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07 20:5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这节内容是统编八上教材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三课。它爆发于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间,是在列强侵略、中国被迫进入近代后发生的第一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民起义。这场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这场运动历经十余年,占据清王朝半壁江山,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充分显示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但其最终失败告诉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所处时代特点,决定其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洪秀全生平和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初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从提升学生时空素养。
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历史地图和历史材料,掌握识读历史地图和认识历史问题的一般方法;用过讨论合作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口头表达的方法;通过史料研读,培养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感悟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的家国情怀;但农民阶级自身和时代的局限性,注定其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经过、治国方案、评价。
2.难点:理解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和局限性,认识农民阶级不能承担领导革命的任务
【教学方法】
教法:让学引思
学法:阅读法、讨论法、史料研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为学生学天国运动构建时代背景。
自主学习检测:批改预学案,展示优秀学案,针对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讲解。
【课前预习】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领导人:
__________
爆发标志: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即_______起义),建号__________,起义军称_________
初步建立:
永安建制:攻克_______后,洪秀全封诸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定都天京(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时间:_____年3月
地点:______(改名____)
概况:
①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②颁布______________:
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____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③军事:1853年至1856年,为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北伐和西征。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军事上进入_______时期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①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6年,______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②《资政新篇》
:提出者:_________;
内容: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结果: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③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64年,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1.任务要求:
展示内容
展示小组
点评小组
展示位置
探究一
G2
G6
黑板
研究性学习
G4
G5
黑板
课堂检测
白板
展示要求:
◆展示人员快速高效,板书工整规范。
◆非展示人员协助本组展示人员,进行补充或纠正;浏览并思考其他小组展示内容,准备质疑和补充;做好笔记.
点评要求:
◆点评者要声音响亮,面朝大家。
◆先判断展示内容是否正确,可用不同颜色笔在展示小组题目上勾画或补充。
◆未点评的同学协助点评者总结归纳,认真记录。
2.探究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二: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材料三:1843年,广东省的秀才洪秀全赴广州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偶然得到的一本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随后,他创立拜上帝会。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回答: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直接原因:
主观原因:
3.自主学习:观察书本《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写出太平天国运动的重大事件及意义。根据任务分工,请小组代表个人展示。
4.合作学习: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内容和意义的学习,完成拓展环节的表格,进一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意义与局限。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相同点
地位
性质
结果
不同点
经济主张
目的
5.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有人则认为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所致。你有何看法?
主观:
客观:
启示:
6.板书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
二、太平天国的过程
三、太平天国的评价
(三)当堂检测
1.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社会
(?
?

A.宗教迷信严重        B.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 
C.阶级矛盾尖锐        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2.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农民战争截然不同的是
(?

A.出现了战略上的失误   B.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带有宗教色彩
3.《天朝田亩制度》他《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相一致的是(  )
A.都体现了反封建的思想
B.都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C.都是先进中国人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都反映了农民的愿望
4.
《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进步性,主要是指它(

A.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
B.更加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
C.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
D.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
下列对太平天国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B.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战争
C.是一次反帝爱国农民革命战争
D.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家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1856年,太平天国士兵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天国城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土地纲领是哪一革命运动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的歌谣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请你谈谈“天国城破”的原因有哪些。
(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历时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这场运动有何伟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