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说课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生活
虚像
凸透镜成像
学情分析
1、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接触多,对实验探究有良好的基础。
2、受主观影响有错误的认知。
3、学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强
4、农村学生的限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时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探究
难点:虚像的概念
1
引导发现法
2
实验探究法
3
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法和学法分析
1
实验探究法。
2
讨论归纳法。
情境导入
新课学习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步
情境导入
镜中人
第二步
新课学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并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探
究
过
程
丽江玉湖
物
像
镜中的猫
物
像
第二步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并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探
究
过
程
猜想与假设
(1)平面镜成像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2)像与物大小是否相等?
(3)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第二步新课学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并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探
究
过
程
设计实验
3实验器材:
平板玻璃、刻度尺、2支等长蜡烛、火柴
4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1.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3.如何确定成的是虚像?
实验表格
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或缩小)
1
2
第二步新课学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并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探
究
过
程
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交流合作、总结规律
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第二步新课学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并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探
究
过
程
第三步课堂小结
探究程序
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
等效替代法
平面镜成像特点
1
像和物等大
2
像和物到平面镜
的距离相等
3
像和物的连线与
镜面垂直
4
平面镜成虚像
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收获:
1.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积极性较高;
2.思路逻辑较明确;
3.整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不足:
让学生分享实验结论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朝李世民
愿同学们利用好生活中的各种镜子,每天都有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