节日气氛。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