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人教版 历史必修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设计流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重点与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七、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教学内容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启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60年来,作为执政党的中共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断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2.学情分析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共34人)
你知道新中国什么时候成立的吗?
100%知道
你知道我国政治协商制度什么时候形成的吗?它有什么职能?
5%知道
知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吗?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于何时?内容是什么?
5%知道
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样的制度?这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样的优越性?
90%知道
对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解的,但对于其职能、作用了解得不全面、不深刻;对于新中国的成立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得较多。
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文献资料,分析民主政治的特色。通过课下搜集资料,课堂展示的方法,掌握本节中的重点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重点: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难点:
正确认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我国古代是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导入
近代西方主要国家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近代中国人民为求民主做了哪些努力?
军机处
英《权利法案》
法《人权宣言》
美《1787年宪法》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如何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材料一 教材P94“历史纵横”
材料二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应该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材料三 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毛泽东说:我们的任务是“完成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迅速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七届二中全会
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1946年参加政协会议的人员
国民党
共产党
民主同盟
青年党
无党派人士
1949年参加政协会议的人员
共产党
各民主党派
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人民解放军
各人民团体
各地区
各民族
海外华侨
学生带着问题看纪录片:
1.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
2.针对会议主要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国家主席
毛泽东
朱
德
张
澜
宋庆龄
李济深
国家副主席
刘少奇
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共同纲领》为什么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因为《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所以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初步建立
职能变化
新阶段
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1954年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
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1956年中共党提出与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形成爱国统一战线
出席区政协会议
视察学前教育情况
参加检察院监督员评议会
参加提案办理座谈会
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的签定
镇压反革命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1952年底主要工农业品增长表
项目
1949年产量
1952年产量
52年比49年增长百分比
52年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长比
钢
15·8万吨
132·9万吨
752·8
46·8
煤
3243万吨
6649万吨
105
7·5
棉花
889万担
2607·4万担
193·3
53·6
粮食
2263亿斤
3278亿斤
44·8
9·3
1953年12月,北京市西单区群众打腰鼓,扭秧歌,庆祝普选。
1953年桂林群众迎接普选,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现住昌平沙河小寨村的窦宇宏老人回忆说“当时我有一个感觉特别强烈,那就是人民真正开始当家作主了,我们有自己的民主权利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根据纪录片归纳一届人大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哪些重要规定?有什么重大意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无论它的内容,还是它产生的过程,都体现了人民在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地位。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以后我国宪法的几次修改都是以它为基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在新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系统地建立起来了。
——必修1历史教参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我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选民
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
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
市、州、区人民代表大会
县、区人民代表大会
东小口镇人大代表 韩树森
2007年7月26日,天通苑五区28号楼居民赵彭珠反映,地铁5号线试运行后,噪音达到70-80分贝,干扰了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韩树森代表接到反映内容后,及时与赵女士取得联系。经过多次调研,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写出了“关于5号线天通苑段减少噪音扰民的建议”,寄给了昌平区人大代表联络室。8月份,市环保局就全线噪音情况进行了检测,11月22日,北京晚报第一版以头条新闻“5号线天通苑段加装隔声屏障”为标题作了详细报道,居住在天通苑小区地铁5号线沿线的居民将不再受噪音的干扰。
第二组
兴寿镇兴寿村人大代表 刘来军
刘来军代表多次走访选民,广泛听取选民意见,进行认真调查研究,撰写成书面材料,以代表建议形式,先后在人代会上提出过,关于在安四路兴寿学校西十字路口安装红绿灯的建议,关于在兴寿大桥红绿灯拐弯处建一座桥的建议等等。这些建议都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这些建议的提出,得到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安四路兴寿学校西十字路口安装红绿灯的建议得到了很快落实,排除了安全隐患,师生及广大群众比较满意。
第二组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根本
政治制度
基本
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
(1)军事上的胜利
(2)政治上的准备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3.发展及职能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背景
(1)巩固了新生政权
(2)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
2.创立
3.作用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六、板书设计
评价方式
教师布置[思维拓展]题目进行课后讨论,以讨论小组为单位,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思维拓展]:针对本节所学内容,选自己拿手的一部分内容,谈自己的认识。
七、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量规
讨论组
姓名
开放式考查
(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小组成员观点)
平时学习态度
课堂活动
课堂
纪律
?
A级
认真积极
B级积极
C级一般
D级
不积极
1
××
A或B
优/良/差
注:课后拓展需讨论小组长以记录形式上交讨论结果
1.本课政治理论性强,但抓住了历史学科的特色。
2.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实现了生生互动,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3.充分运用了身边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和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