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第13课五四运动
授课时数:1
节
设计要素
设
计
内
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从一战中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为背景从而引发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从爆发到口号到运动主力的转变到最后的胜利从而揭示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在意义中重点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反帝反封作为突破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知识:学生能归纳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技能:通过探究式学习,讨论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构件论据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大量的背景资料的讲解和视频资料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2.用“分组学导”的方法,使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爱国运动.
2感悟五四青年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1本课属于历史事件,而学习历史事件的方法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教法与学法早已渗透,所以基本的知识点学生完全可以准确独立的概括出,
2但对于背景的理解却需要教师作深入透彻的分析学生才能感悟到五四青年的伟大举动.这里需要借助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对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性质的理解以及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的理解学生只能浮于表而,需要教师采用新旧知识对比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教
学
分
析
教学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
教学难点
难点
对五四运动的意义的理解
解决办法
从五四运动的性质,主力,领导阶级和影响四个方面体现
2引导学生温习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史实对比学习
教学策略
教学思路:借助影响资料拓展学生的理解思维,运用旧知识与新知识对比的方法去牵引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资源
1、新课程标准。
2、2017年新版教师用书
3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网,中
板书设计
13五四爱国运动
1背景: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2过程
第一阶段
地点:北京
主力:学生
第二阶段
地点:全国
主力:工人
3
意义
彻底的反帝反封爱国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
(批注)
情境导入:
导入新课
进入新课
追溯五四-五四背景
走进五四—五四经过
解读五四-五四意义
弘扬五四-五四精神
以五四运动划时代意义作为影子导入新课。
背景介绍(国内,国际)
讲述国内政治经济思想的现状(以材料和图片)(国内背景)
以山东特权的归属作为线引出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的原因。(以大量的史料和视频)(国际背景)
从史实中引导学生分析出弱国无外交这一外交理论.
五四爱国运动具体内容学习
1.以学习历史事件的方法作基础引导学生从五四爱国运动的的背景.爆发.口号.扩大.结果.意义六个方面看书
2.引导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
带领学生借助课件梳理事件内容
背景: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爆发:时间,地点,学生示威游行
口号:引导学生理解口号中的反封反帝的性质.外争主权中哪些是体现了反帝的性质?内惩国贼体现了反封的性质?教师从二十一条的鉴定的内容和背景及签定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去理解为什么是反封的性质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从讲练结合方式去感悟理解
扩大:从地点,主力军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第二个阶段
结果:三个方面对照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来说明五四运动的结果是成功的原因.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已完成,所以是彻底的.并对照辛亥革命作比较.
意义:教师采用新旧知识相结合带领学生理解性质中五四爱国运动反帝反封的彻底性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意义.
播放五四爱国运动过程的全视频
指导学生合书叙述五四运动这一历史事件的全部内容
老师对学生的复述作适时点评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
师:在鸦片战争中的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国由一个完全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中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没有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而工人为先逢的无产阶级却登上政治的舞台也就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讲练结合]
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五四精神的解读引导学生去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
以今年新冠疫情中中国青年的突出表现去感悟新时代五四精神的体现.
学生随同老师激昂的语言感受五四
学生聆听,并请学生感悟中国作为战胜国却仍摆脱不了被侵略的原因?
学生先独立按照教师引导的六要素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交流结果
学生选出小组代表汇报自学结果
学生理解口号的性质,并同桌交流理解
学生观看视频,并验证自学结果
学生以六条线复述五四运动的全过程
学生互评
学生对照前面所学的近代化的历程和近代化的探索去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
学生结合宣传单内容去体会五四精神
用视频影视资料导入新课可以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
掌握自学方法
强化了学生对五四运动过程的理解记忆
教
学
流
程
图
媒体
媒体
互相探讨
展开思考
进入情境
中考链接
五四运动
视频导入,板书课题
情感升华
微课巩固
13课五四运动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1
探究新知2
独立完成
当堂检测
学生配合
课堂小结
教学设计评价
13.五四爱国运动
优:
1.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学
本课的教学设计始终围绕着重难点的突破方法而设计的,抓住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为辅的学习方式渗透课堂,从学习历史事件的方法入手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事件的六要素为学习引导点突破重点.
2.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注重以多媒体为教学模式
课堂中有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媒体作铺垫,又以校本课程作映设自然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
缺点:
教学设计中教学语言的精炼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