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地球的自转
教学 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 重点 ①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②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 难点 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教学 准备
教学器材:地球仪、教学课件
[准备引入]:回忆小时候的一个游戏:原地转圈——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在围绕着你转,自己成了周围世界的中心。提问:你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在绕着你转,那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当人自身处在旋转中的时候,很容易就会产生以自我为中心,以为周围的一切都在绕着你转的思想。所以,古代的人们也一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绕着我们地球旋转。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并不是太阳绕着地球东升西落,而是我们地球自己在不停的自转。
一、[课题揭示]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出示地球仪,演示: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说明地轴是倾斜的。在地球仪上找出浙江台州的位置,让学生分清东西南北方向。
活动一:请一同学上来演太阳,完成课本中图4-12A图的活动。
提问:1、此时对我们来说,太阳在哪个方向?(东)
2、地球应如何转才能让太阳从东边升起?(自西向东)
3、太阳的东升西落,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小结:通过观察演示总结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绕转中心:地轴
2.姿式:斜着身子(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二、地球自转的证据
课件演示:1、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2、南、北半球水流旋涡和台风(龙卷风)的气旋方向。
3、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4、昼夜交替现象
三、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
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现象?
(地球仪演示)
原因:1、太阳光照射
2、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A、昼半球和夜半球
B、晨昏线(晨线和昏线)
问:1、如果我国处于白昼,哪里是黑夜?
2、如果地球不会自转,情况会怎样?
2、昼夜交替现象
原因:地球自转
问:一昼夜交替需要多少时间?
3、地球的自转周期
一昼夜24小时
问:1、自转一周一昼夜,那是以什么为参照物?(太阳)
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太阳公转,那以太阳为参照物判断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否准确?
请一同学演太阳,教师自己演地球,自转一周后再绕太阳公转一个小角度。
(不准确,会多转了一个小角度)
3、以什么为参照物来判断地球自转一周更准确?
(一更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更好)
引出:太阳日:24小时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以地球的自转周期而言,恒星日相比于太阳日要更准确。但对于地球一昼夜的周期而言,太阳日要更加适用。
4、时差:每转一周24小时,所以每相差经度15度,时间就相差1小时。(东早西迟)
5、昼夜长短不一
地球仪演示,划分下昼夜半球,说明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不一。
原因:地轴倾斜
南北两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赤道地区昼夜等长。
四、小结:
昼半球与_?¤????????????????_就称为晨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由黑夜转为白昼的界线即为晨线,相反是昏线。正是因为地球周期性的昼夜交替,才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不致过高也不致过低,为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板书设计】
4.2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二、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的照射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地球的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 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