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语言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自然语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05 17:2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 河边看杨柳 七九河冻开 八九燕子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导课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寒又寒
春天
夏天
冬天
秋天
1、学习本文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
2、了解什么是物候及影响物候的因素。
3、掌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2
3
4
5
课题
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生字词注音
翩然 孕育
簌簌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农谚
萌发 连翘
解释与书写
次第 簌簌 翩然 孕育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风雪载途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年年如是
piān
yùn


zài
yàn
méng
qiáo
字词
衰草连天    ——— 鬓毛衰
连翘   ———翘尾巴
差异  ——差遣  ——差劲  ——参差
观测   ——道观
播种     耕种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shuāi
cuī
qiáo
qiào
chā
chāi
chà

guān
guàn
zhǒng
zhòng
luò

lào
多音字
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
目的是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
或说明事理。
2、说明对象的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
1、说明的对象
内容: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语言:生动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
4、说明方法常见的有{
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画图表 下定义 作诠释 打比方
5、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6、说明的语言:
准确性
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速读课文,思考:
说明文──说明某种事物特征和规律的文体。
1、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和以前学过课文有什么不同?
有关物侯现象的研究及其重要意义
2、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有启发性。
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课后练习一,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准备抢答。
1 、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请同学们依据以上四个问题,理清结构层次,设计一个结构示意图
结构示意图:
1、( 至 段)
说明
2、( 至 段)
说明
3、( 至 段)
说明
4、( 至 段)
说明
纬度的差异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1
3
11
10
6
5
4
12
什么叫物候和物候现象
物候观察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来临的几个因素
物候学研究的多方面意义
第一部分(1—3):
大自然语言
本质是物 候
第二部分(4—5):
物候对农业
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6—10):
决定物候
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
研究物候学
的意义
物 候

物侯学


现象
本质
承上启下
纬度因素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大自然语言
本质是物 候
影响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
能否颠倒?为什么?


空间
时间

学习小结。
2、方法归纳:概括文章的重点,首先应了解文中各小节的主要意思,并将相同内容的小节合并归纳大意,然后分点列述出全文主要内容。简要概括文章要点时,可采用个部分的总结句、总领句或上下文之间的过度句。
1、内容总结:作为一篇科普文章,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通过浅显的例子具体介绍了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阐明了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四、延伸拓展。
1、你知道那些农谚,说说他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蚂蚁垒窝要落雨。
麻雀囤食要落雪。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2、参照课文第一段,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家乡的四季变化。
思考题
课文1、2段表示时间变换的语句是哪些?在不同的季节有哪些不同的物候现象?
2、文章在前两段举了很多事例说明物候现象及其同农业生产的关系,如果不举这些事例有什么缺点呢?这一部分的三个段落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的?
举事例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举例说明,能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通俗、明了。
第3段和上文有什么关系?写出了什么内容?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这一部分的顺序是由事例到概说。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匿迹
衰草连天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布谷鸟来
孕育果实
板书设计:
描写
拟人
生动
大自然的语言




小结:
课文第一部分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有如展示一幅四季风景图,精彩动人,使人对物候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
运用描写,拟人的笔法,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说明科学知识,是科普说明文常用的手法。
品读第一段
既抓住了各种季节不同的特征,又力求写法上有变化,词语丰富,句式多样,运用拟人、成语使文章形象生动。



描写一年四季的词语




苏醒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
炎热 孕育果实
果实成熟 叶子渐渐变黄 簌簌的落下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生动形象,如一幅四季风光画
品读第二段,揣摩语言
1.哪些词语体现出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在提醒我们要干什么事了
2.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传语”“暗示”“唱歌”要我们“耕地、种谷、插禾”,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拟人.
使文章形象生动、形象、有情趣。
物侯
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
作诠释
物候学
利用物侯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下定义
下定义/做诠释
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草木荣枯
候鸟去来
杏花 传语 耕地
桃花 暗示 种谷子
布谷鸟 唱歌 割麦插禾
拟人化 有情有感
举例子
物侯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纬度的差异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举例
举例
举例
作诠释
举例
主要
次要
空间
时间
影响物候的因素(读6—10段思考)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花20天。
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大连的连翘和渔业美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例如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
不适应。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
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举例子、列数据
地图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代三月的长城
现代三月的长城
举例子是常用的说明方法
它往往能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通俗易懂,把事物的特征和事理解说得很清楚。
精读——深化理解(6—10段)
1、用自己的话陈述物候现象 来临的决定因素。
2、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3、介绍这四个因素的先后顺序可以改变吗?为什么?
举例子
列数字
不可以。
因为本身就排了序,表明这是按影响的大小、主次来排列的 ;同时表明是按从空间 (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到时间(古今差异)的顺序来安排的。这些以逻辑顺序排列,使文章条理清晰。
段落小结
1、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作题目有什么好处?
2、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将大自然拟人化了,生动有趣,能吸引读者。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
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
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总结
课文思路图:
大自然告诉我们季节 据以安排农
事 物候、物候学 物候对于
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决定物候现
象来临的因素
首先,纬度
第二,经度
第三,高下的差异
此外,古今的差异
研究物候学
的重要意义
思路
雨中闻禅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屯食要落雪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泥鳅静,天气晴
蚂蚁垒窝要落雨
农谚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