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曹文轩认为,孤独是人生厄运的一种,而孤独又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孤独,人生就失去了深度和质量。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独的生活。
16 孤独之旅
必备知识
02
必记字词
03
精读课文
05
课堂小结
06
学习目标
01
CONTENTS 教学目录
初读课文
04
积累拓展
07
1.理清故事情节,理解小说主题,感悟“成长”的含义。
2.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细腻的景物描写对烘托气氛、体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学习目标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主要作品有《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等。
2016年,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成为获得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作家。
走近作者
必备知识
本文主人公杜小康是油麻地小学的学生,原本家境富裕。他的父亲杜雍和一心想发大财,用家里全部的积蓄和从别人那里借来的钱,买了一艘大船跑货、卖货。然而,一次意外的撞船事故令全家陷入困境,家道中落,父亲病倒,杜小康被迫辍学。父亲病愈后,筹钱买下五百只鸭苗,决心凭借自己年轻时的放鸭经验东山再起。杜小康就此跟随父亲乘着小船,进入芦苇荡,开始了放鸭生活。
创作背景
必备知识
眺望 ( ) 觅食( ) 嬉闹( )
撩逗 ( ) 狗吠( ) 胆怯( )
旧茬儿( ) 戳破( ) 空旷( )
tiào
mì
xī
liáo
fèi
qiè
chá
chuō
kuànɡ
字音字形
必记字词
( )撩逗
( )撩些水
撩
liáo
liāo
旷(kuàng)空旷
犷(guǎng)粗犷
厚实:丰富;富裕。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词义理解
必记字词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撩逗:挑逗;招惹。
天昏地暗:形容乌云密布或刮大风时飞沙漫天的景象。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相关笔记。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思考这篇文章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1.划分文章层次。
2.总结父子俩遇到的困难。
3.找出能够体现主人公精神面貌的句子。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2-27)
交代故事背景——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被迫辍学随父亲放鸭。
第一部分(1)
杜小康随父亲踏上放鸭之路,开始孤独之旅。
第三部分(28-49)
写杜小康父子俩在芦荡中放鸭、找鸭的经过。
第四部分(50-52)
写杜小康战胜孤独,历经重重磨难,终于长大了。
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人物:杜小康、杜雍和
环境:远离家乡,偏僻的芦苇荡
情节: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辍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
1.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句子。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偶然行过去一只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跟杜小康从未见过的面孔了。
茫然、恐惧
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害怕、胆怯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孤独、单调
后来,父子俩都在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不再恐慌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长大、坚强
成 熟
刚刚出发时:
到达芦荡时:
杜小康心理变化过程
芦荡安顿后:
住段时间后:
雨后天晴时:
不成熟
茫然、恐惧
害怕、胆怯
孤独、单调
不再恐慌
长大、坚强
成
长
之
旅
2.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孩子。
(2)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3)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的孩子。
3.文中的自然环境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鸭群”: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4.杜小康的孤独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1)失去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脱离了熟悉的社会环境和群体,父子间缺少交流,他和父亲的对话“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这种空虚、贫乏而不正常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2)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杜小康感到“孤独”。
(3)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表明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这种内心的挣扎、心灵的成长让他“孤独”。
5.作者选用“孤独之旅”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何用意?
“孤独之旅”,是对杜小康放鸭生活的一个概括。“孤独”渗透了杜小康放鸭的全部生活空间与心灵空间。以此为题,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表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6.谈谈文章的写作特色。
(1)环境描写出色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变化。如有关鸭群、芦荡、暴风雨的描写,既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也象征性地呈现了小说的思想主题。
(2)心理刻画细腻
“孤独”是一个极为抽象的字眼,然而作者却用文字把孤独描摹得可触可感。当杜小康发现自己已经身在异乡时,孤独是一种对前途的恐惧与茫然;当他与父亲交流的语言被大量省略时,全世界似乎都充满了孤独,他已不堪孤独的重负;当他日复一日
地想家,在夜里哇哇大哭时,他已步入孤独的极限。故事情节一步一步地发展,孤独的感觉一点点地加剧,处处体现出孤独的真实感,使其久久萦绕在读者心头。
(3)语言富有诗意
本文语言看似平白、朴实,却有一种清新明丽、优美灵动之感,充满了散文化的韵味。用词方面,作者用大量动词表现杜小康和鸭子、父亲和鸭子、杜小康和父亲之间的活动,渲染了鸭子与人物情感相融的氛围;句式方面,文中单句复句、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相间使用,意味绵长,富有节奏感;修辞方面,作者多次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创设了忧郁淡然的意境,雅致自然,富有张力。
作者通过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辍学,随父亲背井离乡到偏远芦荡放鸭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住寂寞的顽强毅力。告诉我们:人需要在艰苦、孤寂的环境中磨炼自己,这样才能更加顽强、更加成熟。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孤独之旅
开端:失学去放鸭——无奈
发展
结局:鸭子下蛋——惊喜
离开油麻地——茫然、茫然
到达芦苇荡——害怕、胆怯
成长之旅
高潮
安顿之后——孤寂、想家
雨夜找鸭——长大、坚强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百年孤独》
积累拓展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
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
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人们的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为此,作者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