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单选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据《欧洲五百年史》记载:在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迅速增长起来的工业产品,约有4/5被国内市场吸收……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40年代,棉纺织品的产量增长了75倍,但是它的出口量从未超过1/2。材料表明,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是( )
A.国际市场的需求
B.圈地运动
C.国内市场的发展
D.技术积累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动力方面影响深远的成就是( )
A.珍妮纺纱机
B.水力织布机
C.改良蒸汽机
D.发电机
3.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
A.圈地运动的进行
B.石油工业
发达
C.蒸汽动力的应用
D.电器的广泛使用
4.近代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历了由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到大企业的演变。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
C.世界市场扩大
D.殖民扩张
5.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三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
C.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
D.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6.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机械化的时间是( )
A.18世纪末
B.19世纪初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后期
7.下列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成果的是( )
A.汽船
B.汽车
C.飞机
D.电车
8.据统计,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1
800万,其中农村人口占48%,而城市人口占52%。同一时期,法国、美国等仍然是农村人口占较大优势,而德意志、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的城市化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些“巨大的村庄”。材料说明( )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进程
B.英国城市化居于领先地位
C.法美产业结构优于德俄意
D.德俄意尚未开始工业革命
9.1860年,英法两国签订《英法条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把对白兰地、葡酒征收的关税降低到殖民地产品的水平:法国降低英国煤炭及亚麻品的关税,在1864年达到商品价值的30%,以后不超过25%,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折射出( )
A.重商主义思想导致贸易政策调整
B.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条约的保护
C.工业化与对外贸易关系相互促进
D.工业革命发展推动贸易自由化
10.在“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后,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钢铁价格的变化说明( )
A.社会化生产阻碍了发展
B.各地交通日益便捷
C.垄断组织提高了生产力
D.人类进入钢铁时代
11.下表是1820年至1880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
棉布(100万码)
1820年
1840年
1860年
1880年
欧洲(除土耳其)
127.7
200.4
200.5
365.1
土耳其
9.5
74.6
357.8
588.6
美洲(除美国)
56.0
278.6
527.1
651.6
美国
23.8
32.1
226.8
77.9
英属印度
-
11
825.1
1
813.4
其他各国
33.9
59.8
538.9
999.7
A.棉纺织品主导英国出口贸易
B.世界各地区间贸易的增长
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
D.英国在欧美影响力的下降
12.18世纪英国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
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B.城市环境恶化
C.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D.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13.据统计,美国钢铁工业在1870~1905年间产量增加了9倍,企业数却减少了2/3;在1880~1905年间造船吨位增加了1倍,而造船厂减少了1/2;农机制造业在1860~1905年产值增加5倍之多,工厂数减少了1
500多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改进蒸汽机的开始推广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破坏
C.国家干预以防止生产过剩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14.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B.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
C.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D.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15.门德尔逊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叙述1825年的英国:“工业空前萧条,工业区的许多工人无工可做,忍饥挨饿的工人发生了公开的暴动。工人们数千人聚在一起,前往西克斯公司的一家工厂,彻底破坏了全部自动织机。其它各地也发生了这种破坏织机的骚动。”材料表明( )
A.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
B.工人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D.工人斗争还处于自发阶段
16.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其最新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实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对未来社会具有预见性
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
C.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17.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一举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位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说明巴黎公社政权( )
A.具有无产阶级专政色彩
B.旨在建立工农联合政府
C.解决了人类不平等问题
D.受到了马克思直接指导
18.列宁批评公社“在中途停了下来……一味幻想在国内树立一种最高的公理……没有夺取像银行这样的机构”。他们“过于宽大”,没有及时去消灭阶级敌人。列宁批判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因为( )
A.缺乏经济基础
B.革命策略有问题
C.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
D.没有经验可借鉴
19.巴黎公社在一份公告中写道:公社的“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检查、督促和批评,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并且是随时可以撤换的”。巴黎公社的上述做法
( )
A.缓和了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
B.赢得了各阶层的广泛支持
C.有利于维护无产阶级专政
D.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20.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工人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B.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C.公社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
D.以国民自卫军取代资产阶级旧军队
二、材料题(共50分)
2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1年4月间,马克思就开始写作全面论述巴黎公社的光辉著作《法兰西内战》,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总结。马克思指出:“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材料提供了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的相关论述,蕴含了国家政权建设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4分)
22.(18分)18世纪之后,利物浦在英国众多的港口城市中脱颖而出,并对英国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5年,扼守北大西洋入海口的大英帝国,为满足自身对奴隶贸易和工业品贸易的巨大需求,在利物浦建成英国第一个船坞。紧要的地理位置让利物浦从一个500人的小镇快速成长为当时英伦全岛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都市。18—19世纪,利物浦海外贸易从短途的爱尔兰贸易,欧陆贸易,逐渐扩张到大西洋英美贸易圈。利物浦通过海上航线将西印度群岛和美洲的烟草、蔗糖、棉花运往利物浦港口,然后通过运河或是铁路将物资运往英国内地,同时将经济腹地的纺织品、煤炭通过运河和铁路经利物浦港口远销欧洲和大西洋各地。
——摘编自崔晓火《利物浦:衰败母港的重生》
材料二
1816年竣工的利兹一利物浦运河,连接了英国东西两大港口城市。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建成通车,此后英国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一万五千多公里的铁路运输网,远超欧洲和美洲其他国家,英国的交通运输优势得以全面建立起来。利物浦的立体式交通变革,不仅造就了利物浦的港口城市地位,还充当了兰开郡和曼彻斯特工业腹地的进出口门户,推动了腹地经济的繁荣,而以利物浦和兰开郡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使英国的工业重心逐渐从东南倾向西北,逐渐减弱伦敦对地方郡市的凝聚力。
——摘编自袁广雪《18—19世纪利物浦的交通变革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的利物浦“快速成长”的表现并归纳其原因。(6分)
(2)据上述材料,指出18—19世纪利物浦交通变革的表现,并概括其特点。(6分)
(3)据上述材料,简析18—19世纪利物浦的交通变革对英国经济的影响。(6分)
23.(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大批失业和挨饿的工人陷入绝望的地步,以致发生公开的暴动……数以千计的人群涌到赛克斯公司的工厂,冲进室内,捣毁了所有的织布机……同样在普雷斯敦、罗契台尔也发生了类似的捣毁织布机的风潮。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恩格斯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的无产阶级是能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他们除了社会主义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了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就是恩格斯的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一书的基本思想。
——列宁《弗里德里斯·恩格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圣西门等人与恩格斯思想的异同。(4分)
(2)材料三谈到的工人运动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工人运动有何区别?(6分)
(3)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的内在联系是什么?(8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50分)
1——20:CCCAD
CABDC
CBDDB
CABCA
二、材料题(50分)
21.示例: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说明:通过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巴黎公社的基本经验。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曾提出工人阶级要夺取政权,建立起自己的统治。但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后建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形式是什么,因为没有经过实践,没有取得经验。巴黎公社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政权学说。(14分)
22.(1)表现:成为英国第二大城市;海外贸易和内陆贸易发展。(2分)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海外扩张与贸易;工业革命的推动;有利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任答4点,4分)
(2)表现:海上航线的拓展;运河的开通;铁路的建成。(4分)
特点:立体式发展。(2分)
(3)影响:推动了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英国内地经济的繁荣;推动了英国工业重心的转移;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6分)
23.(1)同:都看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异:恩格斯看到了圣西门等没有认识到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无产阶级斗争还处在自发阶段,斗争手段是捣毁机器;材料三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已进入自觉阶段,工人运动开始和社会主义相结合。(6分)
(3)空想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