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1968年达成,1970年生效。我国拥有核武器是在(
)
A.1964年
B.1966年
C.1967年
D.1970年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邓稼先从事一项严格保密的工作。当妻子问及工作性质时,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奉献了一生,实现了(
)
3.“点火!”随着指挥员命令的下达,操作手迅速准确地按下了发射电钮。导弹载着核弹头,向预定目标飞去。我国第一枚核弹精确命中目标,成功实现核爆炸。这一事件发生在(
)
A.1964年10月
B.1966年10月
C.1967年6月
D.1976年10月
4.2016年11月16日,第三届“两弹一星”国防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使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5.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1月发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通运行金银纪念币。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
)
A.1970年
B.1999年
C.1976年
D.2003年
6.下列关于我国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1970年被送人太空
C.用长征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D.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造地球卫星
7.下图是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漫步的情景。航天员乘坐的这艘飞船是(
)
A.神舟一号
B.神舟十一号
C.神舟七号
D.东方红一号
8.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②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9.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这里的“好政策”和“好种子”分别是指(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籼型杂交水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太空水稻育种
C.人民公社化
籼型杂交水稻
D.扩大企业自主权
籼型杂交水稻
10.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杨利伟
D.翟志刚
11.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可以体现一个时代的风貌,比如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很流行“喇叭裤”。请你观察下列一组图片,看看哪个是在改革开放前流行的(
)
12.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入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努力生活得更好
D.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13.“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统计能够说明(
)
时期
所送的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VCD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
②西式婚礼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③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④新时期工业化进程加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工信部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通信行业的运营数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经突破11亿。这说明(
)
①移动电话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②中国电信事业快速发展
③国家对电信事业的投资越来越大
④互联网发展迅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2017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7亿人次,是名副其实的全国人口大迁徙。下列对我国交通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出行大多选择民航
B.我国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C.中国交通建设一直领先世界
D.城市交通非常落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18分,第17小题26分,第18小题11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1958年,毛泽东正式表态:“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走上研制核武器道路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毛泽东所预言的“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是否实现了?用所学知识论证。(6分)
材料二
物理学家赵忠尧,用在国外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购买了一批科研器材,为中国原子能研究组装了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决定以探亲的名义回国,却被无理拘禁,失去人身自由长达5年之久……
“第一个在英国剑桥获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物理学家彭恒武,被问到为什么要回来时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
(3)从材料中可以感受到赵忠尧、钱学森等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4分)
(4)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一下“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材料二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于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荣誉多了,责任更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李克强总理致信屠呦呦祝贺其获奖。
材料三
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研制青蒿素的过程中,我国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给了她灵感。她和她的科研团队结合西医的药物提取方法,曾用水缸作为提取容器。为了尽快上临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她和科研团队成员自身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病人的安全。在失败190次之后,成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请回答:
(1)材料一在阐述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是哪一方面?结合当时的中外历史背景分析,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8分)
(2)屠呦呦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6分)
(3)李克强总理致信屠呦呦祝贺其获奖说明了什么?
(6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有何启示。(6分)
18.某校八年级(2)班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大变迁”为主题创办了以下几个栏目,展示辉煌而伟大的新中国。其中有一些探究性的问题需要你帮助完成。
【交通电信看数据】
截至2016年底,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分别达到2.2万千米、13万千米和3
800千米,铁路、民航客运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铁路客运动车组运量比重达到46%。
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6年7月末,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04亿户,其中4G用户总数达到6.46亿户。
【今天生活大展示】
(1)【交通电信看数据】中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具有怎样的意义?
(4分)
(2)【今天生活大展示】反映出我国哪些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认为发生这些巨变主要得益于党的哪项基本国策?
(4分)
(3)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有什么感悟?
(3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是1964年10月,故答案是A项。
注意:中国研制核武器是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维护世界和平。
2.C
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邓稼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原子弹的主要科学家之一,故选C项。
3.B
解析
注意题于中“导弹载着核弹头,向预定目标飞去”这一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故答案是B项。
4.B
解析
“两弹一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正确。
5.A
解析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是在1970年4月发射成功的,故选A项。
6.D
解析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但不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造地球卫星,故答案是D项。
注意: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7.C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太空漫步”分析,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C项正确。
8.C
解析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升空是在2003年,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是在1999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答案是C项。
9.A
解析
注意题干中“农民吃饭”这一关键信息可知,政策应与农村改革有关;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是籼型杂交水稻,故答案是A项。
10.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1.C
解析
注意题干中“改革开放前”这一限制条件可知,解放服是改革开放以前流行的服装,故C项符合题意。
12.B
解析
A项说法错误,排除;C、D两项是对题干的概括。不是原因,排除;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故选B项。
13.C
解析
对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嫁妆可以看出,被褥和“红包袱”没有改变,保留了传统特色,但家具和电器等更加高档,说明人们的经济收入增加,以家用电器和摩托车为代表的工业发展迅速。材料中没有体现西式婚礼的内容,故排除带②的选项,答案选C项。
14.D
解析
“手机上网用户数已经突破11亿”表明,手机用户多,上网人数多,互联网发展迅速,电信业发展快速。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对电信的投资,故排除带③的选项。D项正确。
15.B
解析
人们出行大多选择铁路和公路,A项排除;C、D两项与事实不符,排除;目前,我国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B项正确。
16.(1)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安全。(4分)
(2)实现了。(2分)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4分)
(3)心系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4分)
(4)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作、勇于攀登的精神。(4分)
17.(1)粉碎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2分)中苏关系恶化,美苏垄断空间技术,新中国在空间技术上落后,备受歧视。(6分)
(2)自强不息,爱岗敬业,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开拓创新,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6分)
(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创新。党和国家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6分)
(4)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6分)
解析
(1)问根据材料“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可知,材料一在阐述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是粉碎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发展空间技术的原因可从中苏关系、中美关系和我国空间技术的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2)问主要根据材料概括屠呦呦高尚的精神品质。(3)问主要从党和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重视方面进行回答。
(4)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8.(1)反映我国交通电信事业发展迅速。(2分)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2分)
(2)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变化。(2分)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2分)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注重民生。(3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分析数据可以看出交通和电信得到快速发展;第二小问可结合亲身经历谈谈体会,言之有理即可。(2)问的第一小问由展示的图片不难归纳出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第二小问考查导致衣、食、住、行发生变化的原因,答案显然是改革开放政策。(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答案中包含肯定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内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