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包含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容。课文所选的八则语录,都是诸子在道德情操方面的论断。
教学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熟练朗读课文并达到背诵。
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将原文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3、了解先秦诸子在义利、仁爱、诚信、意志等方面的看法,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言语句,积累文言词语。
3、在准确翻译课文的基础上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课文。
读准字音
忿(fèn)思难(nàn) 不处也(chǔ)
恻隐(cè yǐn) 人皆有之(jiē)
羞恶(wù) 恭敬(gōng)
弘毅(hóng yì)
作者简介:
《论语》,是孔子的再传弟子辑录孔子及其学生的语录,是儒家经典。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孟子》,孟子与其弟子所著。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传世有《孟子》七篇。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是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
《荀子》,荀子所著。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
《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也叫《老子》。其《五千文》被日、前苏联、德、英等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而译出版。美国《纽约时报》列其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
翻译课文,理解内容
第一则:
1、重点词的理解:
色思温:色,脸色 貌思恭:貌,神情态度 事思敬:事,做事 忿思难:难,后患,后果 见得思义:得到,这里指得到物质利益
2、内容:孔子在道德修养方面提出了九个方面的考虑。
翻译课文,理解内容
第二则:
1、重点词的理解:
不以其道得之:以,凭借;道,道义,或合乎道义的方法 。 不处也:享有 不去也:摆脱(贫困)
2、内容:提出求取富贵要凭借道义。
翻译课文,理解内容
第三则:
1、重点词的理解:
二者不可得兼:得,能够;兼,同时占有
2、内容:谈论生命与道义不可兼得时要舍生取义。
翻译课文,理解内容
第四则:
1、重点词语理解:
恻隐:同情 羞恶:羞耻,厌恶
2、内容:人的内心体现出的品德。
翻译课文,理解内容
第五则:
1、重点词语理解:
养心:陶冶思想性情。
莫:没有什么
善于诚:比……更重要 诚心诚意
唯仁之为守:之,提宾标志,不译 为,无意 唯,只要 守,恪守
唯义之为行 :行,奉行
2、内容:恪守仁爱,奉行道义就是诚心诚意。
翻译课文,理解内容
第六则:
1、重点词语理解:
信:守信用;果:有成果;名词作动词。
2、内容:谈意志与才智,诚心与成功的关系。
翻译课文,理解内容
第七则:
1、重点词语理解:
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志士 弘毅,宽广,坚毅
仁以为己任:以,把 为,作为 此句可倒装为:以仁为己任
2、内容:谈士应具有的思想品德。
翻译课文,理解内容
第八则:
1、重点词语理解:
莫之能胜:之,代词,代水。否定句中前置 莫能胜之
以其无以易之:以1,因为 以2,来,连词 易,代替 之,代词,代水
2、内容:论述以柔克刚的道理。
【一词多义】
任重而道远 : 道路
不以其道得之:道义,或合乎道义的方法
二者不可得兼 : 能,能够
见得思义 得到,这里指得到物质利益
事思敬:指做事严肃认真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指对人尊敬
不以其道得之:凭借,依靠
以其无以易之:因为;用来
人以为己任:把
是非之心:正确
是人之所欲也:这
貌思恭:恭敬,有礼
恭敬之心:谦逊。
言不信者行不果:做的事情
唯义之为行:奉行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摆脱
而日中去人近也:距离
【古今异义】
貌:
古义:神态
今义:相貌
以为:
古义:把… …作为 今义:认为
善于:
古义:比… …更好
今义:在某方面具有特长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志不强者志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信:守信用 果:有成果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生亦我所欲也。
2、倒装句
仁以为己任,应为“以仁为己任”。
点击思维
1、《先秦诸子论德八则》中哪一则你的印象最深?说一说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2、第三、八两则用了比喻的方法说明道理,请指出其中的本体和喻体,说说用这种方法说明道理有什么好处。
深入探求:
本文所选的八则,反映了先秦诸子在义利、仁爱、信诚、意志等方面的看法。我国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中,有些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和持久性,如诚心、廉耻、坚忍等,有些在不同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这些道德规范,在今天是否仍然能够激励人们努力向上,奋进不息?
总 结
先秦诸子在义利、仁爱、信诚、意志等方面的看法,对于现在的我们在做人方面仍有积极的意义。课下多读多背多了解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