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4.2《荷塘月色》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4.2《荷塘月色》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07 10:2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
  高中与初中相比,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本单元——现当代散文单元学习重点就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二、说教材
  重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淡淡喜悦淡淡哀愁的思想感情,理解本课借景抒情的手法。
  2通过品读语言,尤其是精彩语段4—5段的赏析,品味文章语言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复杂的感情
  2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1朗读法形式多样的读、大量的读
  2讨论法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引导自己思考,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3质疑法引导学生从无疑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查阅资料法
  五、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初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四、五自然段深入分析。
  第二课时深入理解感情,赏析第六自然段,理解《采莲赋》作用。
  现在我着重讲讲第一课时。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第二步,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这一部分大约需十五六分钟的时间。是这一堂课中占时较多的一部分。之所以安排这么多时间,是因为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读是让学生体验这篇文章最好的办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读”就是“自主”学习方式的最直接体现。巴金说过:“写吧,只有写,才会写。”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说:放手让学生读吧,只有读,才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这一部分大约分这样几步:
  (1)学生自由读,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每个学生的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
  (2)第二步,抽学生起来朗读读。教师予以适当的评点、指导。让学生听一部分范读。
  (3)再次自读听完范读后还是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3仔细品读,把握感情
  经过几次诵读之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再次请学生起来朗读课文,这次是请学生挑出自己最有体会的语段来读。在我设想中,学生选四、五自然段及《采莲赋》这一段的比较多。若有学生提到自己比较喜欢《采莲赋》这一段,我想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感情基调。设计几个问题:“为什么喜欢这一段文字?”它与全文的中心是否协调?引导学生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当然,课堂是生成的。这只是事先的一种设想。如若学生未提及《采莲赋》这一段,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抓住学生发言的闪光点,或切入对精彩语段的品位,或是对写作手法的揣摩。
  4、赏析语段,品位语言
  在把握全文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教师继续请同学找出自己最有体会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精彩语段四、五、六自然段,引导学生欣赏朱自清笔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
  请`喜欢第四自然段的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必要的启发指点,尤其是在那些容易被忽略之处,以下仅举几例:(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用裙来比喻叶子?(引导学生用比较法揣摩语言)
  (2)如果把“曲曲折折”换成“曲折”好不好?(引导学生用替换法揣摩语言)
  (3)这里写的是月下的荷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月亮的影子?(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结合)
  (4)作者对月光下的荷塘仅仅是做静态的描绘么?(理解作者动静结合的写法)
  (5)荷香与歌声有什么可比的共同点?(领会通感手法的运用)
  (6)一个人在这月夜,能够如此细致地欣赏这样的美景,他的心情如何?(把握感情,体会借景抒情)
  (以上所启发引导的地方,在备课之时皆已储存,到了课上就要随机使用。这些问题的设置,主要引导学生从修辞、叠字叠句的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这三方面赏析文章。这些问题有学生未发现的,有已发现而仍用心不细的,可从不同角度发问。既是揣摩语言,提问就必须紧紧扣住语言,切忌架空)
  品读赏析第四自然段的基础之后,引导学生用刚才所学的赏析方法试着对第五自然段从语言、情感、描写角度这几个方面进行赏析。特别对于这一段中几个动词的使用如学生在论述中未触及,教师可结合课后习题二予以适当点拨。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希望语文教学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佳处,而且掌握一些赏析散文的手法,学会自己赏析文章。小结本课必不可少因此,在引导学生充分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做一个小结,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体会本文借景抒情的手法,点明在柔美和谐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并告诉学生作者描写的细,来自作家对客观物象观察的细,体味的细。
  第一课时结束,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四、五自然段
  3、完成课后习题二
  第二课时继续品位语言,深入领会作者思想感情,争取当堂背诵
  1、请学生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重点赏析第六自然段
  3、讲解《采莲赋》在全文作用
  4、背诵四、五、六段
  5、拓展延伸
  课后练习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