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藤野先生
鲁迅
[教学目的]
2、学习白描手法勾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学
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
3、体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
草》、《朝花夕拾》
《呐喊》、《彷徨》《华盖集》、《坟》
等。本文选自散文
集《朝花夕拾》。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
阅读课文提示及注释,了解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回
忆了1902—1906年留
学日本的片段。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
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
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
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导入课文
课文写了哪些重要事件,速读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朗读思考
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3、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4、匿名信事件
5、看电影事件
6、我与藤野先生告别
7、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在仙台
在东京
离开仙台
藤野先生
第一、二段写了清国留学生在东京哪两件事情?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情感?
赏樱花、学跳舞。
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以及对清国留
学生的厌恶之情,也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 情感。
在 东 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所 感——
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爱 国
去 仙 台
去仙台
日暮里:
水户:
触发忧国之情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爱
国
第五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面对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饱含着一个弱国国民内心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尊心。
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
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正直热忱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
耳闻亲见——
治学严谨
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藤野严九郎
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思想受到
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
到严重挫伤
——个人与
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爱
国
“我的意见”指什么?“变化了”指什么?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看了时事影片, 深感中国民众的愚昧, 要救国必须先改变国民的精神。
弃医学文
读31段回答下列问题
学医救国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正是由于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才他最终产生“弃医学文”的念头。
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美
高度评价
怀念付诸行动——
藏讲义
挂照片
写文章
怀念之情化为斗
争的勇气和力量
爱
国
学会整理
藤野先生
(一)见藤野之前(1—3)(在东京)
(二)
相识、相处、离别
(在仙台)
(4—35)
(三)对藤野的怀念
(36—38)
(1)往仙台、初到仙台
(4—5)
(2)
相识(6—10)
相处(11—23)
(3)离别(24—35)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
惜 别
明线:
与先生
的交往
暗线:
作者爱
国情感
形散而神不散
拓展迁移
副词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
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
“只不过”的意思
语言训练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
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
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
似有此事,
但不完全肯定
——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国民的辛酸。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读诗谈感想!
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