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想别人没想到的 4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想别人没想到的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05 14:0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故事激趣。
教师讲故事: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都不满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1)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2.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②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③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④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二、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
召(zhào)集 骆(luò) 驼(tuo) 连绵(mián)起伏(fú)
若(ruò)隐若现 恰(qià)好
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体验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出示句子: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3.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4.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解决第一个问题,指名汇报,相机朗读。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 (板书;很多小骆驼)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
(3)三徒弟画了什么 读一读画的内容。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5.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教师或画简笔画表达)
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
6.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7.请你们当小画师,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
8.画师是怎么评价的?(出示画师的话)
  (1)读一读画师的话。
(2)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 要是;② 你;③ 好像。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9.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 ”他们“悟”到了什么?
10.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1.再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12.你还有其他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巩固延伸
1.过渡: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读一篇。教师读故事《踏花归来马蹄香》
2.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3.说说你收集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不满意)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师  (不满意)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称 赞)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妙在创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