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及应用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及应用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4-05 17:16:27

文档简介

七年级数学 3.3去括号(二) 2011.10.25(星期二)
设计者:张骥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巩固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学习过程:
忆旧(知识回顾)
解带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方程:
(1)3(x+1)-(5+x)=18-2(x-1) (2)[ ( -1)-1]-x=2
解: 解:
创设情景(导入问题)
课本97页“例2”,“例3”
例1.(课本例2)
分析:顺水速度 = 静水速度_____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 = 静水速度_____水流速度
相等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顺流速度___顺流时间_____逆流速度____逆流时间
刚开始学习方程,一般问题中求什么就可以设什么未知数,即直接设未知数。例如本题就可以“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先把未知数设出来有利于分析解决问题.
解: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根据题意得
2(x + 3)= 2.5( x-3)
解得 x = 27
答: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27千米/时.
习题
巩固训练
1.已知甲乙两数和的等于15,又知甲数比乙数多4,设甲数为x,依题意列方程为( ).
A.[ x +( x+4)]=15 B.4[ x +( x-4)]=15
C.x + ( x-4)=60 D.4[ x +( x + 4 )=15
2.要加工200个零件,甲先单独加工了5小时,然后又与乙一起加工了4小时,完成了任务,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加工2个零件,求甲、乙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二)综合运用
课本102页6、7题
6 解:
7. 解:
(三)能力提升
某文艺团体为“希望工程”募捐,组织一场义演,若售出的票为1000张,其中成人票每张8元,学生票每张5元,能否恰好筹得票款6930元 为什么 七年级数学 3.3 去分母(2 ) 2011.10.27(星期四)
设计者:张骥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解方程:
(1)-=1- (2) -2x=
创设情境、导入问题
例1:(课本101页例5)
分析:工程问题中,通常把全部工作量简单的表示为1。请同学们填一填人均效率(一个人做一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_________
x个人做一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_________,x个人做4小时的工作量为___________.
增加两人后共_________人,这些人一起做8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_________________.
这项工作分两段完成,两段完成的工作量之和为_______________.
习题频道
基础训练★
1.有一批零件加工任务,甲单独做4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30小时完成,今甲做几小时后,其余任务由乙完成,乙比甲多做两小时,则甲做了几小时?若设甲做了x小时,则所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
2.某项工程,甲单独做需4小时,乙单独做需6小时,甲先做30分钟,然后甲、乙合作,则甲、乙合作还需多少小时才能完成工作?
(二)能力提升
3.某学生乘船由甲地顺流而下到乙地,然后又逆流而上到丙地,共用3小时,若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千米/时,已知甲、丙两地间的距离为2千米,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提示:分两种情况)
(三)延伸拓展
4.小杰到食堂买饭,看到A、B两窗口前面排队的人一样多,就站在A窗口队伍的里面,过了2min,他发现A窗口每分钟有4人买了饭离开队伍,小李迅速从A窗口队伍转移到B窗口后面重新排队,将比继续在A窗口排队提前30s买到饭,求开始时,有多少人排队。七年级数学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2011.10.28(星期五)
设计者:张骥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销售问题;进一步熟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学习重点:列方程解决销售问题。
难点:分析问题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知识导入
想一想: 商品利润率=×100%
即 商品利润=商品价格×( )
做一做:
1.某商店进了一批商品,每件商品进价为a 元,若要获利20%,则每件商品的零售价应定为 ( )
A. 20%a元 B. (1-20%)a元
C. (1+20%)a元 D. a÷(1+20%)元
2某商品的进价是2000元,标价3000元.
①此时的利润是________元,利润率是_________.
②若商店要求以利润不低于5%的售价打折出售,则售货员最低可以打_____折出售。(提示:实际售价=标价×打折率,例如,标价3000元的商品打八折,实际售价=3000× =2400(元) )。
二、方法探究 预习课本104页“探究1”
分析:卖两件衣服共卖了120(=60×2)元,是盈是亏要看这家商店买进这两件衣服共花了多少钱。如果进价大于售价就亏损,反之就盈利.
由以上分析我们需求出两件衣服的进价,若设盈利25%的衣服的进价为x元,则可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求得: x=______
类似地,设亏损25%的衣服的进价为y元,则可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求得: y=_______
由上可得两件衣服的进价是x+y=_____元,而两件衣服的售价是120元,
由此可得结论.请同学们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小结: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①审清题目中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
②用未知数表示题目中的一个量,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求未知数,检验后写答案.
④简单地说为:审. 设. 列. 解. 验. 答.
三、课堂作业
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进价提高50%作为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可获利30元,这种服装每件的进价应为多少元?
2.某商店一天内销售两种书,甲种书共卖了1560元,为了照顾贫困山区学生,乙种书共卖了1350元,已知甲种书盈利25%,乙种书亏损了10%,则该书店是盈还是亏?亏或盈多少?七年级数学 3.3 去分母(1) 2011.10.26(星期三)
设计者:张骥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并能解此类方程。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学习重点: 通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探究通过“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过程:
预习探究
预习课本99页问题:
问题:1. 3,2,7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2.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将方程两边同乘以最小公倍数____,这样将方程
x+x+x+x=33
化为
将分母系数化为整数后,下面的解法与前面的就一样了。
你能正确解此方程吗?(写出解方程的过程)
课本99-100页方程 -2 = -的解法过程
提示问题:1. 2,10,5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
方程两边同乘以最小公倍数后可化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分数线有括号的作用,方程两边同乘以最小公倍数后,不要忘记括号)
你会解此方程了吗?(写出解方程的过程)
总一总:解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精讲
例1.解方程(课本100页例4)
3x+=3-
分析:本方程含有分母,由上面的学习可知应先确定各分母的最小 公倍数,后在方程两边同乘以最小公倍数,以达到去分母的目的。注意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以最小公倍数,尤其是不含分母的项。
习题频道
巩固训练★
1.(1)解方程 -=1
小华解方程的过程如下:
解:去分母,得 2(x+3)-3(x+1)=1
去括号,得 2x+6-3x-3=1
移项, 得 2x-3x=1-6+3
合并同类项,得 -x=-2
系数化为1,得 x=2
小华的解法有错误吗?若有错在哪里?并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2. 解方程:(1)= (2)=
(3)=- (4)-1=-
课堂提升: 已知A=x-5,B=-4,若A-B=2,求x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